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那桐在哪里 那桐和旧官场上令人费解的「 ”那桐现象”

火烧 2022-06-16 16:27:14 1038
那桐和旧官场上令人费解的「 ”那桐现象” 那桐和旧官场上令人费解的「 ”那桐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的名臣、贤臣录上,是找不到那桐这个名字的。然而恰好就是这个让绝大多数人感觉陌生的名字,却被用来命名旧官场
那桐在哪里 那桐和旧官场上令人费解的「 ”那桐现象”

那桐和旧官场上令人费解的「 ”那桐现象”  

那桐和旧官场上令人费解的「 ”那桐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的名臣、贤臣录上,是找不到那桐这个名字的。然而恰好就是这个让绝大多数人感觉陌生的名字,却被用来命名旧官场上的一种怪诞现象,名称就叫做「 ”那桐现象”。 那桐是清朝末年人,要是攀起家谱来,那桐的血统也算是相当高贵显赫的。那桐的姓是叶赫那拉,和清朝末年掌握最高权力的「 ”老佛爷”慈禧算是一个祖宗。 然而那桐并没有因为姓氏的高贵显赫而平步青云、命运顺遂。那桐年轻的时候,那桐的父亲就因为牵扯到了咸丰年间的一则科举考试舞弊案,受到了处分和冷落。因此而失宠的那桐家族也从此一落千丈,可以说「 ”叶赫那拉”姓氏并没有让那桐享受到「 ”含着金汤勺出生”的特殊待遇。 尽管那桐天资聪颖、学业刻苦,并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在乡试里一举中举,并因为文章出众而被誉为晚晴「 ”旗下三才子”之一。获此美誉,才华也算是旗人中间的出类拔萃者。但因为父亲科场舞弊案的阴影,刚进入官场的那桐不得不从户部郎曹这样的小官做起。户部郎曹是六部官阶最低的职位,那桐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十一年。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那桐时来运转,得到了权臣翁同騄的大力举荐,不但升了官,而且谋得了一个让别人垂涎三尺、富得流油的「 ”肥”岗位。这个岗位叫户部银库郎中,户部是六部最有钱的部门,户部银库郎中则是最有钱部门的最有钱位置。 「 ”十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终于熬出头的那桐就多少有点「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心态,很快就利用当时清朝银库管理上的漏洞,巧妙钻营、上下其手,朝廷里的银库不知道有多少流入了那桐自家的钱窖。从此以后,那桐才真正走上了「 ”升官发财”的道路。 那桐有记日记的习惯,留存在世间的《那桐日记》就曾经在无意之中记载过几项家里添置田产的事宜,京城豪华地段有两处当铺,一处占地25亩的豪华府邸(即「 ”那家花园”),天津德国租界购置有一座小洋楼。 别的不说,那桐当初仅仅为了购置京城繁华地段的那两处当铺,就花费白银12.5万两,至于「 ”那家花园”和天津租界小洋楼,虽说那桐没有记录当时的交易价格,但其价值肯定不在两处当铺之下。 清朝当时的官员俸禄制度沿用了明朝朱元璋确立的低薪风格,那桐户部郎中每年的俸禄银子也不过就六千多两白银。这六千多两白银,还要养家糊口,供应日常开销,应付人情往来,雇佣家丁、轿夫、幕僚等,盘算下来也结余无几。 所以,巨额的家产和巨额家产极不相称的收入,让那桐将朝廷银库「 ”搬”入自己家,成了一件再显而易见不过的事。朝廷的很多同僚对此议论纷纷,时任摄政王载沣的弟弟载涛,在回忆录中写道:「 ”那桐平日贪得无厌”,「 ”只认得钱”。但钱能通神,「 ”财运亨通”的那桐早已利用手中的钱财,买通了朝廷里关键环节上的关键人物,对那桐的质疑、弹劾的文字、言语,一字一句也无法传递到最高决策层跟前去。 但那桐绝非平庸之辈。那桐的不平庸,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才华,特别在旗人之中是「 ”鹤立鸡群”的;二是善于隐忍,他做了十多年的小官,一直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终于等到了「 ”云开雾散”、飞黄腾达的日子;三是善于斡旋,善走门路,使用金钱和权术为自己营造了一个「 ”利益攸关、祸福相依、共相进退”的关系网。 在旧官场里,绝大多数人都是拥有那桐的这三项「 ”从业技能”的,如果单凭这三项技能,那桐也就不过是一个政绩平庸、作风贪腐的旧式官吏,某种怪诞的旧官场现象也不会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那桐最为高人一筹的「 ”特技”其实是包装和表演。他一方面利用职务便利和手中的权力肆意攫取国家资金和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不惜一切代价、不错过任何机会地,为自己捞取美好声誉和社会影响。但凡有任何可以让自己增光添彩的事,那桐都犹如苍蝇追逐腐肉、鲨鱼追逐腥臭一样,穷追不舍、咬牙不放。 例如,那桐担任外务部尚书兼步军统领的时候,义和团起事,河北省抚宁县知县王维勤趁此机会,带领自己的两个儿子及义和团人众,杀害了平日与自己有仇怨的百姓李某一家十多口人,哄抢了李某家的资财。当地百姓气愤不过,举报到了那桐这里,那桐立即查明真相,按照律例判处王维勤凌迟,两个儿子斩首。朝野上下一时欢声一片,当地五县约一千多村的百姓,自发组织出资,为那桐送来了万民伞和金匾。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那桐担任直隶总督的时候,组织人力、物力,兴修了杨村及北运河一带的水利渠系工程,取得了防止洪水泛滥、方便灌溉良田的「 ”一举两得”效果。随后,那桐又上书朝廷,采取朝廷拨款和民间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在风河修建了一座桥梁,解决了两岸百姓世代出行不便的难题,当地百姓对此感恩戴德,交口称赞。 以上两件事,如果抛开那桐从中「 ”作秀”的动机,单从社会效应和百姓受益的层面来看,处决胡乱作为的知县,相当于在一定程度肃清了当地的吏治,让百姓获得短暂的「 ”脱离虎口”的平安;兴修水利工程、便民桥梁,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百姓的愿望,解决了百姓的困难,算得上是为民做主。 在旧时代的官场里,那桐这样的官员并不罕见,他们一方面利用职权营私舞弊、公权私用、中饱私囊,以侵害公共利益的方式为自己谋取私利;另一方,他们又能主持公道、为民造福。他们既投机钻研、拉帮结伙、官官相护,又工作勤勉,能干实事,能出实绩。 在人们看来,像那桐这样的官员既是表里不一、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 ”两面派”,又是集私欲与公德、劣迹与良政等为一体,动机复杂、言行矛盾,很难以善或恶、忠或奸等道德标准来简单评判的特殊群体。而这种纠结种种矛盾为一体的旧官场现象,也因为在那桐这里表现得极为集中和典型,而被人称之为「 ”那桐现象”。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自媒体号;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