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卡地亚手表什么档次 手表外观发展历史

火烧 2022-07-20 16:45:26 1048
手表外观发展历史 1.求手表发展的历史手表的创制及生产都基于一个简单而机智的发明,这就是“弹簧”,它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以推动手表内的运行装置[1]及指针,达到显示时间的功能

手表外观发展历史  

1.求手表发展的历史

手表的创制及生产都基于一个简单而机智的发明,这就是“弹簧”,它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以推动手表内的运行装置[1]及指针,达到显示时间的功能,手表内的这种弹簧装置被称为主弹簧(Mainspring)。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 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接受。

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 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生产出第一块电子表。

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

世界第一座时钟: 中国宋朝水钟(水运仪象台),1088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时钟世界纪录。

世界第一只有名字的怀表: 德国纽伦堡的「纽伦堡蛋」,1564年。 世界第一只手表: :pp表厂为匈牙利王族夫人所制造的手镯表,1868年。

卡地亚手表什么档次 手表外观发展历史

世界第一只飞行表:卡地亚山多士SANTOS飞行表 (亦是最早的皮带表),1904年。 世界第一只登月表:欧米茄超霸手上炼计时码表,1969年。

世界第一只自动上炼表:夏活HARWOOD(英国人John.Harwood) ,1923年。 世界第一只防水表:劳力士蚝式型OYSTER手表,1926年。

世界第一只有摆轮的电子表:汉弥顿Ventura奇形电子表,1957年。 世界第一只音*表:宝路华BULOVA ACCTRON音*表,1966年。

世界第一只石英表: 精工SEIKO QUARTZ ASTRON,1969年。 世界第一只光动能表:星辰Eco-Drive表,1976年。

世界第一只动能表:珍达翡Jean D′Eve Samara 1988年。 世界第一只动能计时码表:SEIKO Kiic Chronograph,1998年。

世界第一只横越大西洋的手表:浪琴林白飞行表Hour Angle Watch 1927年。 世界第一只最有名气的闹铃表:积家Memovax,1950年。

世界第一只可以翻转表面的手表:积家 蕾葳索 Reverso 1931年。 世界第一只最复杂的怀表:PP Cal.89怀表(具33种功能),1989年。

世界第一只大日历窗表:IWC Pallweber怀表,1885年。 世界第一只36000次振频手表:芝柏HF手表,1966年。

世界第一只36000次振频自动上炼计时码表:ZENITH EI Primero,1969年。 世界第一只陀飞轮怀表:宝玑Breguet怀表,在1795年研制成功,1807年批量生产。

世界第一只三金桥陀飞轮怀表:芝柏三金桥怀表,1860年。 世界第一只三金桥陀飞轮手表:芝柏三金桥手表(机芯直径28.6mm),1991年。

世界第一只女用三金桥陀飞轮表:芝柏三金桥迷你手表(机芯直径27mm) ,1998年。 世界第一只飞行陀飞轮表:A.Lange & Sohne,1930年。

世界第一只超薄自动上炼陀飞轮手表:AP陀飞轮机制位于11点钟位置的手表,1986年。 世界第一只防水最深的手表:SINN 403 Hydro(12000公尺),1998年。

世界第一只钛金属手表:Porsche Design,1973年。 世界第一只最薄的怀表机芯:AP(1.32mm) ,1892年。

世界第一只最薄的手表机芯:AP(1.64mm) ,1946年。 世界第一只最薄的自动上炼机芯:AP(2.45mm) ,1967年。

世界第一只镂空手表:AP方型镂空表,1934年。 世界第一只长方型跳时三问报时手表:AP Jumping Hour三问手表,1992年。

世界第一只最小的三问报时手表:AP女用三问钟乐报时手表,(机芯直径22.3mm) ,1998年。 世界第一只八天储能陀飞轮手表:BLANCPAIN 陀飞轮手表,1989 年。

世界第一只春宫三问报时手表:BLANCPAIN 金雕或彩绘三问手表,1989年。 (春宫表又称激情表或风月表) 世界第一只最薄的手表:君皇CONCORD Delirium 4(0.98mm),1981年。

世界第一只号称最坚硬的手表:RADO概念一号Concept 1,1996年。 世界上第一个注册的手表品牌--宝珀表。

2.钟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从我国水运仪像台的发明到现在各国都在研制的原子钟这几百年的钟表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和钟表工匠用他们的聪明的智慧和不断的实践融合成了一座时间的隧道,同时也为我们勾勒了一条钟表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轨迹。

关于中国的钟表史,得从三干多年前说起,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

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我国手表是1955年由天津、上海先后试制出来的。现较为出名的有东风、上海、宝石花、海鸥等牌号。

3.手表的起源及发展史,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有了

从19世纪中期有人将计时挂表装上皮带,戴在手腕上使用开始,逐步改进、缩小体形、美化样式,发展成为手表。

世界上的第一只手表是于1868年由百达翡丽制造给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的。但这种形式的钟表,在当时并不流行。

在1904年,经营珠宝的法国商人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亚接到飞行员好友亚伯托·桑托斯·杜蒙的投诉:当驾驶飞机时要把怀表从口袋里拿出来十分困难,希望他协助解决这个问题,以便在飞行途中也能看到时间。因此卡地亚便想出了用皮带及扣,将怀表绑在手上的方法,以解决好友的难题。而这种绑在手上的怀表,就是现今的手表。

各类手表(6张)

1911年卡地亚正式将这种形式的钟表商业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开始普及。

经历一个世纪的改进,1967年瑞士人首度将石英钟做成石英表,手表之后也由手动/自动上发条的形式,发展到用石英、电子等动力显示时间,并混合了较为简单的其他功能,例如计时、月相、量度脉搏等;现代手表手表增加了更多复杂的功能,如:电子手帐、MP3、手机等形式。而部分手表亦同时变成了手饰的一种,重点已不在显示时间,而在于其设计、品牌、材质(如贵金属及钻石)等特征上。

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民众的喜欢。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各生产出一块电子表。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不同品牌的手腕表也开始迅速发展。

4.瑞士手表的发展史

瑞士钟表业在16世纪中叶出现在日内瓦,1541年,由简·开尔文倡导的改革及对珠宝配戴的禁止,迫使金匠其它珠宝匠们转向了新的独立的手艺:制表业。在世纪末,日内瓦手表已经因高质量而享有声誉,钟表匠们于1601年创建了日内瓦钟表匠协会,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成立的第一个这样的协会。

一个世纪后,因为日内瓦已经云集了钟表匠,许多钟表匠决定离开城市到可以容身的侏罗山。

在侏罗山的制表业对名为丹尼尔·简理查德(1665-1741)的年青金匠心存感激之情,是他第一次在制表业中引入了劳力分工。1790年日内瓦已经出中了6万多只手表。

这几个世纪充满着发明和新发展。1770年,亚伯拉罕–路易斯·伯瑞雷发明了“永久性”手表(法语“Montre à secousses”),现代自动上发条手表的先驱。1842年,安德列·菲利浦,著名的Patek Philippe的创始人之一发明了摆锤上条手表,与此同时开始了复杂手表的生产,并引进了诸如万年历、倒转针及记时器等特殊功能。

大量的手表生产开始于进入20世纪的时期,感谢研究人员及享有声誉的钟表匠(诸如佛里德里克·英古德和乔治·莱考特)介绍的新技术。生产力的提高,零件的可互换性及标准化积极地将瑞士钟表业引向世界的顶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正是很快变得非常受欢迎的手表的传入时候。手表传统的圆形在1960年得到了普遍的接受。1926年第一只自动上条手表在格伦兴诞生,第一只电子手表于1952年末问世。

1967年在纳沙泰尔的中央电子钟表(CEH)开发了世界第一只石英手表——著名的Beta21。从此,接下来的主要的技术开发进展顺利:LED和LCD显示、Swatch没有电池的石英手表等等。

至今已有4个多世纪过去了,传统、技能、高技术和永远的创新已使瑞士钟表业保持它在世界钟表市场的领先地位。因为或是感谢瑞士所经历的不同的危机,瑞士钟表业已处于一个可以回答它所面临的许多技术、经济和结构的挑战的地位。它的非凡物力论和创造力已使它成为技术发展水平的行业,它所拥有的许多发明或世界记录是如此之多:第一只手表、第一只石英手表、第一只防水手表、世界上最薄的手表、世界上最小的或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手表等等。

5.从古代到现在的钟表的发展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 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的观点。

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 (一)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 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 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 de Dondi(1318-1389)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二)怀表的出现 早在15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表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发条的发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德国的“纽伦堡蛋”(Nurnberg Egg),它具有卵状的外观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时针。

实际上这个时期所谓的表,主要是指运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怀表的雏形。 1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金属摆轮的出现,它作为调速装置逐渐代替了早期位于机轴上的摆杆,所以在17世纪制作的早期表中,我们已经能够见到机芯内转动的摆轮装置。

18世纪是怀表发展的黄金时期,有许多制表大师的发明被应用在各类作品中。在英国,John Harrison(1693-1776)制作了一系列的航海精密计时器,使怀表的走时精度达到了一个高水平,由于走时准确度的大大提高所以这个时期的怀表已经运用了秒针。

1704年,Jacob Debaufre和NicolasFatio di Duillier(1654-1753)首创宝石轴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机芯中齿轮与夹板之间的摩擦力。 法国人Jean Antoine Lepine(1720-1814)于1760年左右制作了一种机芯,把传统的多层夹板结构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所以使得怀表的厚度相对变薄,历史上称之为“Lepine机芯”,后来有许多怀表机芯夹板的排列方式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同时,瑞士的钟表工匠也在探索新的领域,1770年左右,Abraham-Louis Perrelet(17290-1826)发明了自动上条的机械时计,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制造自动表的先驱人物。 著名的钟表大师――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同样诞生在这个钟表繁荣的时代,他在1 8世纪末期发明了“陀飞轮”(Tourbillon)机构,在过去的200多年中,这种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最复杂的钟表机械装置之一,而Abraham-Louis Breguet在世界钟表历史上也被称为“表圣”。

18世纪中叶,在远离欧洲的美国也出现了制表工匠,他们为后来美国钟表工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进入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GeesAuguste Leschot(1800-1884)采用名为“Pentograph”的机器生产钟表零件,使得钟表零件的标准化成为可能。

瑞士人Gees-Federic Raskopf(1813-1889)也为制造低价而普及的怀表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美国钟表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各式怀表。

1875年,中国也出现了民族钟表工业(据矫大羽先生的权威资料《美华利五十年纪念册》推断,187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开端)。 由于许多发明的应用以及制造技术的成熟,怀表在体积以及精确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怀表机械也能够在计时的基础上运用更多的复杂功能,比如:打簧报时、独立计时,万年历,响闹、世界时区等等。

在1900年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Lerey01”超级复杂怀表获得了博览会大奖,其25项不同功能的完美组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怀表。 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1918年,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从那个士兵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经过精心设计,他制造了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

6.有谁能帮我查一下我国手表的发展史(包括现状和现今的地位如何)

钟表,也是由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的。世界著名的钟表大师、香港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说,经过数年的努力和求证,他提出的“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这一观点,已被世界钟表界认可。

矫大羽说,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能称作钟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正是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就是钟表与计时器的区别。国际钟表界都把擒纵器视为钟表的心脏。在瑞士,他找到了一本世界钟表界的权威书刊上写到:“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之后,他又在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一本书中,找到了他的一段话:“苏颂把钟表机械和天文观察仪器结合以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与胡克同被西方认为是天文钟表的发明人?先行七个半世纪。”由于矫大羽知道擒纵器在钟表发明中所占的决定性作用,他在实地考察和查找了大量有关水运仪象台的资料后,翻阅了苏颂所著的《新仪象法要》一书,并找到了西方权威人士的话作为旁证,大胆断言是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史,并影响了后来西方钟表的进展。

“中国人是钟表最早的发明者,有很多资料可以证明这件事,我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作为国际著名的钟表艺术大师,古董钟表收藏、鉴赏专家的矫大羽先生,经过自己多年对钟表的收藏、研究和创新指出:我国北宋宰相苏颂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个装置有擒纵机构的计时系统,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了钟表是可以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的观点。

“水运仪象台”是由北宋苏颂等人在1088年开始制造的,代表了当时天文、计时科学的世界最高水平,其中装置的擒纵机构计时系统被世界科技界、计时仪器史学界公认为近代机械钟表的鼻祖。

1990年矫先生首次参观瑞士巴塞尔钟表展,看到一本1981年英文版本的百达翡丽钟表图录上载有“水运仪象台”外貌全图及说明。其中写到:现在钟表中所使用的擒纵器是1090年中国的苏颂发明的,他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已达到每日误差仅为1秒的水平。而西方使用擒纵器来计时是在苏颂之后三个世纪的事。既然作为钟表和计时器区分的标志——擒纵器是中国人发明的,那不就等于说是中国人发明了钟表吗?1992年4月,在瑞士最具权威的钟表博物馆里,矫先生又一次看到中国水钟的图片,这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1996年10 月,世界名表百达翡丽公司博物馆举办特别展览时,该公司总裁在其画册序言中写到:“这次展出的珍品代表着‘百达翡丽’150年来的心血结晶,而这些成就也要归功于各种测时机制的发明,它们包括于1090年由中国的宰相苏颂所制作巨型水钟里装置的擒纵器和其他机械钟表先驱们研究出的成果。”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专家李约瑟博士也曾对这一创造予以高度评价:“苏颂把时钟机械和天文观察仪器结合起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虎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与虎克被西方认为是天文钟表的发明人)先行了七个半世纪。”这又一次说明了“水运仪象台”在世界钟表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已成为国际钟表界的共识。它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巨大贡献。

1994年5月,矫先生应邀去台湾演讲发明“矫氏神奇天仪飞轮”手表的经过和古董钟表收藏的经验,当时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的历史》。

7.劳力士表的发展史

1908年7月2日上午8时,劳力士(Rolex)商标正式注册。第一批劳力士表因它高超的技术质量而立即受到重视。一只小型劳力士表于1914年得到矫天文台(Kew Observatory)的A级证书,这是英国这一知名天文台从未颁发过的最高评价。它的精确度得到了承认,这是世界性的大事,使手表在欧洲和美国顿时身价倍增。从此,劳力士的质量即代表了精确。

第一次大战后劳力士迁回日内瓦,在创始人的推动下,劳力士公司不断创新、创造,完善自己。它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防水与自动。1926年,第一只防水、防尘表终于问世,这就是著名的“蚝”(Oyster)式表。1929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瑞士,但劳力士却没受影响。它在这一时期发明了一种自动上炼的机制,造出了后来风靡一时的“恒动”(Perpetual)型表。这种自动表拥有一种摆陀,之前在手表上从未用过,它给钟表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它是所有自动表的先驱。1945年,劳力士又出产了带有日期的表,及能用26种语言表明日期和星期的表。

8.谁有钟表发展历史的资料

钟表历史:

原始人凭天空颜色的变化、太阳的光度来判断时间。古埃及发现影子长度会随时间改变。古巴比伦人6000年前发明日晷在早上计时,他们亦发现水的流动需要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发明了水钟。古代中国人亦有以水来计时的工具——铜壶滴漏,他们亦会用烧香计时。将香横放,上面放上连有钢珠的绳子。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公元前140年到100年,古希腊人制造了用30至70个齿轮系统组成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计时器。这台仪器被称为“安提凯希拉仪”,由29个彼此咬合的铜质齿轮和多个刻度盘构成,大小与一个午餐盒相当。它于1901年在希腊安提凯希拉岛附近一艘古代沉船上被发现,因此得名,现保存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

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

17世纪,逐渐出现了钟摆和发条。它运转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乔万尼·德·丹第被誉为欧洲的钟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时间制造出一台功能齐全的钟,被称为宇宙浑天仪,它能够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运行轨迹,还可以对宗教节日和每天的时间有所反映,它于1364年开始被使用。丹第制造的钟并不是欧洲的第一台钟。据说,欧洲第一台能报时的钟是1335年于米兰制成的。

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

1695年,英国汤姆平发明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后来,同国的格雷厄姆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

1728到1759年,航海钟问世。

1765年,自由锚式擒纵机构诞生。

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1840年,英国的钟表匠贝恩发明了电钟。

1946年,美国的物理学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钟的原理。于两年后,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钟,原子钟至今也是最先进的钟。它的运转是借助铯、氨原子的天然振动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内都能准确运转,误差十分小。

18到19世纪,钟表制造业逐步实行了工业化生产。

20世纪,开始进入石英化时期。

21世纪,根据原子钟原理而研制的能自动对时的电波钟表技术逐渐成熟。

9.罗马表的发展历史

1888年 弗茨迈耶先生在索洛图恩开设了一间拥有6名员工生产齿轮推动器的工作室。

1904年 改名为“迈耶·斯都得利”,该公司已发展成一间全面制造钟表公司。产品精确而可靠,'MST'机芯不久便令公司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钟表系列。

1927年 开始生产自己的表壳以求能达到及减少对外供应商的依赖。

1946年 经过不断的改良,瑞士罗马表专利的防水设计最后发展成为安飞型防水手表系列,而其可靠耐用的性能不久便赢得了各界口碑。

1952年 将公司改名为最畅销的品牌:瑞士罗马表

1972年 瑞士罗马表首次全球推广石英表系列。

1983-1992年 钟表工业危机中,瑞士罗马表仍然能够保存其独立性及独特性。

1993年 市场形势的改变加上新投资者的加盟令瑞士罗马表重拾朝气,从历史中学习发展壮大,更而展望美好将来。

1996-1997年 瑞士罗马表介绍新的市场理念 ——“真正价值”,并同时推出(Power8)系列,为瑞士罗马表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奠定瑞士罗马表在中档手表市场中的稳固地位。

1999年 瑞士罗马表庆祝111周年。

2001年 瑞士罗马表发展为一间拥有现代化设施且“瑞士制造”之生产工厂。

至今 瑞士罗马表从以往曾经独领风骚的机械腕表中再次深入钻研,成功地推出全新的“信心系列”,进而将品牌推向了更高层次。

10.关于钟表的原理和发展史

钟表是一种计时工具,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各类钟和表的总称,另一个是专指体积较大的表,尤指机械结构的有钟摆的表。

分类 钟表技术是计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机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源头之一。 有摆钟表 是由阿拉伯工匠最早设计出来的。

其工作原理是等速运动原理。 机械钟表 机械钟表的动力系统是发条,计时单位是小时、分钟、秒,分别采用了12进位制和60进位制。

水钟是伽利略发明的,摆钟是惠耿斯发明的,闹钟是汤若望发明的。 钟表发展史日晷是最早报“标准时”的仪器,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

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的盘,其中央装有一根与盘面垂直的晷针,针影随太阳运转而移动在盘上的位置。那时,有钱人家里自己也装有这种钟表。

埃及是第一个漏壶钟出口国。它由两个互相叠置的圆筒组成。

水从上面的圆筒穿过一个小孔滴入下面的圆筒。水滴完了,就是某个时辰过去了。

大一点儿的漏壶灌一次水可报六个小时,然后再重新装满水。 古埃及法老王朝的钟表巧匠甚至制做了装有指针和鸣击装置的钟表,每隔一小时,一定数量的圆球便滚落到金属盖上,发出大声的鸣响。

罗马人是埃及漏壶钟的主要买主。清晨,报时人大声地报出钟点,然后,每家每户便往漏壶钟里装满水。

罗马诗人普拉图斯对这样的计时方法很不满意。他写道:“但愿上帝杀死发明钟点的人,……因为钟点把我的整天撕成了碎块。

以前,我的肚子便是我的报时钟,在所有的钟表中它是最好和最准确的。” 据说君士坦丁大帝曾经有一只奇妙的钟,即使在今天看来它也是一只极不寻常的、复杂的计时器。

它有一棵树木的形状,在枝桠上坐满所有可能的动物,下面蹲着许多的狮子,时钟一敲,狮子便张开大口,发出吼声。 柏拉图是第一个借助埃及的漏壶制成闹钟的人。

他把下面的圆筒挂起来,使它可以旋转,过一定的时间,圆筒便翻倒,把水倒出,水又流往一个哨管,水流的冲击造成的气流使哨管吱吱作响。每隔同样的时间,柏拉图的闹钟便准时地“吹响”,催促着这位伟大哲学家的学生去上课。

漏壶计时的方法持续了几千年。查理大帝在位时还从诃伦哈里发那里得到过一只装有时针和鸣击器的漏壶钟,它用纯金制成,做工精巧,富有艺术性。

直到十二世纪,一名僧侣发明了沙时钟,漏壶才逐渐被沙时钟取代。最后,彼得·亨兰发明了平衡轮,克里斯蒂安·海根斯发明了摆锤,在此基础上,才制成了类似于今天的钟表。

值得一提的是,沙时钟原先只用于给说教台上的神父掌握说教时间的。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就有了漏壶。

一张公元前2679年的图样证明中国早有了类似于印度人和阿兹台克人所拥有的日晷。除此之外,中国人还用另外的方法制做了他们的计时器,例如,他们通过燃烧刻有时间标记的薰烛计算时间。

另外,据说中国的一位制做钟表的能工巧匠,用各种各样的薰料制成了一种香味钟,它每小时散发出一种不同的味道。 一二七O年前后在意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带出现的早期机械式时钟,以秤锤作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

一三三六年,第一座公共时钟被安装于米兰一教堂内,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时钟传至欧洲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教堂纷纷建起钟塔。 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

一五一O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

一八O六年,拿破仑之妻、皇后J.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

当时,男人世界里风行的是作为身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一八八五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实用性获得世人的肯定,逐渐普及开来。

本世纪初,ROLEX(劳力士)的前身——WILSDORF&DAVIS公司推出银制绅士表和淑女表,大获成功,带动了各家钟表厂商竞相研制开发手表。当年就以怀表技艺闻名世界的瑞士,在手表制作方面也一马当先,ROLEX在一九二六年就开发出完全防水型的手表“ROLEX OYSTER”,一九三一年又率先将自动上发条的手表“OYSTER PERPETUAL”推向市场。

LONGINES(浪琴)公司也不甘示弱,其研制的精密航空钟与美国飞行家林德伯格一起飞渡大西洋,名声大振。一九二九年,推出带秒表功能的手表“CHRONOGRAPH”,翌年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飞行用精密手表“CHRONOMETER”。

一九六九年,日本精工手表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缩小到零点二秒以内。一九七二年,美国的汉密尔顿公司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马达和齿轮从手表中消失了。

手表制造新技术层出不穷,机械手表却并未寿终正寝,产量虽然大减,制造技艺却得以保存。特别是瑞士的钟表厂家,在石英手表独占鳌头的今日,仍对机械手表情有独钟,坚持生产高档机械手表,并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