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周并立 南北分榜、大礼议、三王并立之争,明代的廷争为何如此激烈?
南北分榜、大礼议、三王并立之争,明代的廷争为何如此激烈? 作者:胡一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明代廷争的激烈想必不用再多做描绘和渲染了,国初南北分榜之争、都燕论开廷争之滥觞,中期谏武宗南巡,大礼议,后

南北分榜、大礼议、三王并立之争,明代的廷争为何如此激烈?
作者:胡一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明代廷争的激烈想必不用再多做描绘和渲染了,国初南北分榜之争、都燕论开廷争之滥觞,中期谏武宗南巡,大礼议,后期争三王并立,以致崇祯朝危机之时,还要议迁都并争论“君王死社稷”。明亡之后,遗臣如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明代政治很是做了一番反思,王夫之更是直接批评明臣多意气之争,士气甚激。那么明代朝野为什么会起这么大的争执呢? >正德皇帝 >首先明太祖对上书陈言是鼓励的,这一点可以参考太祖《卧碑文》和《大明律·礼律·上书陈言》,这也每每被认为言路闭塞的明代士大夫拿来作为批评的论据。 >此外,明代六科之制为争论提供了制度保障。六科制度使得廷争不是无意义的争执,而真的可以影响朝堂决策。孟森先生即指出明代“不经科钞令部再覆,则虽奉旨无效……士大夫惟有此职权,虽或触仵,终必有践此职者。明一代士气之盛,死节之多,其根本在是”。 >孟森先生 >另外,从思想氛围的角度来看,明代士大夫标榜廷争。如王夫之《宋论》中有“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当然,作为对明亡的反思,《宋论》整体的基调在于批评过度的廷争)。其时,明代士大夫很有股师儒的自我认同(师儒语出《周官·天官》,在明代本是国子监祭酒的别称,这里笔者借此想说的是明代士大夫匡扶天下的志愿),细细品味一下明代朝堂的大争论,如谏武宗,谏世宗,谏神宗,每每让人有一种君臣意气之争的感觉,士大夫本着一种天下之责不惜犯颜天子,甚至乐此不疲,这可能是明代廷争激烈的心理因素。 >王夫之 >参考文献: >1.王夫之:《读通鉴论》 >2.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3.孟森:《明史讲义》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很赞哦! (1036)
- 上一篇
唐高祖封李世民为什么 唐高祖第四子李元吉生平简介,李元吉与李世民的关系是?
唐高祖第四子李元吉生平简介,李元吉与李世民的关系是? 李元吉简介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般最小的孩子时最受宠爱的,但是李元吉却不受父母待见,原因就
- 下一篇
总会计师是注册会计师吗 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还是说可以是一个人。!
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还是说可以是一个人。 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还是说可以是一个人。1.会计机构负责人:是在一个单位内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