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伯承是什么人?md为什么对刘伯承另有看法?
刘伯承是什么人?md为什么对刘伯承另有看法?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dz。有人认为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 l还高出许多,称他为现代“孙武”、“军神”。白崇禧也称他

刘伯承是什么人?md为什么对刘伯承另有看法?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dz。有人认为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bl还高出许多,称他为现代“孙武”、“军神”。白崇禧也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但md却对他别有看法,为何?其实,如果熟知党史军史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八一南昌起义时,刘伯承就已是党内公认的军事家,是ze依靠的军事参谋团团长,这使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而bl当时仅是个连长。军事参谋团是起义军的主要军事决策和指挥机构。起义军很快被击溃,原因固然很多,但军事指挥屡屡失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刘伯承是有一定责任的。>1928年刘伯承到苏联学习军事,32年到中央苏区,他与其他从苏联回来的人一样,对md的一套战略战术不以为然,对苏联的战法推崇备至,使md备感压抑。而在这期间,年仅24岁的bl已在腥风血雨的反围剿战争中从一大批红军将领中脱隐而出,成为中央红军战斗力的核心--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并与红三军团军团长ph一起,经常交替担任前敌总指挥在前线指挥中央红军对敌作战,其指挥艺术和战绩甚至超过了当时最著名的战将ph。在第四次反围剿中,md被排斥,刘伯承再次担任ze的军事参谋长,竟与ze、dz一起命令前敌指挥员bl“以遭遇战的方式消灭来敌”,多亏bl机断专行,连夜将遭遇战改成了大规模伏击战,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一举歼敌二个师,使第四次反围剿转危为安。>对当参谋长的经历,刘伯承自己在建国初期中央希望他再次担当总参谋长时曾说过“总参谋长都当了四次了,总也没参谋好,还是不当总参谋长了,去办军校,当教书匠吧”。当参谋长没当好,单独领军打仗如何?应该说刘伯承领军打仗在中国现代军事家中还是比较出色的一位,但与bl相比还是略有逊色。>长征途中,在决定红军命运的生死攸关的泸锭桥争夺战中,md决定由bl和刘伯承各领一路人马沿两岸狭江而上,限时两天半内竞相夺取320里之外的泸锭桥。本来这次机遇是偏爱刘伯承的,因为他这一路已经过了河,在夺取泸锭桥时至少不需要在铁索上爬过桥。然而左路军在bl的强令和激励下,雷厉风行,一路昼夜兼程,当刘伯承的右路军人马到达时,bl的部队早已在九小时前冒着枪林弹雨强攻夺取了铁索泸锭桥,创造了红军战史中最传奇的部分。这九小时恐怕正是刘、聂所部按常规宿营吃饭睡觉的时间。抗日战争初期,在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面前,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望风而逃。md也主张八路军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不要与日本人硬拼。在“皇军不可战胜”、“亡国论”甚嚣尘上之际,bl率115师逆势而上,勇不可挡,首战平行关痛击日本侵略军,举国为之一震。md虽电贺八路军首战胜利,却将115师一分为三,再次强调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但bl率不足一个旅的兵力(缺6个连)仍杀性不减,在广阳设伏再次告捷。这两次歼敌每次都在千人以上,都是抗战初期共产党军队对日作战打的最大最漂亮的歼灭战。bl在外敌面前不屈不铙的勇气和精湛的指挥艺术,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让中国人不禁拍手称快。而同期刘伯承率129师出师未捷就差点损失一个团,受到md的严厉批评。>解放战争时期,md命刘伯承率13万人马挺进中原,以解延安之围,哪知刘邓大军在中原自身难保,被白崇禧逼困在大别山,人马损失近一半,辎重也几乎丢失干净。白崇禧戏称刘伯承是“共军第一号悍将”恐怕更多的是为了抬高自己。bl率11万“多山头部队”去东北,却由弱到强,愈战愈强,在消灭了蒋介石百万精锐部队的同时,自己也迅速发展成为一只百万雄师,其人马之众多、装备之精良、战略战术之精湛、士气之高昂、战力之强大、运动之神速令中外敌友人士瞠目赞叹不已。> >积现代战争之大成的辽沈战役是bl的辉煌已不必多说,平津战役中bl作为前委书记也起了决定性作用却很少有人提及。当时,md提出的平津战役的总战略是“先打两头后打中间”,即:北打新保安、绥远、大同,南打塘沽、大沽、芦台,然后再对北平、天津之敌包围歼灭。对这一战略当时上下均认为很高明。但bl却对这一战略做了根本性的重大调整。即:“放弃两头打中间”。南面放弃打塘沽、大沽,集中兵力包打天津,北面放弃打绥远、大同,调“两杨兵团”参与集中兵力围打北平。bl担心按md的打法,在我先打两头时,北平、天津的敌人重点兵团会乘我中间兵力相对薄弱,“以孤注一掷之决心强行突围,以图饶幸之成功。”那样的话,平津战役打成怎样的结果就很难说了,至少敌我的伤亡要增加很多。md当然也是聪明人,bl一点即通。>战争年代的md一点也不固执己见,立即同意了bl的要求。bl随即改变战略部署,集中所有的兵力将北平、天津之敌50余万人团团围住,形成“不战而趋人之兵”的巨大军力优势。一着“臭棋”在落子之前终于变成了一着妙棋,而且一步就“将死”了傅作义,弄的傅作义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了。天津之战粉碎了傅作义的最后一点饶幸之心,使他不得不举起了白旗,共产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平津战役的彻底胜利。>bl一生以善战著称,打了无数的胜仗,有常胜将军的美誉,是共产党内公认的征战能手。有人说这是因为bl的机会好,但机会从来只亲昧勤奋而有准备的人。bl不但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捕捉战机,而且机断专行,敢于打没有命令、变更命令、甚至违抗命令的胜仗。bl打仗都是深思熟虑,精心组织。在强敌面前不莽撞,不盲干,以智取胜。自己占优时也从不骄傲、不轻敌,而且“勤于学习,做事认真,”这一点最受md的喜爱。打仗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有正确果断的决策和严密的组织外,还需要整个参战部队的良好综合素质。bl不光能打仗,而且善于带兵和培养干部,无论是在红军时期的井岗山还是在后来的东北野战军,bl一贯注重部队战术素养的提高和战斗意志的培养,“他带的部队平时管理很严,但他却又得士兵的爱戴,训练有办法而积极,他的部队特别整齐而又有朝气。”从井岗山开始bl所部就一直是共产党军队中士气最高、战术素养最好、装备最整齐、战斗力最强、机动性最好的部队。bl“作战时,身先士卒,勇敢善战。给他的任务,虽艰险而不辞,且均能彻底执行。”>对这一切,作为诸多军事事件的当事人和知人善任的统帅md是最清楚不过了。因此,md重用bl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很赞哦!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