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大历史人物 世界农业历史人物

火烧 2022-03-05 06:05:08 1095
世界农业历史人物 一、按照时间列举中国古代农业史中的人物.远古时期、神农氏伏羲,教授人民农耕技术、遍尝百草,中医鼻祖;嫘祖,黄帝的老婆,发现蚕丝、发明丝织技术;先秦时期,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惠及天府

世界农业历史人物  

一、按照时间列举中国古代农业史中的人物.

远古时期、神农氏伏羲,教授人民农耕技术、遍尝百草,中医鼻祖;

嫘祖,黄帝的老婆,发现蚕丝、发明丝织技术;

先秦时期,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惠及天府之国数千年,

郑国,本来就是郑国人,派到秦国忽悠秦王大兴土木耗费其国力的间谍,但歪打正着,建成郑国渠,灌溉千亩良田。

汉朝时期,出现楼车、三角楼,铁铧犁,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大量种子,胡椒、胡萝卜等胡字开头的植物都是他以及后来人带回来的,

汉武帝为得带汗血宝马,两次请全国之力征伐大宛国,改良中国吗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魏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史书有记载,应该算是运输工具,但后来失传;

魏农学家贾思勰编写《齐民要术》,汇总农业生产的技术及工具

隋唐时期

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测量子午线长度(世界第一次)僧一行取得的这一成就,在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僧一行还编订出当时最精密历法《大衍历》。

唐代曲辕犁,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五代十国两宋时期

宋代引进占城稻、黄粒稻,改良稻种

元明清三代

元代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

元朝郭守敬,大规模天文测量,修订历法,制定《授时历》可以说使用至今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汇集农业技术、工矿冶炼技术。

明朝玉米、土豆、红薯从美洲传入中国

清代四库全书,有涉及到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无开拓性的东西。

近现代

袁隆平,改良杂交水稻,大幅提高水稻产量,造福万民!

欢迎查漏补缺!

二、原始农业在中国历史出现的标示人物是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用作药用;不能够食用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提醒人们注意不可以食用。

三、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

1、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嬴姓,赵氏,又名赵正,然后世多称之嬴政。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但却二世而亡。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秦始皇并不是像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的是个暴君。2、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的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3、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四、五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1.曹操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2 韩信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3 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

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字国瑞。洪武元年(1368)正月,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

设大都督府(1380年改为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地设卫置所。

从是时起,朱元璋运筹帷幄,以攻抚兼施之策,进行了长达22年的明初统一战争。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督战。

八月,明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

又遣师南下,相继平定福建、两广。继而多次发兵征漠北。

四年,遣军入川,灭夏国。十五年,发兵取云南。

十大历史人物 世界农业历史人物

二十年,平辽东。至二十二年,基本统一全国。

在此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在全国建立都司、卫所制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终年71岁。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

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4 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

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

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5ze ze(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江苏淮安人,字翔宇。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1917年留学日本。

1920—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gcdzg。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1927年8月,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ze同志和md等同志一起领导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ze同志为我党全权代表,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长期驻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并领导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和md同志一起去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946年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47年和md同志一起转战陕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部长,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I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几十年来,ze同志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md思想的旗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农业成就

水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

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

两者的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是对中国农业经

济区的形成和转移有重大影响。

如秦、汉时期,

一系列大规模灌溉渠系陆续兴建,由此而形

成了关中、成都平原和冀、鲁、豫等几个重要农业经济区。东汉至魏、晋,陂塘水利灌溉事

业的发展,

使江淮之间成为重要农业经济区。

中唐以后,

长江下游塘浦圩田水利的发展为农

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地区创造了条件。

其次,

水利促进了一些地区耕作栽培制度的发展。

如长江流域沮洳下湿地区,

随着塘浦圩田水利的发展,

排灌技术的进步,

耕作栽培制就由一

年一熟逐步演进为稻、麦两熟和两稻、一麦的制度。第三,水利使一些地区的作物组成发生

变化。

黄河流域自西周迄至春秋,

主要农作物为黍、

稷;

而到战国、

秦、

汉时期,

粟、

(大

豆)

、麦则成为主要农作物。菽、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是促成这一变

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就是农田水利排灌事业的发展,

促使一些低产地区变成为农业高产区。

中国农业,

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

降雨

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

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

因此,

中国自远

古就开始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稻谷遗存以及骨耜来推

测,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生产,已初步掌握了根据地势高低开沟引水和做田埂等的排灌技术。

黄河流域一直流传着大禹“疏九河”

,

(13)

“尽力乎沟洫”

(14)

的传说。这可算得上是中国农

田水利事业的萌芽时期了,真正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那是到春秋战国时候的事。

中国农田水利事业虽然历史悠久,

成绩卓著,

但总也达不到理想的地步,

结果始终是一个由

水利而引起各种灾祸所困扰的国家。

中国历代当政者都标榜“重农”和讲究水利,

二十四史

有的就撰有《河渠志》专篇,在《地理志》

《一统志》中也记载有关于农田水利的建设。功

绩当然都记到了帝王将相的名下。实际上,贡献更大的是广大农民。农民不经过官府过问,

自己联合起来修建农田水利的事例各朝各代、

各地皆有。

如清代中叶,

长江流域无地农民纷

纷迁往川、

鄂、

陕边区山中,

开垦山田。

他们合力筑造堤堰,

控渠引水。

其结果如道光时

《紫

阳县志》所记载的,

“深山邃谷到处有人,寸地皆耕,尺水可灌”

。由此而推,历史上长江流

域广大丘陵地区的开发,情况大体相同。

六、中国历史著名人物事迹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1][2],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4],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