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混形黔鳄不是鳄鱼
| ||
2006年4月,德国某著名科学类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一种来自中国的史前爬行动物——混形黔鳄,这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种普通的鳄为什么会引起科学家这么大的兴趣?
实际上,混形黔鳄并非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鳄类。这种产自中国贵州盘县地区的大型肉食性爬行动物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属于一个叫作主龙类的类群,著名的恐龙(以及鸟类)、翼龙和现生鳄类都是这个类群的后代。
在二叠纪和三叠纪,各种早期的主龙类有一个通俗称谓——槽齿类,意思是这一类动物的牙齿都位于颌骨的槽洞中,而且它们大多为体形似鳄的鳄形动物。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槽齿类化石都发现于陆相地层,也就是陆地环境(包括淡水环境)形成的地层中,其身体结构也都是典型陆地动物所特有的。混形黔鳄则不然,这种体长3米的巨型爬行动物化石不仅和大量的鱼龙类、鳍龙类等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化石一起埋藏在海相地层中,而且本身具有很多高度适应海洋生活的身体结构特征。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有一条极端侧扁的长尾巴,这是通过左右摆动推动身体前行的游泳利器,是陆生槽齿类所不具备的。有趣的是,这种动物的前肢与不少海生爬行动物具有类似的结构特征,但后肢又明显保留一定程度的陆生特征。因此,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混形黔鳄,意思是在贵州发现的具有海陆双重特征的鳄形动物。混形黔鳄不是恐龙的直系祖先,但是谱系关系上可以算作恐龙的“叔辈”,因此,可以这样比喻,恐龙有一个生活在海洋里的“叔叔”。
混形黔鳄是第一批探索海洋的槽齿类动物。和混形黔鳄同时代的其他多数槽齿类动物及其后代翼龙、恐龙以及原始的鳄类(原鳄),基本都在陆地上生活。一直到了晚侏罗世,鳄类的祖先才开始再次往水生方向发展。这时,距离它们的“叔祖”混形黔鳄的初次下水,时间已经过去了近1亿年。
- 上一篇
为什么长颈龙的长脖子被称为“生物力学噩梦”
不仅是蛇颈龙,中生代的很多水生爬行动物都有一个长长的脖子,比如和蛇颈龙同样属于鳍龙超目的幻龙,还有原龙目中的长颈龙。灵活的脖子拉长了头和躯干的距离,在捕食时能很好地隐蔽自己的躯体,在较远处就可以对鱼类和菊石等猎物发起攻击。由于爬行动物的颈椎数量不固定,变异
- 下一篇
为什么生病了有时要吃药,有时要打针!
生病了,有时医生会给我们开药吃,有时则会让我们打针。为什么药物有的要口服,有的却要打针呢?吃药还是打针,要根据药物本身和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来决定。首先要考虑的是药物本身的性质,如果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很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那么吃药就可以了。但是也有一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