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墓修了多久 秦始皇当年修的路,为啥过了2000年都不长草?
秦始皇当年修的路,为啥过了2000年都不长草?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说到秦始皇,我们不能不想到的是他的诸多丰功伟绩还有响亮的暴君称号。
他统一六国(齐,楚,燕,韩,赵,魏),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确立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灵渠;修建郑国渠;修建万里长城等等。
如题所说,秦始皇还修了一条过了两千年都不长草的康庄大道——秦直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方边境还不稳定,为了防御北方边境匈奴,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扶苏作为监军,大将军蒙恬率领数10万工人修建秦直道(蒙恬:秦朝著名将领。主要成就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等。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含冤被迫吃毒药自杀)。
扶苏太子与蒙恬去世后,秦二世接着修建。秦大道在始皇三十七(前210年)年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初通马车了,它从秦始皇三十五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历时约五年之久。

秦直道俗称圣人条、皇上路,南起陕西咸阳林光宫(现在的淳化县凉武帝村),北到九原郡(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秦直道经过14个县,途径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区,全长八百多公里,秦直道道路最宽处达到61米,就连最窄处也有21米,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如果按普通双向六车道算,路基34.5米,可想而知,为什么人们把秦直道称为最早的“高速公路”了吧!
并且秦直道还是世界上最早、最长、最宽、最直的历史大道,非常的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唯一性。
秦直道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两千多年就载入史册的大道,比著名的罗马大道都早修200年。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和秦直道遗址延安段、秦直道遗址庆阳段也分别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为什么秦直道历经了两千年都不长草呢?秦直道有一段路是沙漠地质,一段路是黄土地质。
沙漠地区不易生长植物,所以沙漠不长草,我们大家都觉得实属正常。可是黄土植被虽少,参天大树不易生存,但一般的野草还是能依附生长的,且自清朝以来秦直道就已荒废多年无人使用,加之有雨水沁润,居然不长草?
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因此我国专家专门对秦直道的土质进行了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修秦直道的土是经过火烧或者炒制过的熟土,并且在这些熟土当中再加上盐碱。当时的人们通过把土制熟的方式去除土中的养分和草种,彻底破坏土壤环境,防止杂草生长。并且修路的泥土也必须经过反复地夯实,使它的硬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所以它才不长草。了解了原理,就不得不对古人的智慧感到十分钦佩!
当然,两千年过去,再硬的路面、再熟的土壤、再多的盐碱成分也不知道被大自然稀释侵蚀轮换多少回,所以所谓的秦直道不长草其实是个伪命题,下层的土壤或许仍然坚实,但上层的土质土壤,毫无疑问,还是能够生长一些根系不深的杂草的。
秦直道的建立,大大的缩短了咸阳通往北境的距离,对于快速集结调动军队和运输粮饷物资有很大的作用。对南北统一、军事、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自从被建成之后,使用了近2000年的时间,一直到清朝才逐渐荒废。在这条路上的历史故事也有很多:西汉期间,李广便是从秦直道进军杀匈奴;汉武帝刘彻屡次沿直道北击匈奴;唐代期间,李世民屡次从秦直道行军,征突厥;王昭君出塞和亲走的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与万里长城、兵马俑相比,知名度确实不高,但都是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