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敌戒 《柳宗元 问战》(柳宗元)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柳宗元 问战》(柳宗元)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柳宗元 问战 柳宗元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柳宗元 问战
【原文】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严公1。公曰:「小大之狱2,必以情断之。」刿曰:「可以一战。」 非曰:刿之问洎严公之对,皆庶乎知战之本矣3。而曰夫「神求优裕于飨」,「不优,神不福也」4,是大不可。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5。既问公之言狱也,则率然曰:「可以一战」,亦问略之尤也6。苟公之德可怀诸侯7,而不事乎战则已耳;既至于战矣,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则吾未之信也。刿之辞宜曰:君之臣谋而可制敌者谁也?将而死国难者几何人?士卒之熟练者众寡?器械之坚利者何若?趋地形得上游以延敌者何所8?然后可以言战。若独用公之言而恃以战,则其不误国之社稷无几矣,申包胥之言战得之,语在《吴篇》中9。
【注释】 1长勺之役: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齐国攻打鲁国,交战于长勺这个地方,鲁军打败齐军,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中最具典型性的一个。曹刿: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严公:指的是鲁庄公,东汉时候,因为要避明帝刘庄的名讳,所以改成严。 2狱:指的是案件。 3洎(ji):和。庶:接近、差不多。 4优裕:充足之意。飨:用酒食等东西来祭祀。不优,神不福也:如果祭祀的东西不够丰厚的话,神灵是不会把福降临下来的。 5以:连词,相当于「而」。民命:这里指的是百姓的命运。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不讲实际的而只是追求神道的,这样的战事就凶多吉少了。殆:危险之意。 6率然:冲动地、贸然地。问略之尤:问的太过简单了。 7怀:顺服。 8趋:占领、抢占。延:引进、引入。 9恃:靠。社稷:是古代帝王祭祀谷神土神的地方,后来指代国家。无几:差不多都没了。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主张打仗的策略是「智为本,仁次之,勇次之」。《吴篇》:这里指的是《国语》中的《吴语》。
【译文】 长勺战役的前夕,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条件来打这一仗。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一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曹刿听了说:「凭这一条可以打一仗。」 批驳说:从曹刿的问语和鲁公的回答来看,他们都还差不多懂得什么是打仗凭借的根本条件。然而说什么「神要求享受丰盛的祭品」,「不丰盛,神就不会保佑」,这是非常错误的。正当两国进行决定生死存亡的战斗的时候,决定人民命运的关键时刻,不注重与实际相符的现实问题,而大谈所谓神道,那事情就危险了。在庄公谈及处理案件时,就轻率地回答说:「凭借这条件可以打这一仗。」曹刿问的也实在是太粗略了。如果鲁庄公的德行可以使诸侯归服,而不用去进行打仗也就罢了。既然到了要进行战争的地步,只以处理好诉讼案件作为作战的条件,那是我不能相信的。曹刿的问话应该这样说:你的臣子能够出谋划策战胜敌人的有谁?将领中能勇于为国牺牲的有多少人?士兵中技术熟练的有多少人?武器装备是否精良?可以抢占迎击敌人的有利地形在哪里?然后才可以谈论战争。如果单凭鲁庄公说的那一条来作战,那么几乎没有不危及国家的。申包胥关于战争的言论是有道理的,他的这番话记载在《吴篇》中。 【评析】 这篇文章集中反映了柳宗元军事方面的思想。长勺之战,作为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最为典型的实例,在本文中成为了关注的核心。作者主要是从曹刿问战这件事的论说出发,对求神助战思想进行了批判,肯定要取信于民,强调做好军事和物资方面的准备的作战思想,要拥有睿智的将领、勇猛的士兵、强大的武器、有利的作战条件,所有这些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通过这些论述,对「去兵去食」、「以礼治军」的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