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特点有哪些 颐和园内有一处容易被忽略的建筑,为了停放龙舟而建造的大船坞
颐和园内有一处容易被忽略的建筑,为了停放龙舟而建造的大船坞
昨天有网友留言说想了解一下颐和园的大船坞,旮旯儿虽然之前已经介绍过很多颐和园的景点,但是对于这处船坞还真没有说到过,好在之前也拍过不少片子,今天就来说说这处清代建筑。 有图有真相,游览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请关注旮旯儿的头条号【犄角旮旯逛北京】。九百多篇原创照片文字,欢迎阅读原文转发。
如今的颐和园无论是在昆明湖上还是后湖都可以见到许多载着游客的摆渡游轮,这些游船虽是电动的,但外观却都是仿照清代龙舟样式制作的。
众所周知颐和园内有一座清晏舫,那是慈禧在乾隆清漪园时期制作的石舫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除了这座不能动的大船外,清代颐和园内也有多艘供皇室使用的龙舟,尤其是清末,慈禧在颐和园内消暑纳凉是离不开大船的。
有船自然就需要有存放船只的地方,而且还要对船只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所以船坞是不能少的。颐和园的船坞就位于石舫的北侧,从这张旮旯儿冬天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岸上的标志是宿云檐城关,有一张民国老照片就是在这个角度拍摄的,当年慈禧的小火轮就停在船坞外的湖边。
如今这只日本人送给慈禧的永和号小火轮已经被运到耕织图旁的水操学堂内保存起来了。
按照颐和园的官方叫法这里应该叫做大船坞,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实际上是三个船坞,其中最大的一座是乾隆年间建造的,靠东的两座小一些的是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是添建的,这也说明清末园内船只数量应该是增加了不少。
整座船坞是建造在巨大的石基上的,其上是砖木结构,由于跨度很大,因此所用材料都是难得的巨型木料。

网上有资料说船坞和清漪园同时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旮旯儿也查了些资料,关于这部分描述的并不是太清晰,但是有据可查的是无论清末还是解放后船坞都进行过多次大修。
船坞南侧的大门是可以开启的,旮旯儿记得有一年还曾经划船进过船坞里边,只是一时仓促没有找到当年拍摄的照片。
在船坞的北边砌有院墙,当年这里边应该是船工休息的地方。这一带的景色非常好,旮旯儿每次去西堤都喜欢在河边儿的大柳树下小憩一会儿。对这处位于犄角旮旯的景点感兴趣的朋友再去颐和园的时候不妨过去看看。 有图有真相,游览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请关注旮旯儿的头条号【犄角旮旯逛北京】。九百多篇原创照片文字,欢迎阅读原文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