泰安的古建筑 中国四大古建筑群的山东泰安岱庙
中国四大古建筑群的山东泰安岱庙
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岱庙,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岱庙创建历史悠久,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西汉史料就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的记载。
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年),汉廷于博县境内建泰山庙(又名岱宗庙,后世习称东岳庙,即今岱庙的前身)。
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武帝巡东莱,过祀泰山。

于泰山庙中植柏千株,夹庙之两阶,是为岱庙汉柏之由来。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
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
拓建于唐宋,金、元、明、清时曾有多次大的维修,现基本保持了宋代时的规模。
它东至仰圣街,西至二衙街,南至东岳大街,北至岱庙北路。
南北长406米,东西宽237米,占地面积96222平方米,是泰山上下最大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四周城堞高筑,周辟八门,南向5个,中为“正阳门”,左为“东掖门”,再左名“仰高门”;右为“西掖门”,再右名“见大门”;东向称“东华门”;西向称“西华门”;北为“厚载门”。
岱庙的四隅分别建有巽、艮、乾、坤角楼。
岱庙在总体布局上按照唐宋以来祠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采用了以三条纵轴线为主,两条横轴线为辅,均衡对称,向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布局形式。
众多的主要建筑依次排列在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对称于左右两侧。
从岱庙南门外的门户建筑遥参亭起,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由南向北依次坐落在中轴线上。
在轴线两侧,东线有汉柏院、东御座、鼓楼、东寝宫、东花园;西线有唐槐院、雨花道院、钟楼、西寝宫、西花园,两侧呈对称分布,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建于庙正中偏后的高大台基之上,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
岱庙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以来的重建和增建物,保持了宋代以来的建筑风格,整座建筑群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犹如一座帝王的宫阙。
岱庙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 ,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岱庙建筑群规模宏大,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
它以其内部建筑排列布局来展示儒家礼制观念,整个建筑群以一条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中心,均衡称横向扩展。
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遥参亭大殿、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中寝宫、厚载门。
仁安门与天贶殿之间有东西环廊联系,构成岱庙的中心封闭院落。
其主体建筑--天贶殿位于高大的双层品级台上,重檐庑殿顶,东环廊的中间为鼓楼,西环廊的中间为钟楼。
天贶殿建在中轴线偏后点,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等级最高;后寝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低一个等级;配天门、仁安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门的形式,又低一个等级。
这种布局突出了主体建筑天贶殿为君,并借助臣位的两翼次要建筑进行对比衬托,形成了一个既统一又主次关系分明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