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夏布特点 中国夏布之乡在哪里夏布有何特色

火烧 2023-03-08 06:46:10 1048
中国夏布之乡在哪里夏布有何特色 江西分宜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夏布之乡”荣誉称号.夏布--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苎麻是制作夏布的主要原料。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苎麻纤维

中国夏布之乡在哪里夏布有何特色  

江西分宜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夏布之乡”荣誉称号.

夏布--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

苎麻是制作夏布的主要原料。

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

苎麻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因而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苎麻纤维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

江西是中国苎麻四大主要产区之一,苎麻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和使用手工织布。

手工夏布的纺织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中部的江西省分宜县双林镇出产的夏布更是享有盛名,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从双林调走的一匹夏布。

《诗经》上说:“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用自然发酵方法加工麻料。

三国时吴国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书中记苎麻“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

不岁种也,是说苎麻的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种。

这时苎麻的特性就已为人们所认识,积累了种麻经验。

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杂诗》云:“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意思是冬天有粗布衣服御寒就满足了,夏天有粗布衣就可以遮遮太阳。

可见早在东晋就有夏布生产。

南北朝的南朝,江西的手工业取得更大的进步,桑麻纺织业得发展。

麻纺织技术也很先进,“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

唐宋以来,江西是全国重要和苎麻产地,品种资原十分丰富。

纺织品以麻、葛为主,夏布生产很发达。

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江西进贡朝廷精品苎布的有袁州、筠州等五处。

其时,宜丰等地的白苎布不仅数量大,且质量好,誉满京华。

夏布特点 中国夏布之乡在哪里夏布有何特色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上大蒙笼》诗云:“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苎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清时期,苎麻的种植已遍及江西各府县广大农村,夏布产量增多,质量精良,逐渐形成了万载、宜黄、宜丰等夏布生产和贸易中心,产品远销国内外。

苎麻耕作简便、产量高、效益好。

每年于五、七、十月收剥三次。

五月收的春麻质量最佳,可织精细嫩白夏布。

十月收的秋麻质量较差,只能织粗夏布。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

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明太祖实录》)不种的每年要罚交麻布一匹。

民国年间,夏布、苎麻生产,不断增长。

据宜春、宜丰各地文献统计:民国23年种苎11525亩,总产4909担;民国26年种苎12800亩(宜丰50亩),总产15649担,民国30年总产16600担。

宜丰夏布,一向生产粗、细、漂白夏布三种,多产于石市、芳溪一带。

民国初年,宜丰“夏布岁出六千六百匹有奇”。

民国25年《江西年鉴》载:宜丰年产夏布3.2万匹,销外县2.5万匹。

那时一匹,有长36、70、72、80尺,宽1.6,1.7,1.8,1.9尺四种规格。

有六百扣、八百扣、一千二百扣三种。

宜丰夏布纱质细软,经纬成宜,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起皱折、不变形。

“柔软滑润,平如水镜,轻如罗绡,嫩白匀净。” 花色品种多,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有细色、中色、粗色,有上等、中等、下等,能适应多方面的需要。

苎麻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纤维作物,它的纤维长度为棉花的6-10倍,拉比棉花大六到七倍。

且吸水块干、易散热,制成麻布,易洗易干,透气通风,穿着凉爽舒适。

同时又适宜与羊毛、棉花、化纤混纺,制成麻涤纶、麻睛纶等,美观耐用,即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麻混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很走俏,享有独特的地位。

在欧美各国,麻制品衣料是高档商品。

在日本,麻纺织品比棉纺织品价格高好几倍。

今天,纺织业虽已高度发达,但夏布作为蚊帐布、托肩布、渔业工业用布等,仍然具有广泛的用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