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阳光 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的传说?为什么要建成十七孔的呢?

火烧 2022-10-08 01:58:18 1051
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的传说?为什么要建成十七孔的呢? 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的传说?为什么要建成十七孔的呢?一、传说: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十七孔桥为何有17孔清乾隆年间建造的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

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的传说?为什么要建成十七孔的呢?  

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的传说?为什么要建成十七孔的呢?

一、传说: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十七孔桥为何有17孔清乾隆年间建造的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长150米,飞跨于尔堤和南湖岛之间,状如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产沟桥、苏州之带桥的特点,桥:石雕有神态各5》的狮子,两桥头还右行雌开兽‘,形似覆麒鳞,十分威掹;为何桥洞要建成17儿呢?这是因为从桥的两头数的话,到中间的大孔正好是九这个数字,而前人对数字的迷信,因此才有了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昆明湖上最大的一座桥,它横跨于南湖岛与东堤南端的廓如亭之间,全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桥宽8米。在桥两侧栏柱上还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狮子,真是精美之极。这座用汉白玉砌筑的、桥拱连续通透的石桥,不仅有交通的实际功能,更有园林造景上考虑。试看,在长桥与东堤的交接部位,并不是做成简单的垂直相交,而是独具匠心地做成臂环舒展、横陈水面,把略似三角形的东水域再划分为南北两个,既相间隔又彼此通透的层次。
从昆明湖最南端的绣绮桥北望,在与万寿山远景之间的水波荡漾之上,有自东堤伸过来的十七孔长桥和南湖岛障隔如屏,使湖景显得格外深远。如果再从万寿山南望,这时的南湖岛仿佛是一枚翠螺浮现于碧波浩淼之中,而十七孔桥则像一条白色的锁链把“翠螺”与廓如亭连接起来。“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鳞纹千叠壁月漾金波”,这副挂在东堤绣绮桥上的对联,如果借来描绘南湖岛此时的意境倒是非常贴切。不仅如此,由于这一组景致颇似一只巨大的伸长着脖颈向东堤爬的乌龟:略呈圆形的南湖岛犹如圆龟背,十七孔桥如龟的脖颈,廓如亭则似龟头。于是“好事者”便编出这样一个故事。
二、原因:
主要是园林景观的需要,一是画面的需要,二是实际交通,具有实用意义。
三、简介:
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铜牛与十七孔桥
铜牛: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为什么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为什么是十七个孔,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为何是17个孔?

因为皇家以“九”为尊,天为阳,地为阴,在数字里,奇数为阳,九是至阳之数,代表了天,也就代表了皇权。而十七孔桥不论从哪边数都是第九个孔在中间。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为何是17个孔?

数字里面以“九”为尊,这是因为9是一位数字里面最大的,所以所有和皇帝有关的数字都与9相关,比如门钉有九九八十一个、九龙壁等等,颐和园的17孔桥也是这样的思路,17个桥洞,无论从哪一侧数,数到正中间的桥洞都是第九个。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阳光 颐和园里的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为何是17个孔?

仿卢沟桥而建的长达150米的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形优美,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金玉带飘落在昆明湖上。17这个数字并不符合皇权九五之尊的逻辑,它为什么要设计为17个孔呢?道理就在于:如果设计为九孔,那么就会因拱度过大而容易被冲跨或崩塌。想来想去,臣工们最终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不失九五之尊,又不降低桥的质量,那就是设计为17孔。桥两边从任何一边数起,桥的最高处都是处在第九个孔上。17孔桥两边栏杆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狮子500多只。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乾隆皇帝撰写,桥南横联刻有“修阗凌波”四个字,桥北横联“灵鼍偃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卧如半月之状。在桥北面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描写出在优雅宁静之夜,此处风景更加怡人的情景。

有关颐和园十七孔桥的资料

十七孔桥
颐和园依山面水,园中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也修造六座造形优美的桥。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系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象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出文昌阁向南,湖滨小岛上即知春亭,因岛上遍植桃柳,最早显春意,故得此名。站立亭中远眺近望,远、中、近景一览无遗,是观全园景色的最佳地点。岸边还有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祠。再向南行,即可见全园最大的廓如亭,八角重檐,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独具特色。该亭如一秤锤,压在十七孔桥东端,挑起桥西侧的重点景区南湖岛。廓如亭旁边有一铜牛,铸于1775年,是特有景观,青铜牛身下是石雕的海浪纹须弥座,表示镇水之意。
十七孔桥也是颐和园大名鼎鼎的景物,优美如长虹,横跨在昆明湖上。17个孔券乃体现“九重”之数,因为从中间的最大孔向两端数去都是九。栏杆柱头也和卢沟桥相似,雕着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桥西为湖中最大的岛屿南湖岛,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月波楼等建筑。主体建筑为北面假山上的涵虚堂,为当年皇帝观看水师演练之处。
从全湖来看,长长的西堤与从西堤岔出去的短堤将湖隔成三块,而分立其中的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岛,分别象征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道教信仰中的不老仙境。从全园来看,南湖岛与万寿山佛香阁的位置在对景手法上呈一宾一主之姿。而西堤之外无限深远,借用园外西山淡抹的自然风光,给人开阔之感,确是景无边,意不尽。
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

为什么要建十七孔桥?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十七孔桥为何有17孔清乾隆年间建造的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长150米,飞跨于尔堤和南湖岛之间,状如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产沟桥、苏州之带桥的特点,桥:石雕有神态各5》的狮子,两桥头还右行雌开兽‘,形似覆麒鳞,十分威掹;为何桥洞要建成17儿呢?这是因为从桥的两头数的话,到中间的大孔正好是九这个数字,而前人对数字的迷信,因此才有了十七孔桥。
建桥的原因,主要是园林景观的需要,一是画面的需要,二是实际交通,具有实用意义。
众所周知,十七孔桥是昆明湖上最大的一座桥,它横跨于南湖岛与东堤南端的廓如亭之间,全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桥宽8米。在桥两侧栏柱上还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狮子,真是精美之极。这座用汉白玉砌筑的、桥拱连续通透的石桥,不仅有交通的实际功能,更有园林造景上考虑。试看,在长桥与东堤的交接部位,并不是做成简单的垂直相交,而是独具匠心地做成臂环舒展、横陈水面,把略似三角形的东水域再划分为南北两个,既相间隔又彼此通透的层次。
从昆明湖最南端的绣绮桥北望,在与万寿山远景之间的水波荡漾之上,有自东堤伸过来的十七孔长桥和南湖岛障隔如屏,使湖景显得格外深远。如果再从万寿山南望,这时的南湖岛仿佛是一枚翠螺浮现于碧波浩淼之中,而十七孔桥则像一条白色的锁链把“翠螺”与廓如亭连接起来。“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鳞纹千叠壁月漾金波”,这副挂在东堤绣绮桥上的对联,如果借来描绘南湖岛此时的意境倒是非常贴切。不仅如此,由于这一组景致颇似一只巨大的伸长着脖颈向东堤爬的乌龟:略呈圆形的南湖岛犹如圆龟背,十七孔桥如龟的脖颈,廓如亭则似龟头。于是“好事者”便编出这样一个故事。
边建主编.茶余饭后话北京 2007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1.

《颐和园》描写十七孔桥的词语

十七孔桥词语:双龙戏珠 孔孔相连 历史悠久 弧型优美 相互盘缠
长廊词语: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有七百多米长(板书是长、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