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景东陶府 景东文庙的历史资料

火烧 2021-06-09 08:21:47 1109
景东文庙的历史资料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本是我国西南边陲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从澜沧江畔的林街乡丙况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沃土上生息繁衍,到唐代南

景东文庙的历史资料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本是我国西南边陲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从澜沧江畔的林街乡丙况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沃土上生息繁衍,到唐代南诏时期,便成为南方重镇,曾设银生节度,特别是到了明代,景东卫设立后,大批的军屯、民屯和商屯人员涌进景东,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再经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开拓,极大地促进了景东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且留传下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景东文庙就是其中之一。

古云:“礼乐可以戎兵,诗书所以培善气。

”自汉武帝“罢黜出百家,独尊儒术”后,自上而下对儒学大力提倡,孔子的学说就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造成“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的局面。

元末明初,儒学在景东兴起,于是始建文庙,进行祭祀孔子活动,进行文化教育而稳定社会,传播儒家学说培养并选用人才,以期国家清明,维护发展中央集权制封建大一统国家。

于是景东文庙成为景东儒家文化的传播地,发挥了传承我国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对景东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连景东陶氏土司,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多次捐银修建文庙。

清代景东文化名人程含章,在外为官32年,仍不忘桑梓,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命长子程承休将多年积蓄的薪俸银3790两捐回景东,修葺文庙等,造福乡民。

正是历代的景东各族人民对孔子的伟大精神与人格魅力的敬仰,才使景东文庙保存下来,成为云南除建水文庙以外的较为完好的文庙。

景东陶府 景东文庙的历史资料

故此,1986年8月20日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21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东文庙初建于塘窑,明朝正统七年(1442)改建于南仓井西。

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迁至塘窑,明末焚毁。

清朝顺治十七年(1660),以景东县令徐树宏指挥宅为庙学,康熙二十一年(1682)迁至玉屏山麓,三十九年(1700)再迁塘窑。

乾隆十七年(1752)复迁玉屏山麓,嘉庆十一年(1806),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元年(1862),兵燹多有毁坏,同治十三年(1874),捐资再修。

景东兴建文庙,从初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现存的景东文庙建立1682年,坐落于县城西边的玉屏山麓,至今已有323年的历史。

因景东历史上是最多事之地,战事不断,兵荒马乱,几经修复,几经毁坏。

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严重破坏,致使文庙陈旧不堪,面目全非,房屋漏雨,围墙倾斜。

直到1978年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修复文庙,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于1983年10月拨款修建,到1986年底基本修建完毕。

1994年,对文庙大成殿、右厢房、天子台石栏板等进行了完善修复。

1995年,安装了孔子像。

2004年4月,再次对棂星门进行重修,改建中轴路,并对整座文庙建筑重新进行彩绘。

于是景东文庙溢光放彩,以崭新秀丽的姿态展现在游客面前,宛如一樽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供人欣赏,任人玩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