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唐高宗是谁 唐高宗的生存策略

火烧 2022-08-31 08:20:30 1052
唐高宗的生存策略 本文摘自《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 墨香满楼 出版: 武汉出版社 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明白,从
历史上唐高宗是谁 唐高宗的生存策略

唐高宗的生存策略  

本文摘自《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 墨香满楼  出版: 武汉出版社 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索如何当一个指挥大臣的皇帝。 他的思索和努力没有任何结果,他一直在被大臣指挥。 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3xm中文网,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 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 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 爷爷李渊靠“抢”长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抢”地盘建功,“抢”地盘之后还要“抢”皇位。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同样是“抢”字当头,李治自己的王位,其实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帮忙“抢”下来的。 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 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 那么,靠什么“抢”? 李治继续回忆3xm中文网,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长远,不仅仅局限于唐朝。他发现历代帝王“抢”东西,靠的是以下五种人: 一、文臣。 李治自己就面临着这种情况,什么都不用做,看着长孙无忌等人忙乎,就能保证大唐帝国的稳定。 二、武将。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隋炀帝那个昏庸的皇帝,想当年,隋炀帝将太原留守这个重要差事交给了你的爷爷,你的英雄爷爷趁机起事”。 三、外戚。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周宣帝那个愚蠢的皇帝,想当年,周宣帝宇文把兵权给了杨坚,结果周宣帝刚死,杨坚就夺走了宇文家的王位”。 四、太监。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东汉后期那些窝囊的皇帝,太监们今天废一个,明天立一个,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五、自己。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的父亲,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英雄,他手下良才无数,猛将如云,前赴后继,为国尽忠 他是个多么伟大的皇帝”! 这五种人,靠哪一种?靠文臣?自己快腻味死了;靠武将或者外戚?饭碗被抢走怎么办?靠太监?呸呸呸! 还是要靠自己! 可是,李治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和李世民的差距。再仔细想想,父亲厉害,是因为他手下的能臣猛将都听他的,那么,自己如果有一批亲信,总揽朝廷的内政外交,不就能和长孙无忌等人抗衡了? 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天就试图尝试,可是,他一手提拔的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许敬宗,对他爱莫能助。于志宁是个吃皇粮的老臣,以前还有几根硬骨头,李承乾曾派人刺杀他,他被吓破了胆,从此对皇家事务能躲就躲,只想混到退休;自己信任的张行成,最近生了重病,不知何时痊愈;高季辅和张行成一样,年老体衰,没有精力;许敬宗这个人,在朝廷上人缘差,没什么号召力。 不行,要继续培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 这次李治不敢有太大动作,他把自己平日看好的黄门侍郎宇文节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又把自己信任的柳升为中书侍郎,两个人都成了三品官。 这个柳为什么得到李治的信任?说来也简单,李治的太子妃王氏,在李治登基后被立为皇后,柳就是王皇后的舅舅。自己老婆的舅舅,www.3xm.com.cn总算是自己人吧? 未必。 李治以为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没想到柳首先被长孙无忌等人拉了过去。长孙无忌鼓励柳说:“当今皇后(您的外甥女)没有子嗣,不如收圣上的长子李忠为养子,立为太子,今后皇后和您都有了依靠。” 这句话正打在柳的心坎上。 外甥女贵为皇后,自己当然高兴,但是,算算这位皇后成为李治的妻子已经七八年了,却没有任何子女。而且,听说皇帝最近宠爱后宫的萧淑妃,冷淡了皇后。这个萧淑妃,已经生了一个儿子李素节,李治很喜欢李素节,将他封为雍王总管长安。总管长安,可是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外甥女如果垮台,自己更没戏。 想到这一点,柳立刻给外甥女出主意,劝她多为自己考虑,收李忠为养子,今后也好有个依靠。这些话通过王皇后的母亲柳氏传进宫中,王皇后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依言而行,前去恳求李治。 李治想了想,这皇后自己虽然不太喜欢,但也从没出过差错,而且,自己还要依靠皇后娘家的势力,现在皇后要收个养子,这个顺水人情总要做吧? 李治答应得很爽快。 中圈套! 很快,李治愤怒地发现了这一点。 王皇后刚收李忠为养子,长孙无忌等人就开始轮番上书,大谈立太子的问题,他们众口一词:“当立嫡长子李忠!” 顾命大臣引经据典,满朝文武推波助澜。李治对李忠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李治重视亲情,李忠是自己的大儿子。 李治愤怒的是皇后的态度,柳的态度,满朝大臣的态度! 李治愤怒的是整件事情,李治被牵着鼻子走,并且是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儿。 除了感到自身的窝囊之外,李治更感受到这帮权臣的可恶。 长孙无忌拈须微笑,你只知道帝王生存之道,却不想想大臣们的保身之道:有点脑筋的大臣都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别和权力大的人过不去,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王皇后为今后的生活考虑,柳也不过是长孙无忌的棋子,真正得益的还是长孙无忌。李忠是后宫没有背景势力的嫔妃所生,王皇后、柳不过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望族后代,长孙无忌依然有能力控制年幼的李忠。 前面说过,李治不是个任性的人,立嫡长子既然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满朝大臣又齐声赞同,他当然不会多生事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立李忠为太子。 即使这个时候,李治对李忠仍然没有厌恶感,他厌恶的是长孙无忌这群可恶的元老大臣,厌恶的是胳膊肘往外拐的王皇后和柳。 公元六五二年,李治立长子李忠为太子,贞观老臣得到另一次胜利。 李治郁闷透了! 郁闷归郁闷,李治依然想做好皇帝,在他有限的权力中,他做了这样两件事。 一是修订律法。李治命人大规模地完善了唐初以来修订的各种律法,使其更加严密正规。 二是更加重视科举。李治需要人才,他知道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盘根错节,出身平民的官员更易控制,对国家也有更多的热情。为了提高科举的地位,公元六五八年,他在大殿举行了殿试,当场考察进士们的能力和水平。从此,殿试成了高学历的标志,也成了科举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治不像李世民,李世民天生就有领袖魅力,他也随时随地注意发挥这种魅力。而李治只能靠务实的作风积累自己的君主魅力,很明显,他做得不太成功,大臣们依然不买他的账。 还好,有个女人在这个时候安慰着李治,鼓励着李治,她的温言软语让李治重新看到了希望。 这个女人,就是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