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浪淘沙刘禹锡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07-12 10:31:49 1078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翻译及注释翻译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翻译及注释

翻译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1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2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3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4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赏析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创作背景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浪淘沙刘禹锡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赏析二

  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

  第二句,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第三句,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

  第四句,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诗词作品: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词作者:【唐代皮日休诗词归类:【小学古诗】、【中秋节】、【桂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