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像图片 影像的历史
影像的历史
医学影像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一般称X光)以来,开启了医学影像崭新的一页,在此之前,医师想要了解病患身体内部的情况时,除了直接剖开以外,就只能靠触诊,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风险。
1978年,应该放射学年会上,一位名叫G。 N。
Hounsfield的工程师公布了计算机断层摄影的结果。这是继X射线发现后,放射医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也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之一。
Hounsfield与Cormack由于在放射医学中的划时代贡献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得益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与声纳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简单的A型超声诊断仪开始用于临床。到了70年代,能提供断面动态的B型仪器问世。
80年代初问世的超声彩色血流图(colorflowmapping,CFM)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高档超声诊断仪。 1945年美国学者首先发现了磁共振现象,从此产生了核磁共振谱学这门科学。
70年代后期,对人体的磁共振成像获得成功。2003年,诺贝尔胜利或医学奖授予了对磁共振成像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PaulC。
Lauterbur和应该科学家PeterMansfied。
医学影像的发展历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 射线(一般称 X 光)以来,开启了医学影像崭新的一页,在此之前,医师想要了解病患身体内部的情况时,除了直接剖开以外,就只能靠触诊,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风险。
1978年,应该放射学年会上,一位名叫G.N.Hounsfield的工程师公布了计算机断层摄影的结果。这是继X射线发现后,放射医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也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之一。Hounsfield与Cormack由于在放射医学中的划时代贡献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得益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与声纳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简单的A型超声诊断仪开始用于临床。到了70年代,能提供断面动态的B型仪器问世。80年代初问世的超声彩色血流图(color flow mapping,CFM)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高档超声诊断仪。
1945年美国学者首先发现了磁共振现象,从此产生了核磁共振谱学这门科学。70年代后期,对人体的磁共振成像获得成功。2003年,诺贝尔胜利或医学奖授予了对磁共振成像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Paul C.Lauterbur和应该科学家Peter Mansfied。
医学影像历史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既是与临床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基础。此外,计算机科学的融入又使之增添了活力,丰富了内容。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使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因此,医学影像学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科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临床医学影像学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伦琴射线自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的新学科,并奠定了临床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的基础。
放射诊断学仍是临床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G)和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

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puted tomography, X-ray CT或CT)、磁共振成像(magic resonance image, MRI)和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puted tomography, 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puted tomography, SPECT )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等新的成像技术。 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eology)。
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诊断学发展为临床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
临床医学影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 这样,就大大地扩展了本学科的工作内容,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有很大发展。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在各医疗单位都建有影像科室。
现代的影像设备,除了常规的影像诊断设备外,USG、Ct 、SPECT乃至MRI等先进设备已在较大的医疗单位应用,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临床医学影像学地专业的书刊种类很多,在医学、教学、科研、培养专业人材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学术团体的全国放射学会和和各地分会,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影像设备,包括常规的和先进的设备,如CT和MRI设备以及诸如胶片,显、定影剂和造影剂等。
中国已能自行设计、生产或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