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佛说怎样戒掉贪嗔痴 天道说到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火烧 2022-07-04 22:37:43 1303
天道说到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天道说到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

天道说到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天道说到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贪嗔痴分别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 贪:就是想得到的欲望。见一切利益都想要就是贪心。佛说:贪心堕饿鬼道。 嗔:就是愤怒,怨恨的心里。不如意就容易生嗔恨心。有顺理嗔,无理嗔,无名嗔三种。佛说:嗔心堕地狱道。 痴:就是不明道理,不知好歹,遇事处理起来不明智

佛说怎样戒掉贪嗔痴 天道说到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中,慢疑是什么意思

┌1贪——贪爱五欲———————————————┐
六│2嗔——嗔恚无忍———————————————│
根│3痴——愚痴无明———————————————├—五钝使┐
本—┤4慢——骄慢自大———————————————││
烦│5疑——狐疑猜忌———————————————┘├—十使
恼│┌1身见(萨迦邪见)——执取五蕴根身—┐│
││2边见————执取常断二见—————││
└6不正见—┤3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五利使┘
│4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非果——│
└5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
贪嗔痴慢疑中的‘疑’到底怎么做好点?
佛家说的五盖、思惑中‘贪嗔痴慢疑’,今天先不说前面4个,说第5个‘疑’。既然是覆蓋,就要去掉。然后,禅宗不是说要起疑吗?还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之说。就我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体会,去掉‘疑’,不该是任何情况下都该不起疑,都完全相信,有时候对某个问题的起疑能促使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甚至能得到一点点的解惑。
但‘疑’过头的事情也常发生。比如,走出家门后老是怀疑,门关了没有啊?是不是没关啊?经常在一些小事情上患得患失。
五盖中的‘疑’到底指什么呢?
到底对‘疑’该怎么处理才好呢?

贪嗔痴慢,无着便是菩提 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即是三界, 把贪嗔痴慢转化成菩提便是超三界。贪嗔痴慢没有实性,只是针对众生来讲。我们的佛性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无动摇,本不生灭,能生万法。如果我们能够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慢即是佛性,贪嗔痴慢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不见相,名为见佛。离心无佛,离佛无心。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是女人就得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哪是天国的女人是什么意思?

与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女子成就好事,感觉像一夜风流

贪嗔痴是什么意思人们所说的“贪”到底是什么

佛教中的三毒: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我是万罪源,一切皆因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整个六道一切众生都执著有一个 我 的观念。
有了我这个执念,就会有我怎样怎样,我要怎样怎样。
同时就有对应的有 你 建立 ,然后又有 大众 的建立
继而就会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这是一切众生的根本愿望。
但快乐总是短暂而且不会满足的,于是便追求不止,这就是贪。
但因外界或自身原因等等阻碍让自己不能快乐的时候,就会生气,发怒,又叫嗔恚。
而这一切的根本都来自于愚痴,愚痴在不知道诸法实相,不知道”我“是众多因缘组合而成,并非独立存在并且不变的。
变化的东西,就是无常,无常既是虚妄,既是苦。
” 我 “是由五蕴组合而成,并非独立存在的。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是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它包括了五根、五境,及法外所摄色;
二、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根境相触,而生起苦、乐、舍(非苦非乐)等感受的心理作用;
三、想,就是想像,依受而生起对事物的想像,或作取舍迎拒的抉择;
四、行,就是意志和行为,依想像取舍而生起善恶行为的心理;
五、识,就是了别与认识,由心识了别所缘所对的境界。
因上述五者,是积集而生起的,所以叫做“五蕴”。又能把人的真性盖覆,使人迷惑颠倒,造作诸业,故又名为“五阴”。又色蕴是属于物质,叫做“色法”;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叫做“心法”。

贪嗔痴慢疑和七情六欲都是什么意思

贪是贪心、嗔是恨心、痴是愚痴、慢是骄慢、疑是怀疑。七情六欲,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恨。六欲,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

无始都从贪嗔痴 烦恼皆从色爱欲是什么意思?

这是那些和尚说的
就是如果戒掉贪嗔痴,色爱与
就可以达到四大皆空的境界,那样就可以去西方极乐了

"皆因无始贪嗔痴"中的"无始"是什么意思?

“皆因无始贪嗔痴"中的"无始意思是:没有缘由

一切世间如众生、诸法等皆无有始,如今生乃从前世之因缘而有,前世亦从前世而有,如是辗转推究,故众生及诸法之原始皆不可得,故称无始。

【出处】:

唐·般若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肾行愿品》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找今皆忏悔。

释义:

我今生所造作的诸种恶业,都是由于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习气,经由身口意三业所生发,一切罪障我现在都完全忏悔。

经句所含的智慧:

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事忏"即是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一般之寺院的忏仪法会均属此类。“理忏”指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又称观察实相忏悔。

正如《莲池全集》所谓"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简言之,既然万法唯心所造,罪的性质也不是实有的,不可能长久存在;罪既由心所生,也可以将它从心中抹去,这就需要空性智慧来照破罪垢的黑暗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