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长中重要的阶段,怎样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是成长中重要的阶段,怎样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是成长中重要的阶段,怎样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家长最好与孩子一道进行探讨和分析问题原因,并想办法协助孩子解决问题。父母的爱与呵护对孩子最重要。家庭氛围温馨和睦的孩子性格相对会比较平和稳重。所以,家长首先对孩子温柔关爱与呵护,遇到问题要帮助孩子一道分析问题所在,并想办法孩子解决问题。要心平气和,不要急躁,耐心查询原因解决问题;此外,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遇到问题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也不要批评和呵责,要及时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依靠和温暖,给他支援,给他力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强大的精神支撑力量,因为父母亲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舞。在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会是一个很自信阳光、有爱心的孩子,他会及时将自己的爱分享给身边需要帮助的其他人,会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总之,无论何时,父母都是孩子最坚强的精神支撑!
怎样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要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父母首先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平时不要溺爱孩子,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和家庭生活例项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建议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千什么活都有一定的干法,这就要求父母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式,劳动的操作要领,方法及劳动的技巧,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做饭,就应该告诉孩子做饭的程式,放多少水,煮多长时间等。
父母让孩子洗衣服,就要教孩子洗衣服的技能。教孩子先将脏衣服按颜色分为深色,浅色、白色几类,教他看衣服的标签把要干洗和特殊处理的衣服挑出来,再告诉他该怎样使用洗衣机、测量洗衣粉,事先处理污垢等。父母要注意示范,教会孩子劳动的程式.孩子只有掌握了劳动的技能,才会愿意做。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父母应该耐心地教孩子做,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 “你自己想办法吧!”或者把孩子搁一边不管,或者严厉地责怪孩子无能,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没有能力,从而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在孩子的劳动过程中给予指导、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是比较重要的。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父母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首先,家长要懂得家庭教育的知识,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因为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家长自身的优缺点都会受到孩子的模仿,言传不如身教。自己尊老爱幼,真诚待人,勤奋节俭,孩子也会跟着学,从小让孩子养成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作息时间,学习要积极主动,要有一健康向上的心,引导孩子多观察周围环境事物的变化,养成勤思考的习惯,注意孩子的兴趣培养。
家庭教育课件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六个原则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训要从小开始,从家庭开始,在促使孩子养成好的行为方面,家长可遵循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1、有利的环境。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软体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硬体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
2、耐心的引导。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3、及时的称赞。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4、良好的示范。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6、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著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怎么做?
我不知道要怎么教你
我这里有些故事你看看 应该对你有帮助的
一、饮水机事件
女儿快一岁时,对什么都好奇,尤其对饮水机的开关好奇,她外婆带着她很担心,一直看着并不停阻止,要知道这是很难的事,大人总有走开的时候,而女儿在学步车里是可以到处走动的。于是我决定不用看着了,饮水机的开关并不很危险,只要一放手水就会停,与其一直提心吊胆地看着不如让她烫到一次来得有用,很快她给烫到了,并记住了这是危险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去触控。顺便我告诉她我们阻止她是因为这个东西是有危险的,所以要记住,大人阻止你动的东西都有道理,别以为一岁的小孩不懂,其实他们会听明白。好吧,应该是女孩明白得早一点,男孩会晚一点。
二、插座事件
女儿快两岁时,对墙上的插座孔很感兴趣,于是我拿来了她的录音机,告诉她墙上的孔里有电,是录音机需要的,插插头的时候需要拿着后面的塑料部分,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两片金属是会死的,而且手溼的时候插插座也是会死的。女儿对死还是很敬畏的,虽然未必明白具体会怎样,但总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在两岁不到的日子里她学会了插插座,从那天起我们经常叫她XX来帮我插一下这样那样的插座,她也经常拖着她的录音机这个房间听听,再拖到那个房间听听,不用求我们帮她了。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现在,从没触过电,我也没再担心过她会触电,我甚至曾告诉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属线你想知道是否带电,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试一下,有电的话会打到你,会有点痛有点麻,但记住千万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会弹开,没危险,手心碰到会抓紧,那就是要命了。
三、穿衣换挨PP
女儿两岁时洗完澡衣服都是自己穿,可是自己穿的新鲜劲过掉后,会想办法偷懒。某日洗完澡,穿了一大半的衣服,对我说,老妈,你帮我穿衣服吧。我非常愉快的说,可以,不过有条件的,帮你穿一件一服你让我打一下吧,我很喜欢你PP打上去的手感。她考虑了一下同意交换,于是我帮她穿了两只袜子换到了两下PP,至今我仍记得那两下打得我手发痛。打完后她的脸色非常尴尬,而我又非常陶醉地在那儿夸她PP打上去的手感有多好,会让人打着上瘾。。。。。。第二天,穿衣服时我相当嗨皮滴主动要求帮她穿衣服,并再三申明太喜欢打她PP的感觉了,希望她能再给我个享受的机会。
当然,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再找到这个机会享受。
四、自己回家
女儿两岁半了,在小小班里也上了一段时间了,深深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
有次我带她去逛街,在闹市区跟她说,我要去单位一下,问她是否能认识回家的路,可否自己回家,当然她认为没问题,于是我远远跟在她后面,看她如何回家。女儿很认真地在每个路口等红绿灯,甚至在其中一个路口等到了第六个绿灯的时候才过。事后我才知道,她不单只看绿灯,过的时候还要看看有没有别的车可能在闯红灯,确认100%的安全才通过。
其实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时候,远比大人认为的更有责任感。
五、虫子是非常可爱的生物
我是非常害怕那些软趴趴的肉虫,虽然知道这东西其实是无害的,但就是害怕啊。
小孩是不懂得害怕的,我的私心是要教女儿不怕以后可以帮我挡虫子。于是某天一只有虫的桃子,我告诉她有虫的桃子更甜,而那里面的虫子是非常可爱的,肥肥白白,还会爬动。女儿问那虫子不会咬我吗,我回答,这些虫子都是吃素的,而你是荤的,对于虫子来说也太老了咬不动。
女儿相当相信,她把虫子抓在手里看它爬来爬去,手心手背来回爬,左手爬到右手右手爬回左手,吃饭时把那条虫子放在桌子上看着虫子吃饭,爬远了抓回来继续看。我,我,我尖叫压在喉咙里,还不能做出害怕的表情,如果我有一点害怕的样子,从此女儿就会对无害的虫子一直莫明害怕,我一直想不起那次我是怎么把饭吃完的。
她开始把各种大大小小的青虫带回家养,终于我的神经变得异常坚强了,居然不再害怕这些肥肥软软的虫子了,然后发现居然有些青虫长得圆头大脑相当卡通。我们一直希望会养出蝴蝶来,事实证明,所有这些青虫最后都长成了大大小小的飞蛾。
六、性教育
每个小孩都会问自己从哪来,我一直在等,终于她问了,我于是带她去买了两张人体的解剖图,又找了两张外形图。然后详细解说了所有的器官,每个器官的功能,当然也包括了男女不同的生殖器官,她是由何而来再如何出来。总结就是怎么进来就怎么出去,只不过进来的时候要显微镜才能看得到,十个月后出来时已经是很大个的婴儿了。只不过是普通知识而已,实话实说,我这样认为,女儿于是也这么接受,一点也没什么神祕的。在了解得这么透彻后,女儿不再对此感兴趣,别人逗她时,她会一脸平静滴详细告诉他们自己由何而来,每个人都是这样出来的。
七、躺在地上哭
女儿很少用哭闹作为手段来达到目的,因为一次也没成功过,上了小小班后看到了成功案例,于是活学活用,在某天为了和我们一起吃白粥还是要单独给她下面条躺到了地上。我们全家该干嘛就干嘛去,当她空气。这里要感谢我的老妈,她更是开始了扫地,当扫到女儿躺的地方时,对她说,来来躺过去一点,这儿我要扫地,别挡着,我扫玩了你再躺回来。于是女儿挪地继续躺着哭,一会又说,好了,我把这儿扫干净了,你可以躺回来了。两岁半的女儿居然真的又躺回原来的地方来哼哼唧唧。我们全家都躲了起来狂笑。当了半小时空气的女儿终于发现别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起来讨好的说,我觉得其实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说完自己P颠P颠跑去把白粥吃了个干净。
直到现在,我也再没看到过她躺在地上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其实小孩子很多行为只不过是试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不会有第二次同样行为发生。
八、不吃饭是自己的损失,不是别人的
某天与我饭前吵架,饭桌上把碗重重一放恶狠狠地说,看到你就烦,我不吃了。我马上说,可以,不过一直到下次吃饭你都不可以吃任何东西。女儿开始有点心虚,继续说我不是说我不吃,只是不跟你一起吃,等你吃完我再来吃。我回答她,要么现在一起吃,要么你留着下顿再一起吃,没有第三个选择。她气鼓鼓说那我不吃了。
我们吃完把台子理掉,开始笑嘻嘻地讨论,怎么有这么傻的人,居然拿不吃饭来要胁别人,自己不吃饭饿的又不是别人,笑死人,居然拿饿自己要胁别人,哈哈哈哈哈。。。。。。。于是以饿一顿饭的代价,女儿明白了拿伤害自己来要胁别人,是很蠢的事。类似的事再也没在她的生活中出现过。
九、有限的玩具,无限的乐趣
女儿从小到大的玩具极其有限,电动的基本没有,所有的玩具拿个大袋子也就可以装起来了。
这么少的玩具,不是因为经济原因,是因为小孩子玩具越少越简单,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想象力就越丰富,就越懂得珍惜东西。
小孩子都喜欢玩水,女儿也不例外,我的条件是,玩水可以,但只限卫生间,并且玩好要自己把卫生间弄干净。一个小桶一个盆,一只空可乐瓶,外加一个漏斗,一只小匙可以消磨掉整整下午的时间,她会把桶里的水用小瓶盖或小匙一点一点弄到大可乐瓶中,有时用漏斗有时不用,加满一瓶倒进盆里,盆里满了再用同样的方法把水弄进桶里,有时把上述各种大小工具按到桶里按到盆里,加满水按不加水按半加水按,正著按反著按,想象成各种情况,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并且从没玩腻过。
小班时,女儿就可以坐在那儿一两个小时,集中专心地做一件事。
天线宝宝当时是女儿最爱看的节目,商场里也有卖,她很喜欢,于是我告诉她,在她生日的时候可以拥有一个,她可以在四个中挑一个,第二年的生日她等到了第二个天线宝宝,在漫长的等待后得到的东西都是值得珍惜的。从小时起她最想的东西都需要经过等待才能得到,最长的等了整整一年。于是现在她对东西都是很珍惜,很明白价值,并且想要什么都会考虑清楚是否真的需要。
十、学写字是需要配额的
该学写数字了,买了一本描红,交给女儿,然后告诉她,这个是有配额的,每天只能写半页,不可超过。
小孩子学东西,一开始总是非常有兴趣的,恨不能一下写掉半本,每天写到很高兴的时候,配额用完了,本子收掉了,求也没用,只能明天再写。于是养成了习惯,每天一定要写掉半页才高兴。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写数字这个过程。
关键是要保持神祕,一直要吊着她,提起她的兴趣与好奇心,把求她学写字,变成她来求你要多写,但一定不能答应,继续用配额来吊着她直到任务完成。
十一、分享
女儿两岁不到(突然发现大多行为的纠正塑造都发生在三岁以内),她外婆经常买小虾挤虾仁炒给她吃,有次我看到了,就拿筷子夹了几个尝尝,女儿说你怎么吃我的虾仁。我回答谁说是你的虾仁,拿起勺子狠狠两勺吃掉一半,女儿反应过来,手忙脚乱来跟我抢吃,可是,她怎么抢得过我,怎么抢得过我。。。。。。嘿嘿!女儿看着空掉的虾仁碗眼泪下来了,我跟她说,东西谁都可以吃,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一个人的,大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从那天开始凡她喜欢吃的我都一定分走一半,小孩子就是好教,她很快习惯了与人分享。
有时候看到她特别喜欢吃的东西,我们想让她多吃一点,会说我牙痛咬不了这东西,或是这东西我不太喜欢。。。。。。等等看起来很合理的借口,你帮个忙帮我吃掉吧,一定要用求她的口气,让她觉得她是在帮你的忙(当然这种事不能做得太多,多了就没意思了),这时女儿会吃得欢天喜地,这是意外得到的快乐。如果没有学会分享,孩子会认为这是他应得的,并没有觉得开心,但是只要被别人分掉哪怕一小口都会生气;而习惯分享的孩子哪怕是多吃到一口都会觉得意外与开心。少吃点不会对人生有影响,懂得分享,容易得到快乐的心态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十二、自己搞定
比较小的时候(哪一年真忘记了,但一定是三岁不到)晚饭后天天带她下楼玩,广场上很多小孩,有些小孩会带些玩具下来,女儿有时会想去玩又不敢说,就求我帮她去说。当然我一口拒绝,告诉她,这是你想玩的东西,要么你自己去商量借来玩,要么就不要玩。忍了几天,终于她走出了第一步自己去借了一样玩,当然有时候会借不到,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能成功借到。只要成功一次,以后的事就好办得多,孩子都是自来熟的生物啊。后来她发现带样玩具下去,跟人交换玩更容易玩到自己想玩的东西,好吧,你自己搞定了。
十三、失败的天赋训练
孩子小的时候完全依赖成人才能存活,他们不能保护自己,于是老天给他们一项天赋,那就是精细分辨成人的语气作出判断,略大一点他们会对生活的环境观察细微,哪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能发现,这也是天赋或者说动物的本能,因为他们不能保护自己,所以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当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非常有观察力,而且近乎过目不忘,这时父母会惊喜,但很快,当他们长大,能力越来越强,天赋会逐渐消失,如何保持这稍纵即逝的天赋呢。
这点来说,我是失败的,方法很简单,但是持之以恒至少到六岁。。。。。。很遗憾,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一段故事,当孩子会开口讲话后,让他把昨天的故事复述出来,讲不出来再读一次(请相信孩子的记忆天赋),能复述出来就继续读下一段,由短到长日复一日,持之以恒,五六岁时,你会发现,孩子可以过耳不忘,头天晚上听过一遍的大篇故事,第二天晚上可以几乎一字不差的背出来。后期因为可以完全背出故事,自己拿书来念,对照著书认字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这需要父母有强大的耐心与恒心(自责一万遍),每个孩子其实都是过目不忘的天才。
我表妹成功了,当我失败后才明白她的父母得有多强大才能造就她这样的天才。
十四、跌倒了,出血了
女儿在外头跌倒了,爬起来后发现皮破了不少,出血了,紧张了。我蹲下观察后,笑嘻嘻地对她说,啊,出血了,我们回去找个碗把这血盛起来吧,还能烧锅血汤呢,很补的,别浪费啦。女儿紧绷的神经一下就放松了。
回到家,我拿出酒精帮她消毒,先跟她说明,这个是消毒用的,抹在破掉的面板上可能会很痛,但是呢,不忍这个痛,可能伤口就会感染,也许就会烂掉这块肉,到时候肉掉了更痛,或者细菌进到血液里得了败血症,那就会死。女儿想了想,说,那你就消毒吧,我可以忍一下。

十五、补牙
女儿上小小班后,终于戒掉了叼著奶瓶睡着的习惯,但她的两颗门牙因为长期泡在奶里,蛀掉了点,于是我计划带她去修补一下,省得越蛀越大。
事先告知女儿,她的牙蛀掉了,如果现在不处理,发展下去会危害到她的恒牙,如果带她去修补牙齿,处理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痛会出点血,但都不会太厉害,然后问她,你看是不是要去修补一下。女儿表示赞同。坐到牙医的椅子上,医生不敢下手,我只得再次当医生面问了女儿一次,得到再次肯定后,医生战战兢兢地动了手,整个过程女儿张大嘴巴木头一般一动不动,事后跟我说,你说会有点痛,其实一点也不痛。看多了坐上椅子就象杀猪一样的孩子,医生反到很不能适应这么冷静来补牙的小孩。
为什么女儿会这么冷静呢,因为我事先告知了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比如痛,比如出血,她有了心理准备,也就不怕了。孩子哭闹反抗或许更多的不是因为痛,而是对未知伤害本能的恐惧。
所以别以为孩子小,骗骗就可以了,他们会记得你骗过,会不信任你,下次再骗就没那么容易了。也不要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说实话会让他们更信任你,让他们对可能的疼痛作好心理准备,他们其实是很能忍痛的小生物。
十六、体罚
再乖巧的孩子,也总有把父母惹到怒发冲冠,恨不能一巴掌拍死的时候,否则那就不是孩子是木偶了。
某日,我很担心自己会忍不住对着女儿一巴掌下去,好出出心里这口鸟气。但是怒气是这样的,忍着也许会内伤,一旦动手却会象黄河溃堤,可能一掌接一掌收不了手,好多暴打孩子的父母借口是为孩子,其实更多是为了出自己心头的一口气。这是自己的女儿,所以只能内伤。
我对女儿说,最后提醒你一次,如果再犯我就要打你了,犯一次打一下,犯两次打两下,第三次打四下,每次加倍。女儿说,不行。我说,补充条件,受罚时你得自己脱好裤子床上挨打,如果你不肯,那我捉住了打,打一下的变两下,打两的变四下,总之加倍。
她挑战我,挑战我,挑战我。。。。。。最后我让她可以自由挑个地方受罚,她挑了房间,并清场不得围观,锁门,自己脱裤子挨打。对她来说,这是很丢脸的事,但也是很有效的管教办法,一般情况下只要提醒了一次立下规矩,为免再次丢脸挨打,就会遵守规定。
十七、三岁见老之我见
这句古话经常听过,但不很明白,女儿出生后,在教养中慢慢发现,古人真是太TMD(加重语气)有智慧了。
专家说要温情教育,要给孩子讲道理。三岁以内的孩子,听得懂大道理吗?也许。但更重要的不是给那么小的小孩讲道理,最重要的是先立规矩,一岁的孩子也会明白“不行”这个词。如果孩子错了,哪怕孩子再小也不能姑息,一定要马上阻止,并正确引导其行为,不要相信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这种说法,只要在第一次就坚决阻止错误,孩子很快会明白并做出正确的行为。一旦孩子的偏差行为养成了习惯再阻止就难得多,孩子也会无所适从。三岁之内,孩子的大多数行为习惯都已形成,如果一开始就不断纠正矫正,就不需要后期反复地为一个个偏差纠缠,后续的教育也就会越走越顺。 十七、绣花还是跳舞
某天,女儿的外婆对我说,你来跟她说吧,她比较肯听你的话,幼儿园办课外班,女孩子么让她去学跳舞最好,可是她不肯,要去绣花。 我叫来女儿,问她,是不是要上课外班,她说是,我说,那你想上什么班呢,女儿说,我想学绣花 ,我还没绣过呢,可是外婆要让我去学跳舞。我:不用理外婆,那是你上课,不是她去上,你想上什么课是你的自由,别人管不著,但是既然是你自己的选择,就得为自己负责,认真学好。
期末,女儿遗憾得说,我才绣了A和B,C字绣了一半课就结束了,没得绣了。
十八、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结果
小区里很多孩子,女儿由于不娇气做作,很能自来熟。
一天女儿问我,能否带小朋友来玩,我回答,这个家也是你的,你可以做主,如果带小朋友来玩, 你们可以任意,但最后得把一切恢复原状,由于是你带来的朋友,所以你要负责。
孩子们非常喜欢来我家,因为自由。通常我会对他们视而不见,他们玩他们的,我做我的,而女儿会负责招待,吃的也好,玩的也好,全由她自己做主。
有时候玩得高兴会把地上弄得一团乱,临走,女儿会组织他们清理干净。如果走前没清理干净,最后就由女儿自己清理。这是我们说好的,她做了主人,她负责结果。
十九、包子的底限
女儿平时表现得很包子,不太跟人计较,从没见过她与朋友争吵不愉快。她外婆一直很担心,每每报怨我把女儿教成包子,以后是会吃亏的。
大班时,她带回个同学玩,决定送同学一本书。两堆书,一堆是她看过的,一堆是没看完的,女儿让同学在她看过的一堆书里挑选一本,但是她同学坚持要一本她没看过书。女儿坚持,她同学也坚持,于是女儿说,这本书我没看过,不可以送给你,但可以借给你,我写一张借书证,你签好名,看完了还给我。两个孩子认真的做了一张借书卡,签下大名,写下日期。
包子只是表面现象,始终有底限,当触碰到底限时,会想出办法解决,不与朋友造成冲突。父母从小放手才能逼着她找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也是很需要锻练滴。
二十、写作文
上小学,老师要求写作文,女儿写不出,要我教。我把她带到电脑前,教她开启谷歌,模糊输入作文题目,按下搜寻键,然后告诉她,这些都是你需要的作文,挑着抄吧,不过,你们老师应该都有看过,所以整篇的抄呢很容易被发现,你得多找几篇拼在一起抄。抄作文这种事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就经验丰富了。
为什么教女儿抄作文呢,一二年级的孩子,词汇量很少,很难写出生动的作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抄别人的。当她把多篇文章拼凑在一起时,必须仔细研读所有的文章,挑出可用的词句段落,并想办法把这些连贯起来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
嘿嘿,我很懒,但是这个办法的确很有效。
二十一、做作业到十点
一二年级,因为学校离外婆家很近,于是就住在外婆家,可是居然常常做作业到九十点钟,开始大人报怨学校作业太多,后来跟她的同学交流后发现,同样的作业有的六点前就完成,有的孩子和女儿一样要做到九十点。其实女儿并没有专心认真做作业,边玩边做当然就这样了,后来有段时间她外公天天看着她做,但要别人看着才做的事并不很有效。于是,非常懒的楼主出现了。其实我只是很认真地对她说,我知道你们的作业量,从今天起每天作业最晚做到8点,8点以后再敢做作业,我就把本子扔了。女儿反抗,那我就告诉老师,是你不让我做完作业,我才交不出。我笑,那你就去跟老师说好了,反正交不出作业的人是你不是我,写到黑板上的名字是你不是我。女儿无奈,整整一个月,我天天去看她,整整一个月,她的作业都在六点前完成,然后,就养成了习惯,不用看着都能很快专心地完成。
为什么这次能这么轻易就改正了她的坏习惯呢,其实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一是从小我就灌输她的人生必须她自己承担责任,我绝对不会为她负责,也是一直这样执行,所以她知道我说的都是事实,交不出作业她得自己承担后果。
二是从小我立下的规矩都是一定会执行,没有或许也许下次之类,所以我说8点后再做就扔了她的本子,虽然没有真的执行,但她知道只要违反我就一定会执行。
二十二、信任
六岁
女儿:我要不要假期上课外班?
我:谁上?
女儿:当然是我上
我:你上问我干嘛
七岁
女儿:老师说写字可以考级,我要不要考呢
我:谁考?
女儿:我考
我:那关我鸟事,问我干嘛
八岁
女儿:我同学要来,不认识我家,她妈妈送到公园门口,陪我一起去接一下吧。
我:这种小事还要我陪?你又不是不认识路,自己去接
女儿:你就不怕我被骗走啊。
我:骗你?
一、你8岁了,对骗子来说年纪太大了,头脑清楚口齿伶俐,养不家
二、你是女孩,卖不起大价钱,不合算
三、要说拿你去卖给人家做老婆生孩子,你又太小了还没发育,现在骗你去还得养很多年才能卖钱,太亏了
所以,你是现在是根本没人要最安全的年纪,过马路注意安全就可以。
女儿:。。。。。。。。。。
九岁
女儿:外公他们要出门旅游一个星期,那放学谁来接我啊
我:都这么大了接什么接,带个钥匙自己坐公交回来
女儿:。。。。。。。。
十岁
女儿:学校开运动会,我可以报一个专案也可以报两个,有跳高,跳远,100米。。。。。。。你帮我想想报哪个好啊,我很难决定
我:你老妈要是靠得住会帮你拿主意,那母猪都会上树了
十一岁
女儿:我的下颌矫正器磨著牙肉了,要去修正一下
我:这个月我没空,你定个时间我给你买好火车票,你自己去上海找医生修正,记得带好资料和钱
女儿:世博开了,我还没去过呢
我:这么热,我决定不去,票在抽屉里,自己去
女儿:不怕我丢掉啊
我:世博开了,上海现在是全国最安全的地方,超多武警便衣,你想丢哪去?
外婆:要不带我去吧
(外婆很不放心一定要跟去)
临去前,外婆碎碎念地反复问女儿,世博怎么坐车怎么转地铁,怎么吃饭
女儿:你可不可以不这么烦啊,我可以不带你去的。
外婆:好吧,我到上海一定只跟着你什么也不烦
晚十点,我接到女儿电话:老妈,我们现在上火车了,火车X点X分开,大约X分钟到,你算一下时间来接我们吧。
上车到后,她外婆笑得象朵花,忍也忍不住,很兴奋地说
今天我跟着她先去医院修正牙套,都是她买的地铁票,负责路线,到了医院,自己挂号找医生说情况,我真的只是跟在她后面什么也不用管
到世博也是她看地图挑路线场馆,带着去吃饭,走进去看别人都是大人照顾小孩,我只要坐着,全部由她负责把饭菜送到我手里。在世博里我看东西,她跟我说,外婆你看中什么跟我说好了,我买给你。
信任自己的孩子,不是口头上的鼓励,是真正了解你的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大胆放手,才是真正的信任
本答案由_源自网路_整理
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让孩子拥有爱心。
2、培养乐观的态度。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4、培养孩子学习专注的习惯。
5、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家庭中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儿倾听习惯
性格得变得恬静。
培养出他的耐心,
才是会倾听学习,
不断的提高能力了。
我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论文
薄W罾硐氲慕逃?κ恰把?!??彝ソ逃?薄<页ぷ魑??笛?:脱??奶厥余Υ??彝ソ逃?魑?嗌倌晁?芙逃?闹匾?槌刹糠郑?咨??乃枷虢逃?矫娣⒒幼挪豢商娲?淖饔谩R虼耍?远??慕逃?唤鼋鍪茄?=逃??切枰?彝ァ⒀?:蜕缁峁餐?瓿傻牧⑻褰逃?K栈裟妨炙够?凇陡?淌Φ慕ㄒ椤分兄赋觯骸爸挥性谡庋?奶跫?拢?拍苁迪趾托车娜?娴姆⒄梗?褪橇礁觥?逃?折????:图彝ィ?唤鲆?恢滦卸???蚨??岢鐾??囊?螅??乙?就?篮希?ё乓恢碌男拍睿?贾沾油??脑?虺龇ⅲ?蘼墼诮逃?哪康纳稀⒐?躺希?故鞘侄紊希?疾灰?⑸?制纭!狈裨颍?逃?淖饔媒?崾艿礁扇拧⑾魅酰?踔恋窒?6?魑??咧?坏募彝ィ?茄??松?牡谝凰??#?彩侵丈??#?改甘侨松?谝晃唤淌Γ?彩侵丈斫淌Α:⒆拥挠鋂浴⑻?取⑿睦硭刂省⑿形?绞健⑸?钕肮撸?钤绱蠖嗍?谴痈改改抢鋂У降模?杉?彝ナ桥嘌?烁竦囊±骸R虼耍?绾问迪旨页ぁ⒔淌υ谛卸?胄拍畹囊恢拢?刈⒓彝ソ逃??厥佣约页さ闹傅迹?丫?晌?鼻敖逃?闹匾?侍狻R弧⒛壳凹页そ逃?勰畹南肿聪旅嫖蚁染倭礁鍪吕?此得髂壳凹彝ソ逃?南肿矗?淙幻挥衅毡樾裕??哂幸欢ù?硇浴J吕?:一天,路过邻居家门前,听见屋内传出拍打声和叫骂声:“这么简单的题目你还不会做?你真笨,你在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听讲,更何况我又讲了两遍了,还不懂,你真是笨死了。干脆,这书不要念了。”我进了他家的门,看见父亲气呼呼地坐在哪里一声不吭,孩子吓得站在墙边一边哭一边哆嗦。事例2:有个小男孩,抱着小奖状一蹦一跳地跑回家,气喘吁吁地跟妈妈讲:“妈妈,妈妈,好讯息,老师今天终于表扬我了。”可怜他多少年没受过表扬了。哪知妈妈头也不回地说:“受了一点小小的表扬,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你要是能考到班级第一,那才算本事!”小男孩的快乐一下子烟消云散。针对上述两个事例,以及种种调查显示,尽管许多家长重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不惜代价进行教育投资,家庭教育方法逐步趋于科学化,但目前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仍然令人堪忧:(一)重视成绩,忽视成长当小学生第一天来到学校,老师询问为什么来上学,很多学生的回答是“为了上大学,将来挣很多钱。”怎样才能上大学?孩子的回答是:“考试得一百分。”中国儿童研究中心统计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父母关心孩子的轴心仍然是学习成绩。很多家长都认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孩子人生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家长剩下的工作,就是用威逼、利诱、哀求孩子达到这个目的。这种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我们的家长在幼小纯真的心灵上写下了“大学”这个遥远目标,把完美的一百分定为孩子求学路上的光环,对只能完成十以内的加减法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100”又代表什么呢?在孩子一次次向一百分发起冲击的时候,又有几个孩子能如愿以偿呢?可想而知更多的孩子经受的是失败的打击,孩子成长的自信,学习的兴趣被完美的一百分扼杀!这说明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太高,这种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心灵重荷,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摧残。17岁的少年犯徐利因为受不了重压,失去理智,杀死母亲。这是成绩的压力酿成的悲剧啊!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告戒家长: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不要把成长埋没在成绩里!(二)重视成才,忽视成人当今的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年轻父母的育儿目标,很多家长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家长理想。而孩子也成了这一理想的牺牲品。为了这一理想,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节假日参加许多的辅导班;为了这一理想,孩子的空间越来越小,各种能力检测题隔绝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为了这一理想,孩子的心越来越寂寞,正在悄悄扬起心灵“沙尘暴”。要成材,必要先成人!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少数,平平常常的人毕竟是多数。我们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培养平常的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告戒每一位孩子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做人上人,不要让孩子做人下人,要让孩子做人中人,那就是平常人。(三)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在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与挖掘上,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聪明是优秀孩子的唯一标尺。家长认为孩子聪明,知识丰富了,他的将来一定是美好的,而忽略了,道德是孩子通向美好生活的手段。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明确指出:家长“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评价我们的孩子要全面客观,德才兼备是我们的目标,切记: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我们要警惕不能再出现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割腕自杀;不能再让马加绝的悲剧上演!二、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由此可见,目前我们家长在儿童观、教子观、评价观、成才观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儿童观:缺乏尊重在儿童观方面不少家长仍然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懵懂无知的乳臭小儿,把自己摆在权威的角色,对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缺乏理解和尊重,强制甚至压迫式的家庭教育屡见不鲜,致使孩子学习的内部动力不足,参与生活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给个人和社会的都将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它将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因为不被尊重的人也不会知道尊重别人。(二)教子观:成材靠打在教子观方面,由于部分家长存在着“不打不成材”的极端观念,导致家长的教育行为缺乏应有的张力。“棍棒出孝子”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封建家教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控力差,当着家长的面老老实实,一离开父母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加上在家中找不到温暖,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结伙,甚至走了犯罪的道路。(三)评价观:重“分”轻“学”在评价观方面,家长一味注重孩子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其学习过程的观念,驱使著家长对考试分数和成绩排名刨根问底,而又常常以自己工作忙为理由,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关注不够。致使不少孩子以分数为“命根”,视考试为畏途,在考试中屡屡出现作弊的现象,甚至由此造就了“厌学、逃学”一族。(四)成才观:期望过高在成才观方面家长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指标。在父母看来,子女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文化课,他们送子女进最好的学校,入最好的班级,想方设法和教师联络,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升学成了家长对子女的唯一期望,家长和子女成了升学的机器。电视不敢开,节假日不能玩,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人格的健全发展被严重忽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长把孩子们的苦闷焦虑视作无病呻吟而严加斥责;把孩子们的同伴聚会视作浪费时间而百般阻挠;把孩子们的业余爱好视作不务正业而严令禁止……三、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上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与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陈鹤琴曾经说过:“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也这样认为:“要是不系统进行教育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什么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对策:(一)创设机会,促其转变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的失败,改变教育现状的根本在“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基础应是“家长教育”,没有好“教练”(家长),难出优秀“运动员”(孩子),“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教育抓起”。作为学校应该为家长多创造一些机会,为家长办学堂,通过举办有实效性的讲座,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讲给家长听,给广大家长提供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的教育顾问,同家长一起把家庭教育进行到底。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因此,我想利用家长会将这种宝贵的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家长,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又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如此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二)努力学习,加强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陈旧加速,家长如不重视自我充实,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一味地依赖几十年前学来的知识和方法教育孩子是不现实的。孩子成才令天下父母心驰神往,“临渊羨鱼,不如退而结网。”家长勤于学习,就能少走弯路,孩子的成长会理想得多。 家长要教育好孩子,自己要先受教育,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分析各种成功教育的案例,无不闪烁著教育的智慧,在浓浓的爱中加入了智慧的“调料”,让爱更加厚重。列宁的姑妈在他打碎花瓶时,巧妙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海伦的老师用智慧创造了教育的奇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家长学习现代教育知识,不仅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这样才可能让家庭教育从经验型、自然型发展到科学型。(三)家庭民主,注重体验家长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家长应努力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洽、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让现代的、民主自由的清新气息吹进家庭。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特别要重视孩子的合理意见。不强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发展,而是去发现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因为身教胜于言教,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上网,和孩子一起分享爱,和孩子一起制造爱……长此以往,家长便会与孩子亲和在一起,不但能了解孩子的世界,分担他的烦恼,还能时时影响孩子,事事教育孩子,利于孩子发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维学习。(四)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德、智、体等方面都是人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再者,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又是人正常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命自身发展的需要,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生命有各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种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所以,今天的家长可不能用书本知识来压孩子,更不能仅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优劣。因为德育是育人的核心,以道德修养促进文化修养,而有道德修养的文化修养才是丰厚的。我们的家庭教育要让孩子茁壮成长,应在顺应天性、因材施教的前提下,重在教子做人,要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五)学会赏识,培养自信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堆篝火。而孩子的能力和自信正是点燃生命之火的火种。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收获型的,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有提高,每天都有收获。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一切帮助都应该是鼓励和赏识。要注意的是,过度地或过于轻易地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对他的期望过低、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应,比如对他说:“我看到你这段时间很用心,做题方面显得灵活了许多。”这比笼统地说“好极了”效果会好得多。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人生的真正乐趣在于使我们的周围感觉到我们的存在,由于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鼓励使孩子认识到,他们无须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只要他们肯于尝试,他们就会感觉到无穷的乐趣,这样才能塑造成完整无缺的自我意识。”一个家庭的核心是孩子,家族的兴旺看孩子;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人才,国家的强盛看人才。家兴国盛看教育,家长教育是关键。福禄培尔不也曾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对于培养“根”的事业不但起著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成为家族明天的骄傲,为了让孩子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