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藩王分布图 明朝代王朱桂简介,代王朱桂的王妃是谁
明朝代王朱桂简介,代王朱桂的王妃是谁
人物生平
朱桂,安徽凤阳人,明太祖第十三子,母郭惠妃。
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日,诞生。
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豫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代王,同年,就藩于大同府。
他性格暴躁,建文元年(1399年)时,因罪被废为庶人[1]。
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朱桂的王爵。可是朱桂仍然没有改进。成祖曾赐玺书给他说:“闻弟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耶?”又下令从今起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当时朱桂已经多次被人控诉行为不轨,成祖赐敕列其32条罪状,召朱桂入朝,可是朱桂不来。成祖第二次召他时,在中途把他遣还,把他的三护卫革去,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才恢复护卫[2]。
朱桂的王妃是徐达次女、仁孝文皇后之妹,徐妙清。

正统十一年(1446年)十二月十二日,薨,共在位55年,寿73岁,谥曰简,由孙朱仕继承王爵。
家族状况
起源
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朱仲八,娶陈氏,生三子:长子朱六二、次子朱十二、第三子明德祖朱百六。
明德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二子:长子朱四五、次子明懿祖朱四九。
明懿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四子:长子明熙祖朱初一、次子朱初二、第三子朱初五、第四子朱初十。
明熙祖朱初一,娶王氏,生二人:长子明仁祖朱五四,后改朱世珍;次子寿春王朱五一。
明仁祖朱世珍,娶陈氏,生四子:长子南昌王朱兴隆,本名朱重五;次子盱眙王朱兴盛,本名朱重六;第三子临淮王朱兴祖,本名朱重七;第四子明太祖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后改朱兴宗;朱世珍还生有二女:太原长公主和曹国长公主(李文忠之母)。
南昌王朱兴隆生二子:长子山阳王朱圣保、次子大都督朱文正。
大都督朱文正生一子:靖江王朱守谦。
盱眙王朱兴盛生一子:昭信王朱旺。
寿春王朱五一生四子:长子霍丘王朱重一、次子下蔡王朱重二、第三子安丰王朱重三、第四子蒙城王朱重四。
霍丘王朱重一生宝应王朱铁哥。
安丰王朱重三生四子:长子六安王朱转、次子来安王朱记、第三子都梁王朱臊、第四子英山王朱润。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高皇后马氏生太子朱标、秦王朱、晋王朱、明成祖朱棣、周王朱;胡充妃生楚王朱桢;达定妃生齐王朱、潭王朱梓;郭宁妃生鲁王朱檀;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胡顺妃生湘王朱柏;韩妃生辽王朱植;余妃生庆王朱㮵(也作朱);杨妃生宁王朱权;周妃生岷王朱、韩王朱松;赵贵妃生沉王朱模;李贤妃生唐王朱柽(又名朱);刘惠妃生郢王朱栋;葛丽妃生伊王朱木彝(也作朱彝,又名朱);郜氏生肃王朱;赵王朱木巳(又名朱杞)、安王朱楹、皇子朱楠,皆不详其生母。
子嗣
长子 朱逊 代戾王
次子 朱逊㬎 广灵荣虚王
第三子 朱逊 潞城僖顺王
第四子 朱逊 山阴康惠王
第五子 朱逊 襄垣恭简王,分封蒲州。诸王就藩后,非请命不得岁时定省。朱逊念大同不置,作《思亲篇》,词甚悲切。其后,宗人聪浼、聪、俊【木难】、俊榷、俊【田朵】、俊杓、朱俊噤、充,皆娴于文章。其玄孙朱俊噤博学而不慕名利,远离闹市住在蒲州五姓湖畔,自取名号“芦花散人”,有《佩兰集》传世。
第六子 朱逊 灵丘荣顺王。好学工诗,尤善医,尝施药治瘟疫,全活无算。子仕、孙成、曾孙聪,三王皆以孝旌。聪子朱俊格,能文善书。嘉靖时,献《皇储明堂》二颂、《兴献帝后挽歌》,赐金帛。
第七子 朱逊 宣宁靖庄王
第八子 朱逊 怀仁荣定王
第九子 朱逊[1]
第十子 朱逊 隰川懿安王
第11子 朱逊燔[1]
代王世表
代简王 朱桂 (1378年─1446年)
代隐王 朱仕 (1448年─1463年)
代惠王 朱成炼 (1466年─1489年)
代懿王 朱俊杖 (1499年─1527年)
代昭王 朱充 (1530年─1547年)
代恭王 朱廷 (1549年─1573年)
代定王 朱鼐铉 (1581年─1594年)
代王 朱鼐钧 (1596年─1627年前)
代康王 朱鼎渭 (1627年─1629年)
代王 朱彝㬎(1632年─?)
代王 朱传火齐(1639年前─1644年)
历史遗迹
代王府早于明末清初时毁于战火,府邸位于今大同市大南街一带,九龙壁即代王府前照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近建筑有东城墙、鼓楼、南城墙、华严寺、圆通寺、凤临阁等。大同九龙壁与北京故宫九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合称“明清三大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朱桂的王妃徐氏生性贪婪,一次随朱桂入京朝见,见到故宫九龙壁华丽漂亮,便要求朱桂在大同也建一个比故宫还大的九龙壁,朱桂回藩国后,便建下了这座最大的九龙壁,并且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