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几个航母 中国航母的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航母的发展是怎样的?
建造航母是中国海军几代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
1930年(民国十九年),中国国民党提出了第一次要建立中国航母的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可是由于各方原因都未能成功建造。
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很有必要建造航母。
日本军事问题专家平松茂雄在《产经新闻》上发表文章称,中国深受苏联航母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中国先后从俄罗斯购买了“基辅”、“明斯克”、“瓦良格”号等退役航母,并正式开始对航母的研发。
中国将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修理好后作为练习用航母;然后根据修理经验再建造两艘排水量在4万-6万吨的中型航母,从而形成3艘航母的体制。
中国计划建造两艘拥有几乎无限续航力的核动力航母,显示中国有意朝远洋积极发展。
到2020年之前,中国将确立航母的运用体制,跨越“第一岛链”,从而突破只限于沿岸防卫的现况。
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
按照试验计划,航母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2011年8月14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停靠原码头,海军“88”舰也随后返港。
至此,我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2011年11月29日,瓦良格”再次试航。
一、民国的航母梦
中国人开始航母梦的时间并不算晚。
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
这离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仅10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一度想扩充海军。
1929年8月14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军事案》指出:“吾国海防线既长,版图又大,现在海军实力微弱,……。
今后之国防计划中,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海军,……俾使国防计划归于完成。”2天后,江南造船厂自制的“咸宁”炮舰成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咸宁”舰成军仪式上讲演说:“要挽回国家的权利,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全在诸位将士身上。
我们预计15年内就有60万吨的海军,作了世界一等海军国家。”
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见下表)。
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
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
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败共产党,建设海军已被完全抛在脑后。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
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
中国人第一次拥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
二、新中国的航母梦
环顾联合国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唯独中国没有航母。
而且,其他四个拥有航母的国家,无一不在竭力保持和加强自己的“航母大国”地位:美国拥有现役航母11艘,占全球航母半数以上;俄罗斯竭力保留1艘满载排水量6.75万吨的大型航母;英国计划建造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新一代航母;满载排水量达4万余吨的“戴高乐”号中型核动力航母仍是法国海空称雄之本。
此外,一些中小国家也都纷纷购买或自建航母。
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我国周边的印度、日本和韩国。
印度多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三航母战略”:除购买和改装两艘航母外,正着手自建“维克兰特”号航母;日本“日向”级、DDH21“直升机驱逐舰”和韩国的“独岛”号都具备了“准航母”的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md曾高瞻远瞩地提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ze心中也有挥之不去的航母情结。
1973年10月25日,在会见外宾时他感慨地说:“我们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
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
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长期以来,我国海军历届领导对航母的发展也是关注有加。
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曾撰文指出,中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一个船队在远海活动,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远海作战的胜利和保证。
曾担任过海军司令员的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也一直心系航母,先后多次强调“海军有了航空母舰,质量就会发生大的变化,作战能力也就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老一代国家和军队领导的殷殷之情,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如今虽已跨越了半个世纪,然而航母梦却始终是段“未了情”;“中国航母”四个字依然萦绕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挥之不去、日益高涨的时代强音!
2011年8月13日是中国首艘航母试航的第二天。
海事部门再次发布通告,13日零时至24时,辽宁西部海岸附近,17海里为半径范围内实行禁航及无线电管制,任何船只在上述时间内不得进入该海域。
有分析称,届时舰载机或将试飞。
有海军人士向有关媒体透露,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明年八一建军节宣布成军,正式交付海军服役。
大连海事局10日晚发出通告,13日零时至24时,在渤海西北部40°11′52〞N/120°26′50〞E为中心,17海里为半径范围内实行禁航及无线电管制,该坐标附近12公里为海军航空兵某部绥中场站,曾模拟过航母着舰、离舰试验。
有分析推测,中国航母当天将在渤海西北可能进行舰载机着舰、离舰试验。
昨日有消息称,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
据央视报道,此次要具体测试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
2012年建军节或服役
有关军方消息人士表示,经过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明年八一建军节宣布成军,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前后举行正式的下水典礼;航母归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初步计划日后将在南海服役。
大型舰艇已配数千官兵
昨日,国防部网站刊发一条消息称,海军为大型水面舰艇选配好数千名官兵。
这条消息引用了此前海军干部部长夏平在海军人才工作会议上的情况介绍。
夏平介绍,围绕大型水面舰艇、新型潜艇和战机等一批新型武器装备列装的需要,海军开办大型水面舰艇军事指挥班、核潜艇艇长改训班等专门班次,为新装备培养储备了一批指挥员和技术骨干。
同时,实施了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改装培训、协作培养和国外留学,圆满完成了大型水面舰艇和新型潜艇部队等单位数千名官兵的选配工作,保证了新装备如期试验和训练。
配备“中华神盾”雷达护航舰数量不足
中国首艘航母到底配备了哪些武器装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10日海试后,有媒体专家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中国航母已经配备了“中华神盾”相控阵雷达等装备。
已配备相控阵雷达
有媒体昨日报道,航母最为显眼的是安装在舰岛四周的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
“中华神盾”并不是雷达的正统称呼,而是中外专家与军事爱好者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相控阵雷达起的外号,其名称可以追溯到美国的“宙斯盾”作战系统。
“宙斯盾”作战系统的反应速度快,主雷达从搜索方式转为跟踪方式仅需0.05秒,能有效对付作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未来或配备无人机
除了之前报道的歼15,中国航母还会配备哪些舰载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预测,将来无人机部分替代有人机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我军无人机型近些年的发展曾被广泛披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在航母舰载无人机方面的研究目前应该至少不会是空白。
反潜方面,中国的潜艇能力和反潜能力一向神秘,中国首艘训练级航母应该不会动用到最先进的反潜装备。
三、 “瓦良格”航母
从“瓦良格”航母2002年3月3日正式抵达中国大连,停靠在大连内港西区码头开始,到正式试航,一共经历了9年5个月又7天时间,共计3447天。
“瓦良格”航母抵达中国后,即开始了改建工作,直到2008年底,中国国防部开始披露有关航母的相关信息,使得中国第一艘航母成为近年来持续升温的焦点话题。
2008年12月23日,在国防部就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等海域护航举行发布会上,时任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表示,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具体要求。
中国有广阔的海疆,维护国家海上主要方向的安全,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和海疆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
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问题。
2009年3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梁光烈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
他同时也指出建造航母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2011年7月11日,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在八一大楼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举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问到有关中国航母建设的问题,陈炳德回答说,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一艘废旧的航母,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也很有价值,至于会造几艘航母现在还未决定。
2011年7月27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 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航空母舰的发展问题。
建造航空母舰十分复杂,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目前改造的这艘航母出海试验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整个改造工程进度来确定。
航母的人才建设,是整个航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依靠我们自己力量培训舰载机飞行员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1995年12月,库奇马总统访问了北京。
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1997年,驻港中资机构创律集团(同年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的赞助商)总裁助理、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姚柏良等人前往乌克兰常驻,洽谈购买事宜。
而《简氏防务周刊》刊登了一条似乎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消息:《瓦良格号开始解体作业》。
实际上报道有误,拆解的并不是船体本身,而是船上已安装的各种设备。
1998年四月,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香港创律集团的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日后将其停泊于澳门附近海域。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
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航母已经离开码头,进行出海航行试验另获悉,此次出海航行试验,“瓦良格”航母没有依靠自身的动力,而是被拖船拖出码头。
经过4天的试航,中国首艘航母于当日上午凯旋,在7艘拖船的牵引下回到大连造船厂的停泊处。
悬挂巨幅国旗的航母三声汽笛宣告首航归来。
听到汽笛声的召唤,造船厂内马上响起了鞭炮声。
航母原来停靠的龙门吊下,一台吊车正在将一个大型条幅挂起来,上面写着“热烈欢迎首航试验凯旋归来”。
2011年11月29日,“瓦良格”航母再次出海,开展相关科研试验。
瓦良格原设计性能指标
主尺寸:舰长302米(全长)、281米(水线)、舰宽70.5米、吃水10.5米
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
机库:长152米、宽26米、高7米
排水量:55000吨(标准) 67000吨(满载)
动 力:4台蒸汽轮机4轴 200000马力
航 速:29~31节
续航力:>7000海里/18节
舰 员:1960+626(航空人员)
武器装备
12单元SS-N-19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备弹12枚)
4座六联SA-N-9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备弹192枚)
8座“栗树”弹炮合一近防系统
6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2座10管RBU-12000反潜火箭发射器
最大可载50架各类飞机,主要有Su-33(Su-27)和Mig-29战斗机、Ka-27反潜直升机、Ka-31预警直升机
电子设备:
声纳:Zvezda-2 主动搜索/攻击(中低频)声纳和MGK-345 Bronza/Ox Yoke 舰体声纳
雷达:2座“贸易风”-2M三面对空搜索雷达;1座MR-710“顶盘”三座标对海/空搜索雷达(D/E波段);2座MR-320M“双支柱”对海雷达(F波段);3座“棕榈叶”导航雷达(I波段);1座“电阻器”(“糕饼筒”)航空引导雷达系统
火控:4座“十字剑”(K波段),控制对空导弹;8座“热闪”火控雷达(J波段),控制近防系统
电子干扰:2部PK-2、10部PK-10
四、舰载机
中国首艘航母,将会配备中国仿制前苏联苏33歼击机的第三代(俄罗斯成为第4代)歼击机歼15“飞鲨”。
歼15较苏33的改变主要有:
1、换装国产雷达,由于苏33的雷达仅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研成果,早以不适用现代战场,且苏33原装的计算机运行速度仅17万次|秒。
而就连歼八后期型号的计算机都是百万次的。
2、苏33的座舱也很烂,印度曾有名官员在苏30的接受仪式后讽刺道:“我们怀疑俄国人把30年前米格(21)的仪表盘塞在这了。
所以,歼15用的肯定是国产的液晶显示器。
由于歼15的原型是T10原型机,即后来的苏33,在设计上,是想把苏27(33)设计成一架高空高速的截击机,它主要的任务是空战,是为对付美国的F15式战机所诞生的,所以它主要是以空战为主,对海和对地攻击并非是它的强项。
所以由T10演变过来的歼15想要变成F15E这样的多用途飞机还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