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的定义 美国慈善历史
美国慈善历史
1.慈善文化的美国渊源
2000年1月,世界第一富豪盖茨决定两年内淡出微软公司的业务,专力从事慈善事业。
世界第二富豪、“股神”巴菲特决定向慈善基金会捐资37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交由盖茨夫妻的基金会管理。这两件事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盖茨和巴菲特均为美国人。在美国,慈善文化有相当长的历史(与美国国家的历史相比而言),有其独特的理念和做法。
据说,美国慈善文化主要基于一种新教理念,即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人。这也就是说,在法律上,财富是私有的,但在道德和价值层面,超过生活需要的财富就是社会的。
19世纪的美国富豪卡内基写了“论财富”一文,被称为“财富福音书”,简明而直率地阐明与此相关的理念。 卡内基认为,把多余财富作为遗产让亲属继承,虽是人之常情,却往往给接受人带来利少弊多的影响。
“我给儿子留下了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他对国家征收累进遗产税的做法表示欢迎,认为“国家通过征收遗产重税表明,它谴责自私的百万富翁的毫无价值的生活”。
卡内基毕竟是白手起家的财富拥有者,因而具有超越金钱的生活体验和价值意识。 卡内基认为,处置多余财富,让其真正有益于社会是一种本领。
“赚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他不大主张把财富零零碎碎地分给老百姓,而是采取办企业的方式管理,其目的却是为了公众利益。
卡内基本人办了有名的基金会,向贫困人群、教育和文化事业提供资助。当前,盖茨的慈善活动也是通过基金会方式进行。
卡内基认为,不分对象地大发善心是人类进步的障碍,济世救人之举主要应考虑如何帮助那些能自助者。 卡内基认为,富人的责任是“成为生活简朴无华的典范”,将多余收入视为由其管理的信托资金,让有思想而且认真的人精心筹谋运用。
富人行为是否得当应由“明达的公众情绪”判断。富人应在生前处置好自己的财富,使之有利于公益,“死时越有钱,死得越丢脸”。
马克思称美国是一个“既无时间概念,又无暇去清除旧世界意识的特殊的新世界”。卡内基就生活于这样一个进行着“朝气蓬勃而又狂热的物质生产运动”的“新世界”里。
面对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贫富差距和摩擦,他产生了上述理念,即“恰当地管理财富,以使同胞手足之情能维系贫富之间的和谐关系”。从历史上看,他的思想对维系美国社会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影响力迄今仍在,所以值得一述。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弘扬慈善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减少冲突,调和矛盾,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2.分析现代美国基金会问世的社会背景
美国基金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出现被人们称之为慈善事业的“革命”和“慈善工 业” 时代的来临。
历史渊源 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兴起得益于慈善传统和宗教传统,但是仅有慈善的动机和愿望是不够的,创立慈善基金会需要巨额财产作后盾,而让富翁们把钱掏出来也需要外部的压力。 社会背景 1.从189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称为美国的改良时期,除20年代略有逆转以外,这个时期奠定了美国20世纪大部分的政治基调。
在这一背景下,有远见的企业家明智的做法是采取主动,融入社会改良的潮流。最方便的、最现成的手段就是发扬捐赠的传统,并使其组织更加有组织、有目的地达到最大效果。
美国社会中重要的中介力量———现代慈善基金会,在这一社会与时代背景下开始兴起,并成为美国一个独特的现象。 2.另外,当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潮也加快了基金会的发展。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改良主义作为20世纪的两大思想体系相互制衡。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美国找到了最适宜的发展的土壤,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第一批巨富,从而为基金会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外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改良主义之间的消长、冲突和互补,于是到20世纪促成进步主义运动,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持尖锐批评态度,矛头指向大财团和金融家,同情劳动者和社会弱势群体。有远见的企业家采取主动,融入潮流中,发扬捐赠的传统。
做为追逐利润的成功者,他们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是其必然的结果,尤其是在自由竞争最为激烈的年代里。但是在时代变革的推动下,他对自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倾向做出了适时的修正、调整,这充分反映了他们的明智与敏锐。
3.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族历史
创业的老一代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最初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干货店干活,每周挣5美元。
后来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开始。1910年,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
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3053亿——根据2008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的身价为460亿美元。
如今,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富过六代的家族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21世纪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约翰D洛克菲勒的后代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家族企业第一代洛克菲勒: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遗传的商业基因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
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
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
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花花公子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
平生最大的决定约翰.D.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3年后,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以10%的年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
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那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涌向采油区。
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洛克菲勒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藏的危机。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
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
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石油开采已经过度而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
4.美国发展史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为英国殖民地,后因种种因素逐渐兴起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
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 但是殖民地与英国之间产生了裂痕,英国继续对北美地区采取高压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区居民强烈不满。
从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华盛顿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美国正式诞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
逐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美国独立后积极进行领土扩展,美国领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
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北部、南部经济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最终是北方领导的资产阶级获胜统一全国。
1865年开始了重建时期,逐步废除奴隶制,1877年,南部进行民主重建,制订了民主的进步法令,标志着民主重建的结束。 后来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霸主的地位。
冷战开始后和苏联平分天下。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扩展资料美国是美洲第二大的国家,领土包括美国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面积93726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面积为963万平方公里,如果只计陆地面积,美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中国,在加拿大之前。
美国国土地形变化多端,地势西高东低。东海岸沿海地区有着海岸平原,南宽北窄,一直延伸到新泽西州,在长岛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积平原。
在海岸平原后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带,延伸到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和新罕布什尔州、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为止。 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是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流域——世界上第四大的河域也位于这里。
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内部平原的地形开始上升,最后进入美国中部面积广阔而地形特色稀少的大平原。 在大平原西部则有高耸的落基山脉,从南至北将美国大陆一分为二,在科罗拉多州的最高峰到达4270米。
西海岸地区有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以前落基山脉还有频繁的火山活动;现在只剩下一个区域(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历史。
5.美国发展史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称美国,旧称花旗国,是一个位于北美洲的联邦共和制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共和立宪制国家。 美国本土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
其首都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源自于1776年从英国统治下脱离而出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们一同发表了《美国独立宣言》,在经历艰苦的独立战争后,于1783年与英国签订了巴黎协约,从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美国国土不断拓展,37个州陆续加入联邦旗下,目前有50个州,1个联邦直辖特区,以及若干海外领地。美国国土超过了370万平方英里(95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国土面积的国家,加上领海面积,美国的面积排在世界第三。
美国拥有3亿居民,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建国以来200多年的历史里,美国曾经历过内战(1861—65年)和经济大恐慌(1930年代)两次严酷考验,仍坚守自由民主制政治制度,成为宪法民主和公民自由的代表性国家。
美国庞大的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影响力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同盟国一同获得胜利,并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后终于拖垮苏联,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当今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都是无人能比的 历史 美洲原住民在这块土地上居住了15,000余年。欧洲从15世纪末开始殖民美洲。
1607年,第一个英格兰人殖民区成功地在维吉尼亚州建立。接下来二十年里,一些荷兰殖民区也陆续建立,包括位于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市)和新泽西州的殖民区。
在17世纪和18世纪里,英国逐渐占领荷兰人和其他欧洲殖民者的地区,并在美国东岸广泛开垦殖民,建立更多的殖民地区。除今天的加拿大外,英国在北美洲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个美洲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引发了革命战争,殖民地的代表们在1776年7月4日签下了《美国独立宣言》。在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中,乔治·华盛顿领导13个殖民地组成的大陆军团对抗英军。
殖民地在76年的大会中创立了大陆军团,但未授权他们征收税赋和制定联邦法律。1777年,独立的殖民地正式采纳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联邦的主权国家、以及行使管理权的联邦政府,并批准了美国宪法。
经历艰苦的独立战争后,大陆军团终于击败英军,英国于1783年签下了巴黎条约,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 从1803年至1848年,新成立的美国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三倍,殖民者们胸怀新的共和国“注定扩展至整个大陆”的理想,朝广阔无际的原野拓展,甚至在“路易西安纳购地”之前便已深入内陆。

这种扩展在1812年战争时遭到了短暂的阻挠,但很快随著战争的胜利而继续进行。1848年美国赢得了美墨战争,更增强了殖民者们扩展国土的理想。
随著国家的不断扩展和发展,一个新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北方掌控的联邦政府与南方的州政府在蓄奴问题和州权上产生分歧:北方州反对奴隶制度的扩展;而南方州反对北方州干涉其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的棉花经济产业是全盘依赖于奴隶制度的。在亚伯拉罕·林肯于1860年当选总统后,冲突彻底爆发,南卡罗来纳州成为第一个宣布脱离联邦的州,六个南部州也相继分离,于1861年成立美利坚联盟国以对抗联邦政府。
美国内战以联邦在1865年取得胜利告终,同时终结了奴隶制度、以及州是否有权脱离联邦的争议。这场内战成为美国历史的主要分水岭,联邦政府的权力从此大为增加。
内战期间的科技发展,加上来自欧洲的大量移民潮,为美国的新兴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前无人开发的区域开创了许多社区和城市,加速了美国的工业发展以及迈向国际强权的进程。接著,美国在海外进行了许多帝国主义的冒险,包括在美西战争胜利后吞并了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使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列强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美国最初保持中立;由于德国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击沉在大西洋航行的美国船只,造成许多美国平民的无辜死伤,激怒了美国大众。在战争最后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以对抗同盟国。
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大众对于英国和法国较为同情,虽然有部分德裔和爱尔兰裔反对介入。为了保护美国投资者和联邦政府在欧洲的大量投资也是美国参战的主因之一。
在美国于1917年参战后,战局随即扭转,使协约国在1918年获胜。战后,担心过度卷入欧洲事务,美国参议院并未批准协约国制裁同盟国的凡尔赛条约;相反,美国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
战争使欧洲国家元气大伤,却带给美国带来大量财富和声望。在几乎整个1920年代,农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工业利润大幅增长,美国经济发展得异常繁荣。
这波经济成长还被信贷上升和股票市场的兴盛推波助澜,终于令股市在1929年大崩盘,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大恐慌。为了复苏经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然而新政却没有完全生效,美国经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彻底复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对抗轴心国。
接下来的战争成为美。
6.有没有历史专家 说说美国共济会的历史
共济会(英语:Freemasonry)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英国,至今其已经遍布全球。
共济会是一种准宗教的兄弟会,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和慈善,追求个人美德与完善社会。会员包括众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相信存在着一位神。
而其反对者则认为共济会主要是富人和权贵的阴谋组织,其有着不为人知的统治世界的秘密计划,比如世界新秩序(New World Order)等。这个体系有其独特的信仰与道德准则,但又主张自由至上,提倡非教条原则。
他们自称为远古奥秘知识的守护者,通晓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奥秘,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和慈善,追求个人美德与完善社会,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象征符号与仪式教导成员达至一种超凡的精神状态。从在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开始,现代共济会陆续传播到了欧洲各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当时社会变革运动中的主力军。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共济会就为华盛顿的大陆军提供了大量帮助,后来在北美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今共济会最为兴盛的地区。随着历史发展,从19世纪开始,共济会陆续分裂为好几种体系,这种分裂也对它自身的发展产生了长期的负面作用。
今天的各类共济会组织在全球拥有600多万的会员,分布在全球各地,其中美国400多万,英国100多万,法国约7万,囊括了社会上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与各种信仰背景的人群,其中不乏名流政要,各界精英签署《独立宣言》的56位美国开国元勋中,有53个共济会会员。历任美国总统中,从华盛顿开始,只有被暗杀了的林肯和肯尼迪不是共济会会员。
而林肯还递过申请,后来出於政治原因主动撤回。 共济会正式出现始于1717年的英国。
于1721年开始编纂宪章。当时的新教长詹姆斯·安德森牧师完成了这项工作。
安德森根据共济会的古代条文《传统宪章》进行编纂, 1723年正式出版第一部共济会的宪章――“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Free-Masons”(共济会章程)。 这部宪章分为历史、责任义务、通则三个部分。
宪章中将共济会的英文名Freemasonry解释为“一批自由石匠”,这些石匠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并洞晓造物主的奥秘,跟神只差那么一点点。正是那帮试图建造通天之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的石匠,在神变乱了他们的口音之后,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荒废了造塔大业。
从此,他们把掌握到的伟大学问深藏心底,默默无闻地从事地下工作。 蠢而短见的中国精英阶层并不关注人类前途,对日益逼近的生存危机麻木不仁或茫昧无知,不思应对。
他们以为,历史永远是线性的——明天、后天将会是今天的继续。他们不相信也不懂得什么是“突变”或“灾变”。
但西方的精英则已预察到人类终极危机的迫近,并且在筹谋并且操作着应对之策。最近有一系列征兆性事态出现: 1、今年初自伦敦共济会流传出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计划——伦敦共济会的一个种族主义战争文件。
[英文原文见本文【附录】] 2、俄罗斯与北约走向结盟——谋求建立跨欧亚大陆的泛军事政治同盟。目标显然是共同遏制东方的中国。
3、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在德国被解禁。这是一部鼓吹让雅利安人淘汰地球劣等种族的反人类的文典。
4、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试验成功,清洁核弹头研制成功。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把人类分为文明的创进者、保持者和破坏者三种。
他认为,只有雅利安人种是文明的代表者。雅利安的使命是消灭劣等人口、劣等民族、劣等文化、劣等种族。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要义,是鼓吹由西方列强对人类文明进行重塑。而文明冲突的实质是种族冲突。
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题,是第一代工业国为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而战。 第二次大战基本仍继续一战未完成的主题,但在欧洲战场上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新主题,就是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种族大清洗——消灭犹太人。
二战后,发生了冷战。中国自由派精英至今尚未读懂“冷战”的真实历史涵义。
他们鹦鹉学舌地跟着西方叫——以为冷战只是美苏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之战。殊不知,这只是表象。
冷战的真正实质是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革命的历史性意义也在于此)。冷战的失败者不仅是苏联阵营,也是所有的不发达国家,包括中国。
冷战结束前,中国是不发达国家阵营众望所归的领袖。而在冷战结束后,中国陷入了几乎没有任何盟友和朋友的国际孤立之境。
冷战之所以仅仅只是冷战,没有打成全面热战——是由于美、苏、中三个核大国的核武器保持着可以互相毁灭的恐怖平衡。然而新世纪以来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建立,打破了这种恐怖平衡。
单方面的核突击一旦成为可能——那么在未来30年内,必定会爆发新的全球性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 因此,核战争的危险正在日益上升。
核战争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想象和叫嚣,而是现实的威胁。今年2月在伦敦被知情者透露出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正是作为西方政治和宗教核心组织的共济会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谋和策划。
这个计划宣布了核战争和生物战争时代即将到来,并且冷酷无情地宣布:对未来的战败者将在种族上进行灭绝性的大清洗。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有色人种,首先是华人。
7.分析现代美国基金会问世的社会背景
美国基金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出现被人们称之为慈善事业的“革命”和“慈善工 业” 时代的来临。
历史渊源
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兴起得益于慈善传统和宗教传统,但是仅有慈善的动机和愿望是不够的,创立慈善基金会需要巨额财产作后盾,而让富翁们把钱掏出来也需要外部的压力。
社会背景
1.从189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称为美国的改良时期,除20年代略有逆转以外,这个时期奠定了美国20世纪大部分的政治基调。在这一背景下,有远见的企业家明智的做法是采取主动,融入社会改良的潮流。最方便的、最现成的手段就是发扬捐赠的传统,并使其组织更加有组织、有目的地达到最大效果。美国社会中重要的中介力量———现代慈善基金会,在这一社会与时代背景下开始兴起,并成为美国一个独特的现象。
2.另外,当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潮也加快了基金会的发展。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改良主义作为20世纪的两大思想体系相互制衡。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美国找到了最适宜的发展的土壤,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第一批巨富,从而为基金会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另外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改良主义之间的消长、冲突和互补,于是到20世纪促成进步主义运动,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持尖锐批评态度,矛头指向大财团和金融家,同情劳动者和社会弱势群体。有远见的企业家采取主动,融入潮流中,发扬捐赠的传统。
做为追逐利润的成功者,他们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是其必然的结果,尤其是在自由竞争最为激烈的年代里。但是在时代变革的推动下,他对自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倾向做出了适时的修正、调整,这充分反映了他们的明智与敏锐。
8.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慈善家
官方榜(《2006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 排名:1 姓名:黄如论(男 55) 05年捐赠总数(万元):16171.95 单位:世纪金源集团 胡润榜排名:3
排名:2 姓名:余彭年(男 84)
05年捐赠总数(万元):10860.00 单位:希尔顿深圳彭年酒店 胡润榜排名:1 排名:3 姓名:朱孟依(男 47) 05年捐赠总数(万元):6530.00 单位: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 胡润榜排名:10 排名:4 姓名:杨洪(男 47) 05年捐赠总数(万元):6032.00 单位:旭日集团 胡润榜排名:未上榜 排名:5 姓名:李大鹏(男 56) 05年捐赠总数(万元):5010.00 单位: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 胡润榜排名:44 排名:6 姓名:刘沧龙(男 55) 05年捐赠总数(万元):4775.00 单位:四川宏达集团 胡润榜排名:55 排名:7 姓名:邹锡昌(男 42) 05年捐赠总数(万元):4256.00 单位:昌盛集团有限公司 胡润榜排名:未上榜 排名:8 姓名:周虞康(男 72) 05年捐赠总数(万元):4000.00 单位:上海滨江置业有限公司 胡润榜排名:43 排名:9 姓名:王健林(男 52)
05年捐赠总数(万元):3594.00 单位:大连万达集团 胡润榜排名:未上榜 排名:10 姓名:陈光标(男 38) 05年捐赠总数(万元):3392.40 单位: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胡润榜排名:未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