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年是什么朝代 1855年的历史记载
1855年的历史记载
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
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他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对手哀叹“民心全变,大势已去”。
此后石达开分兵三路,全线反击。
太平军第三度攻克武昌,湖北省长江两岸大部为太平军所得。
1855年法国波尔多葡萄酒的分级制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视为葡萄酒的圣经。
许多葡萄酒的爱好者对波尔多酒庄的认识都以他为参照。
不知是不是人们在内心深处总要将一大类产品排排队,从1663年就产生了分级制度,但还不是官方发布的。
这种分级是为了标定葡萄酒的质量和价格,基准就是波尔多当时4个顶级酒庄(Premier Cru),Margaux(玛歌),Latour(拉图),Haut-Brion(奥比安), Lafite-Rothschild(拉菲)。
1855年,法国正值拿破仑三世当政。
三世国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向全世界推广波尔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让全国的葡萄酒都来参展。
于是,他请波尔多葡萄酒商会筹备一个展览会来介绍波尔多葡萄酒,并对波尔多酒庄进行分级。
这无异于去捅一个马蜂窝,因为那些酒庄个个都很自以为是,然而胜出者只能有一个。
于是波尔多商会把责任推托给一个葡萄酒批发商的官方组织Syndicat of Courtiers,让他们将所有酒庄分为5级,每个吉伦特区的红酒生产者都包括在其中一个级别里。

4月18日,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们的分级,包括58个酒庄,1个超一级,4个一级,12个二级,14个三级,11个四级和17个五级。
超一级酒庄为:吕萨吕斯酒堡(d'Yquem),一级酒庄为:拉菲(Lafite-Rothschild),拉图(Latour),玛歌(Margaux),和红颜容(Haut-Brion)。
几乎所有的等级园均来自梅多克,唯一例外就是Haut-Brion(红颜容,又译奥比安),来自格拉夫产区。
其他的产区也没有包括在内,而且所有评出的酒庄全部集中在波尔多左岸地区,右岸的Cheval Blanc(白马)这样在18世纪就已经十分出名的酒庄也没有包括在内,这不得不说明是这次分级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这个分级制度内,同一级的酒庄也是有先后之分的,比如Mouton-Rothschild(木桐)就是二级酒庄里的第一把交椅。
但是这种做法招来了很多批评。
1855年的9月,Syndicat of Courtiers给波尔多葡萄酒商会去了一封信,说明在同一等级内没有先后之分,商会于是对名单进行了修改,统一级酒庄内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才将此事平息。
自从1855年后,酒庄的名称、所有者、葡萄园甚至葡萄酒的质量都有很多变化。
现在名列分级制度的等级园内的有61个酒庄。
当然即便是酒庄更名易主,如果其历史上是等级园,他还将保持等级园的位置。
唯一的一次变动就是1973年,在Philippe Rothschild男爵不断努力下,Mouton Rothschild(木桐)由二级酒庄升级为一级酒庄。
也就形成了现在世所共知的“六大名庄”。
在此之后,格拉夫地区和圣·爱美隆地区在上个世纪中叶也进行了酒庄分级,只不过没有像梅多克地区那样分成5个等级。
所有这些进入酒庄分级的酒庄都称为“列级酒庄”,在酒标上能够看到“Grand Cru Classe”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