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落絮对游丝是什么意思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2-11-28 08:07:44 1058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原文_翻译及赏析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原文_翻译及赏析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明节写景回忆伤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绿阴丛中,一座别致、幽静的小楼悄然独立,曲曲折折的栏杆紧紧依偎著碧树,两者相映成趣。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
春光明媚,晴空万里,游丝袅袅,柳絮翻飞,这已是暮春景象了,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了一阵小雨。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赏析

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濛。”(谭献《谭评词辨》)

落絮对游丝是什么意思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上阕从春光写起。“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也惊起了双燕,穿帘而去。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闺中的冷清;由筝声的惊燕,可知声音之激越,弹筝者心情之郁闷也可见一斑。尽管全部是写景,但闺中人独处的难堪之情已经隐约可见。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最后一句由春光缭绕归结到春闺的愁思,一个“乱”字说明了心绪之乱,“无寻处”则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经过这两句一点化,前面的景语全都变成了情语,令人回味不已。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