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湾蓝绿版图 台湾《旺报》:蓝绿两岸政策都已走到墙角
台湾《旺报》:蓝绿两岸政策都已走到墙角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日前赴大陆访问;一贯与大陆保持距离的台立法机构前负责人王金平决定赴福建访问;郭台铭决定角逐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随即在脸书撰文批评蔡英文渲染“大陆威胁论”;倡议打破高墙让高雄发大财的韩国瑜,成为人气最高的2020选举候选人。这些现象都指向一个事实,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正在崩解。
蔡当局两岸关系政策基调是“维持现状、不挑衅、不对抗”,但去年底“九合一”选举重挫后后基调就开始改变,蔡本人变身“辣台妹”,台湾安全团队更不时挑动两岸对立,指控“大陆干涉选举,企图颠覆台湾的自由民主”,还学美国总统特朗普最爱用的“假新闻”为词,指责大陆渗透台湾、与蓝营势力里应外合。
蔡英文选择用两岸对立来刺激选民,显然经过一番算计,面对内务不修引发民怨的客观现实,唯有祸水西引,激发社会对大陆的敌意,才能让选民暂时忘记自己“执政”失败的问题。观察最近几个月的网络声量和民意调查数据,蔡英文“辣台妹”路线似乎有所收获。
然而,这种政治操作毕竟不符合事实。蔡英文曾说,国民党的候选人一下子是韩国瑜,一下子又是郭台铭,“大陆没有干预这一局,她不相信”。蔡英文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抹红”,将韩国瑜或郭台铭参选,视为大陆对台湾选举的干涉。
问题在于,除了“抹红”的指控之外,蔡当局提不出具体的事证来加以佐证。实际上,先前韩国瑜与大陆并没有什么互动,在大陆也没有知名度,直到去年“九合一”选举才在大陆广为人知,所谓“境外势力支持韩国瑜”、“境外网军配合韩国瑜选战”都是无端指控,没有任何依据,台安全部门主管曾经在台立法机构否认这些传言。至于郭台铭,虽然事业版图主要放在大陆,但鸿海旗下的几十万员工规模,可以担心“是郭台铭交给大陆的人质”,但也可以是“郭台铭对应大陆的本钱”,毕竟经济是相互需要的关系,大陆也没有必要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及就业机会作对。
从大陆的反应来看,大陆对韩国瑜既有隆重接待,也有直率批评,对郭台铭同样也是冷静面对,郭台铭宣布参选后,大陆官方媒体在报道后也强调,台湾的政局和两岸的前途,并不会因为谁上台而产生根本性改变。
也就是说,大陆虽然高度关注台湾政局,也愿意了解2020年台湾选举的动态,但这并不等于大陆有心干预。
事实上,大陆媒体没有言明的深层意涵,应是xj先前所提“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换言之,大陆历经30年两岸交流经验和教训,已充分意识到,台湾每隔4年的选举结果,纵然会对短期的两岸交流带来影响,但从根本上看,不会在结构层面发生实质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大陆要想在两岸关系上取得实质突破,自然是要在战略层面争取两岸实力对比的根本性逆转,战术层面则是争取国际社会特别是美方的默认,两岸终将实现统一。
蔡当局似乎了解大陆的战略和战术意图,因而针锋相对的拥抱美国,希望能够减缓美方“抛弃”台湾的速度和时程,以拖待变。特朗普开打的中美贸易摩擦,无疑给了蔡当局更大的自信,认为可以配合美国的战略,达到“制衡”大陆的目的。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美国基于本国利益,不会和大陆彻底交恶,两国针对贸易和科技问题的冲突,始终透过谈判方式加以解决,战略紧张也以“斗而不破”的方式处理,蔡当局幻想依靠美国的力量“制衡”大陆,只会增加自己的风险。

面对大陆新情势,蓝绿的两岸政策都已走到墙角,台湾需要展开新思辩,找出因应新情势的新方向,“台独”不可行、以拖待变愈拖愈穷,慢慢会拖不下去。
比起“大陆威胁论”或“大陆干预论”假议题,如何面对大陆才是需要解决的真问题。任何负责任的政治人物,唯有帮助台湾找到新的两岸出路,才能真正带领台湾走出困局,民众应该睁大眼睛看看,谁在这个问题上努力前行,谁又在这个问题上闪躲欺骗。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