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山东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eiji g I formatio Scie ce a d Tech ology U iver ity),简称信息科大,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是一所以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信息科大,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国家“111计画”、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首批成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于2008年合并组建,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小营、健翔桥、清河、金台路、酒仙桥5个校区,坐落于海淀区和朝阳区,占地500亩;占地1183亩的昌平新校区2018年全面开工,2020年基本建成;有全日制本科生10916人、研究生1430人、留学生159人;有专任教师913人,双聘院士11人;设有研究生院以及18个学院(部、中心);开设39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个。
基本介绍
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8所属地区:中国北京主管部门:北京市学校官网::bistu.edu中文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文名: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信息科大、BISTU创办时间:1937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类属性: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画(“111计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任校长:王永生知名校友:张敬东、杨海飞、王宁等校训:勤以为学,信以立身主要院系: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机电学院、光电学院、自动化学院、通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等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主要奖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国防科技进步奖2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
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冠军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历史沿革,学校前身,合并之后,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学科建设,对外交流,学术研究,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学术资源,文化传统,学校标志,校园文化,现任领导,知名校友,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历史发展 1937年,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设立。 1946年,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设立。 1958年,北京机械学院成立。 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迁往陕西与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了陕西机械学院,部分以印刷专业为主在北京黄庄成立了北京印刷学院。 1986年,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 1990年11月,学校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1998年,学校划转北京市管理。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1978年,第四机械工业部1915所举办北京大学第二分校。 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985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1996年12月,原电子工业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成人电子 工业学院三所在京院校合并成立新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2000年,学校划转北京市管理。合并之后
2003年8月2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08年3月26日,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1年9月,学校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2016年12月,学校获评为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学校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画” (简称“111计画”)。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学校设机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4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计算中心、机电实习中心、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拥有39个本科专业。专业设定院系名称本科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车辆工程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慧型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网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行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审计学、管理科学 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行政管理学、传播学、网路与新媒体 外国语学院 英语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数理实验班 其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16人,其中58.95%具有博士学位,54.59%具有高级职称;双聘院士1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画1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北京学者2人,长城学者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北京市教学名师14人,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创新团队27个、创新人才15人,青年拔尖人才45人,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画骨干教师107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计画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346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许晓革)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李邓化)、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曲立)、工程图学教学团队(王建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董明利)、机械设计教学团队(郝静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周金和)、软体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建宾) 等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1个,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实践教育中心(通信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专业:自动化、通信工程、网路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通信工程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市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信息类为主的特色专业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北京市精品课程:机械原理、工程制图、资料库系统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等数学、运营管理教学成果2009年-2014年,学校取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17本、市级精品教材16本、出版教材113部。学生在全国及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达935人次。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 2011年学校获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这个项目成为拥有北京高等学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市属高校之一。2007年、2008年、 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学生获奖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参与学生达8千多人次,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连续两年获得中型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冠军、连续三年获得Honda节能竞技大赛唯一的最佳技术奖。同时学校的无人机团队,荣获第二届中航工业杯无人机大奖赛创意优秀奖,并已连续两年与各省专业省队同台竞技,摘得2v2空战金牌和F3A特技项目一等奖。此外,成功举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杯”第十届全国机器人大赛暨2010年FIRA世界杯机器人大赛中国队选拔赛。2012年被北京市教委指定为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常设承办单位,2012年9月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2013年10月成功举办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第17届Robocup机器人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2013年6月24—6月30日在荷兰埃因霍温举行的第17届Robocup机器人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比赛中,由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戈新生率领的该校机器人足球队“Water”,经过三轮小组循环赛和四强淘汰赛共13场比赛的激烈角逐,决赛中通过加时以3:2的比分战胜卫冕冠军、东道主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队,重新夺回2012年曾失去的‘世界杯’冠军,实现了四届比赛三夺桂冠的壮举。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9个,北京高精尖学科1个。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与机械、技术经济与管理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套用数学、测试计量与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套用技术、企业管理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套用技术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 软体工程 数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学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套用经济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1个) 光学工程 精密仪器与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机与电器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计算机套用技术 网路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 软体工程 国民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金融学 会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套用数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 管理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计算机语言学 智慧型感测与信息处理 生物感测与医学仪器 数字文化传播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理论 先进装备动力学及控制 先进制造设备 工业设计 车辆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机械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技术 控制工程 工业工程 物流工程 工商管理(MBA)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7月,学校已与日本、爱尔兰、英国、德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近2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科研、互访讲学、人员考察培训、英语教师和双语教师学习进修、互派本科生,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等交流活动。国际交流合作院校国家/地区院校名称国家/地区院校名称 美国 威斯康辛大学帕克赛德分校 德国 耶拿套用技术大学 鲍灵格林州立大 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大学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拉筹伯大学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卧龙岗大学 奥本大学蒙哥马利分校 邦德大学 辛辛那提大学 瑞典 中瑞典大学 奥克兰大学 哈尔姆斯塔德 圣何塞州立大学 法国 欧洲理工学院 英国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日本 冈山大学 桑德兰大学 福井大学 爱尔兰 考克大学 韩国 柳韩大学 都柏林格里菲斯学院 台湾地区 台北科技大学 阿斯隆理工学院 朝阳科技大学 沃特福德理工学院 建国科技大学 芬兰 图尔库套用科技大学 龙华科技大学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中心1个,参与建设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参与建设北京高精尖中心1个,参与建设北京实验室3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原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111计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测控技术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测试技术实验室、感测器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实验室、网路文化与数字传播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重点建设实验室:多轴复合工具机关键部件研究套用技术实验室、现代测试技术实验室财政部与北京市共建开放实验室:TRS软体开放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开放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信息与通信系统实验室、信息获取与检测实验室科研成果
2007至2009年,连续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201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2018年,发明专利授权数96项,近两年新增省部级奖项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2007年、第一完成单位)、消费类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评价技术平台(2008年、第一完成单位)、非牛顿流体流变学特性测试技术研究及套用(2009年、第一完成单位)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防军工项目(涉密)(2008年、第一完成单位)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复杂几点装备运行安全保障及故障预报技术(2012年)、动物源性食品检测方法和可追溯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2年)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截至2017年12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09万余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总计27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343种;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电子图书、新东方多媒体英语学习库、软体通、IT技能线上学习平台、经济信息类资料库、创业就业资料库等中文资料库和SCIE、CPCI、EI、ScienceDirect、Springer、Emerald、EBSCO、IEL、ACM、ASME、SPIE等外文资料库总计65个;建有数字图书馆,有伺服器20台,存储设备可用容量157TB。学术期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资料库、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知网”、“万方”等多家资料库来源期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主要刊登信息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光机电一体化、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校徽校徽学校的校标基本构图由“信息科大”汉语拼音的声母组成,标志外圈的四个线条组成的图案代表宇宙的巨观世界,标志的中心图案代表宇宙的微观世界,图案以冷、暖两色调组成,暖色代表活力创新,冷色调代表智慧科技。整个图案寓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探索、追求宇宙巨观与微观世界的真理。校园文化
校训 勤以为学,信以立身 “勤以为学”是要求师生养成勤劳、勤奋、勤俭、勤恳的美德,并把它内化为每一个体的性格和品格,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勤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是兴家的法宝,立世的本源,也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勤以为学”是广大师生学习与工作、成人与成才的先决条件和行为法则。 “信以立身”是要求广大师生要养成诚信、忠信、守信、笃信的美德,具有坚定的信念、信仰、信心,养成信用、信实、践诺的个体品格和行为习惯,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信是五常之一,是一切道德或美德养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既可指个体单纯外的守诺行为,也可指个体由内而外显的诚信之实、守信之道。“信以立身”所揭示的做人做事要诀在于“信”,即诚信、忠信、守信、践诺,既要身心和谐,表里如一;又要言行一致、践诺履约。 勤以为学,信以立身体现了高校德育“会做人与善做事”的价值指向,彰显出“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德育愿景。 校庆日学校校庆日为5月18日。现任领导
职务名单 党委书记 王传亮 党委副书记 王永生、刘筱毅、王秀彦 纪委书记 陈清华 校长 王永生 副校长 刘勇、许宝杰、陈刚、马綮鸿知名校友
姓名简介 张敬东 国奥集团董事长 杨海飞 银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宁 KEEP 创始人、CEO 李东辉 吉利控股集团 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财务长 张晖 联想集团副总裁 刘铁峰 北京百华悦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曙卫 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总经理 袁野 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汪旭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季逸超 猛犸浏览器创始人 杨劲 中信地产纪委书记 黄晓光 北大方正科技电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颖 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 很赞哦!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