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华师大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越详细越好

火烧 2022-04-12 01:36:14 1041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越详细越好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人类的祖先: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正在形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越详细越好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祖先: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正在形成中的人(发展阶段)——非洲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主 要 代 表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 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 中国山顶洞人

注: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世界三大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形成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氏族社会:

○1定义:是指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2出现的原因: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阶段 原因 特点

母系氏族

社会 ○1群婚

○2生产力水平低下

○1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2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3财产公有制,生产分配以集体为单位

父系氏族

社会 ○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

○2生产力水平提高

○1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3出现了家庭财产私有制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最重要的有

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

文明名称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发祥地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出现时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500年

建立者 苏美尔人建立 雅利安人建立

代表国家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文明成果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国王汉谟拉比

○2法典实质:维护奴隶主专政

○3特点: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宣传思想:“君权神授”

•关于种姓制度

○1实质: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2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等级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守陀罗

社会阶层 祭司 贵族 国王 武士 官吏 农民 牧民

手工业者 商人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1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大河定期泛滥,给河流沿岸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雅典城邦的繁荣】

•古希腊文明的渊源: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

•文明的杰出代表:雅典城邦的繁荣

•兴起:公元前8世纪,雅典成为希腊人建立的城邦之一

•特点: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建立: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繁荣: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高峰。

•特点:扩大公民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兴起: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罗马城建立

•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发展:公元前3世纪到前2世纪,与迦太基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

•衰亡: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社会危机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建立独裁统治,最终被刺杀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的原因: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社会危机共和国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持续时间:罗马帝国持续了约五百年,公元前27-公元476年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文艺复兴】

•背景:○1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新兴资产阶级

○2欧洲封建教会束缚思想,摧残文化,引起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作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代表人物及成就:

○1意大利的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作品:长诗《神曲》

○2意大利的达•芬奇 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 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历史意义:

○1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2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大量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

○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3当时天文,地理知识进步,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过程: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资助,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误以为到达了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首先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影响):

○1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召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与国王斗争

•初步胜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革命曲折:1688年封建王朝复辟(光荣革命政变)

•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确立起来的重要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2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3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2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3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4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意义:宣告着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大捷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立法: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

•美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1结束了封建统治

○2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3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4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

•战争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

•革命起因: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爆发:1789年7月14日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

华师大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越详细越好

•成果: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对于颁布人权宣言的评价:

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建国:1792年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高潮: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权

•政变: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大革命的伟大意义:

○1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2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3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

•内外政策:

○1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拿破仑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影响:

○1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

○2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3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利益

○4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什么是蒸汽时代:以蒸汽作动力,带动机器运转的时代

•工业革命的定义:工业革命又叫做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重大飞跃

•工业革命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于英国

•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重大成就: 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英)

1807年富尔顿发明轮船(美)

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英)

•结束:1840年前后

•影响:○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了对世界的统治

○4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英国的宪章运动】

•时间:1836年到1848年

•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工人处境日益恶化○3经济斗争转化为政治斗争

•要求: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

•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的运动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目标: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暂时失败的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诞生条件:

○1社会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

○2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

•1844年德意志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长期合作,他们汲取前人思想精华, 结合工人运动,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性的历史时期

【巴黎公社运动】

•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经过: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1871年3月28日,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五月流血周”(5月21日-5月28日),巴黎公社运动失败

•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国际歌》:欧仁•鲍狄埃作词 狄盖特作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