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治天皇下一个天皇 朱泚: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天皇,生動演繹人心不足蛇吞象醜行
朱泚: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天皇,生動演繹人心不足蛇吞象醜行 作者:許雲輝公元七八四年正月一日,盤踞長安僭位稱帝僅兩個月的「大秦天子」朱泚(cǐ),宣布改國號為「漢」,改元天皇。天皇元年剛過數月,唐軍便大

朱泚: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天皇,生動演繹人心不足蛇吞象醜行
作者:許雲輝公元七八四年正月一日,盤踞長安僭位稱帝僅兩個月的「大秦天子」朱泚(cǐ),宣布改國號為「漢」,改元天皇。天皇元年剛過數月,唐軍便大舉反攻,朱泚戰敗逃離長安,偽「漢」國宣告滅亡。
朱泚,從黃袍加身至兵敗被殺,歷時僅僅九個月。中國歷史上這個最短命的天皇,為世人生動演繹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下場。
一、入朝覲見
朱泚是幽州人,「幼壯偉,腰帶十圍」,天生一副武夫形象,但「騎射武藝」水平有限,與常人無異。他加入幽州盧龍節度使李懷仙部後,顯示出「輕財好施」的特點,「每征戰所得賞物,輒分與麾下將士」,因此深孚眾望。
大將朱希彩與弟弟朱滔和朱泚勾結,殺死李懷仙,自任節度使。朱希彩因「為政苛酷,人不堪命」,被部下殺死。朱泚在朱滔全力支持下,出任留後(代理節度使),並很快獲得朝廷正式任命。朱泚投桃報李,令朱滔率精銳騎兵前往涇州(今甘肅涇川),為朝廷防禦吐蕃。這一主動向朝廷示好的舉動,令唐代宗大感欣慰,親手寫詔嘉獎。
當時的「幽州及河北諸鎮,自天寶末便為逆亂之地。」河朔三鎮節度使雖然都表態歸順朝廷,卻心懷鬼胎遲遲不願進京面聖。朱泚瞅准這個大表忠心的良機,率先上表請求入朝覲見。唐代宗大喜,詔令專門為他修建府第。
朱泚率三千步騎行至半途,突染急病,命懸一線。手下都勸他暫返幽州治療,痊癒後再進京。朱泚下令:「如果我死了,你們必須把我的屍體抬到長安!」兩個月後,朱泚一行到達長安,引得「士民觀者如堵。」唐代宗親自在延英殿設宴款待他們,「犒賞之盛,近時未有。」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朱滔趁朱泚入朝,統攝幽州軍政事務,全方位消除朱泚的影響力。朱泚被抄了後路,「自知失權,為滔所賣,不得志,乃請留京師。」唐代宗為了安慰他,任命朱滔擔任幽州盧龍節度留後,讓朱泚統轄汴宋、淄青一帶邊防軍,不斷封官加爵,最終將朱泚封為遂寧郡王。
二、留困京師
唐德宗繼位後,朱泚被加封為太子太師、鳳翔尹(今陝西鳳翔太守)。不久,涇州守將劉文喜叛亂。朱泚被朝廷任命為涇原節度使,率部討伐劉文喜。涇州平定後,朱泚進封中書令,「還鎮鳳翔(今陝西鳳翔)」,很快又進封太尉。
朱滔企圖在幽州發動叛亂,為增強實力,他派人暗中去鳳翔與朱泚聯絡。聯絡員把密信封在蠟丸里,藏在髮髻間,趕往鳳翔。行至半途,被河東節度使截獲,連人帶信送往長安。朱泚聞訊「惶懼」,主動跑到京城向朝廷請罪。唐德宗安慰他:「你二人相隔千里,他想謀反,不是你的罪過!」話雖如此,他依然解除了朱泚鳳翔隴右代理節度使職務,「留泚京師」,並增其食邑。
朱泚雖在京城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且「其幽州盧龍節度、太尉、中書令並如故」,但是,在唐末這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特殊時期,他此刻已經被剝奪兵權,成為光桿司令,形同遭軟禁。所以,朱泚「失權廢居,怏怏思亂」,總幻想著東山再起。
三、涇原兵變
淄青節度使李希烈等數名節度使聯合反叛,相繼自立為王,「五賊株連半天下。」
783年10月,涇原(今甘肅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奉詔討伐,率士卒抵達長安。涇原兵大多拖家帶口而來,饑寒交迫,朝廷卻只犒賞「糲食菜啖而已。」士兵們無比憤怒,本指望「至京師以獲厚賞」,不料最終朝廷「一無所賜。」於是,涇原軍嘩變,攻佔長安,大肆搶劫國庫。「是日,德宗倉卒出幸」到奉天(今陝西乾縣)。
叛軍「群寇無帥」,混亂中想起老上司朱泚「嘗節制涇州」,為人「寬和」,於是公推姚令言誠邀其出山。朱泚「初遲疑」,後來突然想到,這正是上天把軍權送到自己手中。掌握了這支從天而降的西北勁旅,自然就有與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於是,他一口答應擔任叛軍主帥,出面收拾殘局。
朱泚在叛軍簇擁下,連夜舉著火把入住含元殿。次日, 朱泚以太尉身份發布文告:「涇原將士不知朝廷禮儀,致使聖上受驚『西出巡幸。』朱太尉暫轄六軍。禁軍將士和文武百官,都應全去追隨皇帝。因故不能前去者,可到本官官署報到。三天後,凡是未到皇帝行宮或太尉府簽名的人,一律斬首!」
四、僭位稱帝
文武百官看到文告,議論紛紛。很多人家小都在長安,自然不願捨近求遠赴奉天追隨皇帝逃難,所以成群結隊相約前往太尉府簽到。
朱泚居高臨下監督文武百官簽名,看著昔日那些對自己不屑一顧的高官,此刻摧眉折腰小心翼翼在自己面前簽字,心頭頓時湧上君臨天下感覺。在盡情享受著權力帶來的無比美妙的快感的同時,朱泚「耗子別手槍---起了打貓的念頭」,一種邪念在他心頭,揮之不去。
所以,當有些官員勸他去迎回唐德宗時,朱泚的胖臉陰沉得幾乎結冰,官員們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為避禍先後逃離長安。
有人看出朱泚的心思,於是向他陳述古今成敗之理,徵引符命之說,「勸其僭偽。」朱泚很是受用,「甚悅之」,稱帝念頭更加強烈。恰巧此時,兩名朝臣因久居閑官,對朝廷滿腹怨憤,唯恐天下不亂,公開宣稱效忠朱泚。繼而,「鳳翔涇原大將張廷芝、段誠諫以潰卒三千餘自襄城而至。」朱泚野心膨脹,自認為眾望所歸,「僭竊之心,自此而定。」
於是,783年10月8日,長安皇宮上演了一出鬧劇:朱泚在八名部屬簇擁下,「自白華進宣政殿,僭即偽位,自稱大秦天子,號應天元年。」長安城「士庶競往觀之」,看得笑掉大牙。原來,除了八名部屬外,顯示帝王威嚴的禁衛軍「行列不過十餘人」,且全是泥腿還沒有洗凈的叛軍。不過,這並不妨礙朱泚將未及逃走的唐朝宗室77人全部殺害。
五、圍困奉天
出逃奉天的唐德宗始終是大秦天子朱泚的一塊心病,所以,皇帝癮才過了兩天,朱泚就迫不及待率大秦國兵馬浩浩蕩蕩御駕親征。在奉天城下,朱泚遭到守軍的迎頭痛擊,「大敗,死者萬計。」
朱泚不甘失敗,採取各種手段圍困奉天,並多次發動強攻。唐德宗一面詔令各地節度使興兵勤王,一面激勵守軍萬眾一心堅守奉天。朱泚圍城月余,與唐軍多次激戰,敗多勝少,雙方僵持不下。最終,僵局被朔方節度使李懷光打破,他率五萬精兵從河北馳援奉天,大秦國軍聞訊,「眾惶駭,因而大潰,長圍遂解焉。」
朱泚雖無功而返,頗有心計。早在返回長安前,他就隔三差五差人回長安大肆宣揚「奉天已破!」百姓們信以為真,希望破滅,「莫不飲泣。」由於前唐官員或逃逸或辭職,朱泚政權普遍缺員。他下令按前唐常規推薦和選拔官員,有幾十人迫於無奈,遞交了推薦文書,十來日後,也全部銷聲匿跡。
六、改秦為漢
堂堂大秦軍攻不下小小奉天,前唐官員已經逃亡殆盡,大秦政權卻無人做官,這分明是國號大大觸了霉頭。所以,朱泚決定改換國號試試運氣,於784年第一天將「秦」改為「漢」。他深知自己的帝位是「兔子尾巴----長不了」,於是「關起門來做皇帝—快活一時是一時」。 他把「內庫珍貨瑰寶」佔為己有,盡情享受。
李懷光將朱泚嚇回長安後,因奸臣挑唆引起唐德宗猜忌。他陰謀反叛朝廷,派人與朱泚商談結為聯盟事宜。朱泚大喜過望,「以錢穀金帛互相饋遺」,稱李懷光為兄長,並約定事成後平分天下:「削平關中,當割據山河,永為鄰國!」李懷光有了朱泚撐腰,公開發動叛亂,逼得唐德宗從奉天逃往漢中。唐室江山搖搖欲墜,朱李二人平分天下的陰謀即將得逞。
朱泚目睹唐德宗被李懷光打得丟盔卸甲,心裡樂開了花,貪婪的慾望再次騰升:他要將李懷光當馬前卒去攻城掠地,與唐軍兩虎相爭,自己趁機擴張實力,將大漢天子事業做大做強。他當初答應與李懷光瓜分唐室,純屬權宜之計,從未想過給李懷光分一杯羹。所以,當李懷光浴血苦戰時,朱泚卻坐收漁人之利,多次下詔徵調李懷光兵馬,並「待懷光以臣禮。」李懷光終於明白自己被朱泚出賣後,「慚怒憤恥,遂領眾遁歸河中。」
七、身首異處
不久,唐軍反攻,進逼長安,經過苦戰,順利收復長安。朱泚率親信百餘人倉皇西逃,在涇州城門卻吃了閉門羹。守將田希鑒緊關城門,朱泚大喊:「我授你節度使,你為何忘恩負義?」田希鑒便把他授予的旌旗符節從城頭拋下,「續又投火焚之。」朱泚只得再向西行,在客店休息。
朱泚部將梁庭芬賊心不死,倚仗與田希鑒關係良好,獨自進入涇州城,花言巧語勸說田希鑒「開門納朱公,與共成大事!」田希鑒被他說昏了頭,居然表示同意。
焦頭爛額的朱泚正在客店無計可施,聽到這個喜訊,「大悅」,頓時「黃鼠狼摸電門--抖起來了!」馬上又找回當皇帝的感覺。他神氣活現地命令梁庭芬再往涇州,詳細溝通相關事宜。
梁庭芬這是從露出真面目,他明目張胆伸手要官,「請授己尚書、平章事。」朱泚如同守財奴緊攥錢袋般,一口回絕。梁庭芬退而求其次,「求宰相。」朱泚此時雖然已經走投無路,卻依然連這張空頭支票都捨不得開出,親手為自己挖下陷阱。梁庭芬惱羞成怒,隨朱泚行至寧州(今甘肅寧縣)時,聯絡另外一個同樣心存怨恨的將領箭射朱泚。朱泚倉皇逃竄,掉入地窖,被六名隨從一擁而上剁成肉泥,首級也被砍下送往京城。
朱泚一名閑官陡然成為叛軍統帥,再華麗變身為所謂皇帝,繼而因貪慾過度與李懷玉分道揚鑣,最終又因捨不得開空頭支票而被部下斬殺,身首異處。他的一生形象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天皇,同樣死有餘辜!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評論和轉發。
很赞哦!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