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 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

火烧 2021-10-14 01:43:15 1035
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 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在人类的所有情绪中,贪婪与嗔恚是两类最基本的情绪。例如,抱怨的心态与话语等,实际上都是由嗔恚情绪所引发的。而贪婪与嗔恚这两类最基本的情

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  

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

在人类的所有情绪中,贪婪与嗔恚是两类最基本的情绪。例如,抱怨的心态与话语等,实际上都是由嗔恚情绪所引发的。而贪婪与嗔恚这两类最基本的情绪又是由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最极细微的情绪——恐惧,或者说担心、忧虑、不自信,所导致。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贪婪还是嗔恚,都是人类试图用于消除或掩盖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心理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看一个人炫耀什么,就知道这个人最缺乏什么。”由此可见,炫耀(也即傲慢)实际上源于内心有“缺乏”的恐惧。其实不仅是傲慢,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缺乏”的恐惧,怎么会去贪婪呢?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缺乏”的恐惧,怎么会去发火抱怨呢?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缺乏”的恐惧,怎么会去嫉妒呢?所以,贪婪、嗔恚、傲慢、嫉妒等所有的负面情绪实际上都是恐惧心理的一种表现而已。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去掉人类包括抱怨在内的各种负面情绪,必须首先根除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 实际上,人类内心的恐惧心理隐藏得如此细微,以致于我们不仔细地审视内心,根本就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佛经中说,这种恐惧心理是我们内心的“愚昧”(或者说“无明”)所具备的一个最本质的特性,只要内心的无明与愚昧存在——也即只要我们的内心尚未彻底通达宇宙万法的奥秘与真理,内心的这种恐惧就不会真正消失。例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意思是说,菩萨依靠般若大智慧,通达了宇宙的实相,就能心无挂碍,因为心无挂碍的缘故,内心就不会有任何恐怖、担忧的情绪,也不会产生错误的思想与认知。如此渐渐臻进,自心就可以到达涅盘的彼岸。由此可见,我们内心的恐惧、担忧以及由其所引发的一切贪嗔等情绪,都是由自心的愚昧所导致。 内心的这种恐惧会表现为贪婪、嗔恚、傲慢与嫉妒等情绪,还需要此人尚有一定的自信;当一个人内心的愚昧不断增上,恶业不断积累以致于福报消减到一定程度时,内心的自信就会彻底丧失,此时隐藏在内心的这种恐惧心理就会赤裸裸地凸显出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而成为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 所谓业果愚,就是对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与“未来身心世界”的关系处在未知、谬知与怀疑的状态。我们未来身心世界的状况,唯一由过去和现在的起心动念决定,过去与现在的“心像”是怎样的,未来的身心世界就是怎样的,这个规律不会有半点偏差和欺诳。如《太上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意思是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生起,都是我们内心的起心动念所导致的;好的念头导致福报,坏的念头导致灾祸,这个规律就如“影子跟随形象”一样,无有偏差。《十善业道经》中,世尊对龙王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心中的所思所想不同,所以所造的业也不同,因而他们就有六道轮回苦乐的不同。龙王!你看在会的听众以及大海中很多鱼类,形状肤色各不相同,这一切都是由他们的心念驱使身口意造善恶二业所致。”《华严经》中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又说:“随心造业不思议,一切刹海斯成立。”又说:“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胜天王般若经》中说:“一切世间皆由心造。”《大乘起信论》中说:“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 所谓实相愚,就是对显现在眼前的身心世界的本质处在愚昧的状态,认为外在的世界独立于自心而有,与自心无关。实际上,佛经中说,外在的世界就是自心所作的一场梦,这个梦境正在显现的当下,其本质了不可得;在本质了不可得的当下,还显现万法。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又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当我们去除了内心的业果愚与实相愚之后,就会明白世界只是自心做的一个梦,而且梦境的内容是由自己过去的思想来决定的。证悟这个真理之后,内心就不会再慌张、恐惧了。当不如意的事情降临时,我们就会知道,这都是自己过去的思想成熟了,只是当时起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我们很愚痴,随随便便就生起了这样的思想,不知道它会成为未来的现实。好在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只不过是一场梦,迟早都会过去;现在的我无论如何都要把握好当下的心,让自心尽量去创造美好;如果现在的心是美好的,将来的身心世界就一定是美好的——这一点,绝对不会有半点欺诳。 如果明白了业果的道理之后就会知道,我们的心实际上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只要我们愿意,求什么就会得什么。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未来,让自心处在恐惧与担忧之中,而要按照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用心去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正如《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所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意思是说:“《诗经》与《尚书》中所说的‘命运操之在我,福报由自心所求而得’,这确实是明训。佛经的教典中也说,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不说妄语是佛陀的大戒,诸佛菩萨,怎么会欺骗别人呢?”所以,当我们的心对“业果不虚”产生真正的定解与信心时,就不会再恐惧,不会再去担心自己的未来,而会将全部的力量用在当下的耕耘之上——也即尽量让现在的起心动念美好,去创造自己想要的未来。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整天担心或者忧虑,忧虑自己未来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担心自己的眷属未来会怎样怎样,并且在担心的驱使下去抱怨、批评与责怪。与其担忧,不如去创造、去祈祷、去规划、去行动、去相信。例如,你想要别人将来怎样对待你,从现在开始你就如何对待他人;你想要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美好环境中,你自己的内心就必须长存这样的美好境界,不要让与这个美好境界不相关的杂念生起;你想要怎样的身体,就时时忆念、祈祷;你想要怎样的心灵,就时时反观并调整。就这样,内心深深地相信:心如何付出,就一定会如何得到,这个规律永远不会失效,永远都其作用,永远都不会欺骗任何人。就这样,通过不断地耕耘——也即让心专注于自己的所求与所愿,就没有不能达到的目标。 用这样的信心与耕耘代替担心与恐惧吧!

如何消除心中的忧虑?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那么,如何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呢?
一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控制。
二是自我鼓励。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三是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是环境制约。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五是安慰。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六是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流行音乐,也有助于转移不愉快情绪。
七是宣泄。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八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们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似烦恼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对付,往往可以使人们的不愉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九是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新。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都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心,只可以碎一次,以后也许会有痛的时候,但那痛永远不及碎掉的感觉。而心碎后的痛也都不那么难以抹去了。至少痛的感觉会比碎的感觉好很多。伤了自己,倦了别人,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快乐与悲伤只有一丝之距。处理情绪的办法有很多,保持观照是最重要也最关键。大部份人的困惑和痛苦都是没有觉知,看不清自己,摸不透别人,所以迷乱不安。但观照自己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自我比天大,你难于放下,变得谦虚。也因为我们不懂收心养性,寻找能静下来的方法。负面情绪的源头可以是负面经验,同样也可以说是负面的惯性,勾起你负面经验的事端只是借来的催化剂而已。若情绪超越了自己能控制的范围,最好的方法不是释放或是压抑,而是无为而为,学习先定心,因为,负面能量太大时,胡乱释放出来的话可能连自己也承受不起,也容易影响别人。压抑是万万不能,因为问题的源头正是压抑所致。心乱须先定心,看护情绪,不认同,不判断,让它出现,把感觉放在心的位置,管它眼还有泪,呼吸还很乱。心是最大的情绪控制中心,要稳定情绪必须从心开始,学习定心的方法。至于方法,每个人得靠自己寻找。法门有很多很多,关键不在法,而在你的用心,和意愿。相信自己有能力豁出去,海阔天空。修心之路人人不同,不用比较,自己上路就是了。。
我们要做回情绪的主人,拒绝受控。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我们就是搞不清楚,认同了我就是那个情绪状态的全部,自讨苦吃,讨好情绪和冲动,却失去了自己。我们可以透过自制的方法平静情绪,保持清醒和自主,这才是成熟的心灵管理。自制并不等同压抑,因为前者是省觉后的行动,后者是迷失的反应。所谓懂得自制,就是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绪袭击时,得马上自我保护,提醒自己它只不过是借软弱打倒理性的纯粹思维惯性而已,找适当的方法打散负面情绪的集中点,如运动、静心、瑜伽、看电影、做义工、搞创作,找知己倾诉,做个spa,扮靓靓等等,把正面能量全都掏出来。帮助自己是需要决心和毅力的,并且必须是独自一人走和完成的路,也是成长的责任。自疗永远是最实用最实在的自保方法,谁都不能依赖。

如何消除恐惧心理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是无所畏惧,每个人都有可能自己的怕的东西,假如这种怕是共性的、大家可以理解的就不是病态, 这种怕一般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假如大家都不怕,你自己感觉没有必要怕而现实你确实怕,比如你 在电梯、地铁等场合感到恐惧,这就是问题,属于单纯恐怖症。 需要心理治疗:一般可以选用认知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 可选择现场暴露或者联想暴露。方法包括: 系统脱敏、持久暴露、参与模仿、强化练习等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 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

消除恐惧心理一般采用系统脱敏法和认知疗法。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这种疗法说白了就是让患者自己找到害怕的根源,然后把这个害怕的刺激,充分的暴露在自己的视线中,比如说:一个人害怕一种动物,每当看到这种动物就会怕的发抖,那么运用系统脱敏法就是把这个动物长时间的放在患者的身边,这样害怕的情绪会渐渐消退,直至消失。那么就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Congnitive therapy)于本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比如说,一个人害怕蛇这种动物,凡是看到蛇就会恐惧。那么按照认知疗法的理论,就是首先给患者讲述,其实蛇这种动物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的,只要它不受到威胁它就不会随便攻击人类。
说的通俗一些就是,让患者从新认识蛇这种动物。让患者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物而不是靠感觉来认定这个事物。
还有什么不清楚可以留言

“哈哈哈,你知道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放松其实没事的”

如何消除“作文恐惧心理”

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唉声叹息,出现“讨厌”、“害怕”心理。据调查出现这种‘作文恐惧心理“现象随着年级的上升,人数比例不断增高,初二比初一高,初三比例最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原因:(一)从写作者本身的角度看,主要有缺乏成功经验;(每次作文都得分不高等);(二)积累太少(读课外书太少);(三)缺乏生活低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四)写作基础差(不会写)等等。针对上述原因,我谈谈如何消除这种“作文恐惧心理”。
一、开掘生活,获取作文“活水”
仔细想来,同学们的生活而不窄,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可写入作文的人和事也不少,只是有的同学没注意罢了,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注意”意识,并加强开掘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很多:如在街上看到在校学生吸烟,你对此不满或感到讨厌,你就可以马上将自己的不满或厌恶感受尽可能形象地写下来,也可以尽情叙写吸烟的丑态,还可以写写你对此事,那些人的看法,挖掘他们的心理,说明其危害,进而从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班级,学校乃至社会上发生的事,可对同学、好友叙叙(叙事情经过)议议。要勇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看法。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不断培养自己开掘生活的能力,你就不愁作作文时无话可写,无事可写。
二、抓住时机,迸发自己的情感
初中生,特别是初三的学生,已经初具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对于事物的好坏优劣,已经能给予正确的评判。有了这个基础,同学们就可以抓住时机,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开学初,可以写《与老师说说心里话》,把自己对学校,老师的希望尽情地抒
写出来。这样不但能帮助学校,老师改进工作,而且能提高自己的叙述,抒情、议论的能力,得到成功体验,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作家,极注重灵感。其实灵感并不是作家的专利。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能迸发写作灵感。抓住灵感迸发的时机,尽情抒发胸襟,哪怕只是六断,也不能让灵感流失。
三、提倡多读,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有人说过“作文无巧,多读书,多写稿”实践证明,多读书,对提高写作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对此,同学们大概也有同感吧。不过,有些同学老强调时间读书,年大时,而且没时间,那么成年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不更没时间了?当然,初三学生,时间是紧张了一点,一天中,睡眠、上课、复习、作业,已占去了我们的大片时间,但也有边角余料,大部头暂时读不了,但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读些短小的千写左右的如散文,小小说,诗歌,还是可行的。
四、突破难点,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后希望同学们早日消除“作文恐惧心理”,爱上写作,勤加练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