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杀毛文龙 谁是谁非?明朝毛文龙与袁崇焕的恩怨是非之分
谁是谁非?明朝毛文龙与袁崇焕的恩怨是非之分
昨天写了一篇《另有隐情?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凌迟惨死》的文章 ,引起了一些读者朋友们对毛文龙之死的强烈反馈。由于该文的内容侧重于袁崇焕之死,所以没有过多涉及袁崇焕与毛文龙的是非恩怨。本文着重以毛文龙的经历为主,结合一下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试图揭开二人背后的恩恩怨怨。
毛文龙,生于1576年,钱塘人。年轻时善于骑射、晓畅兵法。后来他的舅舅沈光祚担任兵部主事,推荐他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当年9月又参加武举考试,名列第六名,此后先后担任安山百户、沈阳千总、守备、游击等职。
1621年5月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毛文龙前往辽东沿海一带招致遗民,恢复疆土。毛文龙仅率领200人,乘坐4艘海船,携带500石米出发。毛文龙一路上招集难民、安抚百姓,先后收复了鹿岛、长山岛、色利岛等十多个岛屿。在朝鲜登陆后,又一举攻破了镇江城。
消息传来,明朝廷大喜,立即任命毛文龙为广宁都司、副总兵;而后金方面努尔哈赤派遣皇太极率军前往镇江弹压。势单力孤的毛文龙败逃至朝鲜,此后驻扎在皮岛。并以此为中心,招纳辽东难民,作为根据地,此后皮岛被升格为东江镇,毛文龙本人被任命为总兵官。
毛文龙为增强在辽东沿海的牵制力,向朝廷上书要求拨发饷银30万两、兵3万。而兵部认为:文龙灭奴则不足,牵制则有余,只是象征性的拨发饷银5万两、兵3千。朝廷依然将防御的重点放在山海关-宁远一线,重山海,轻沿海。
开镇东江后,毛文龙频繁派兵袭扰后金沿海地区,取得了几次每次多则两三百人,少则几十人。客观而言虽然每次战果不大,但却有效的牵制后金的注意力,开辟了对后金作战的第二战场,颇有古代游击战的风格。毛文龙本人也先后被封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
毛文龙率军孤悬海外,难免日渐骄纵,肆意妄为,手下几乎全是他的义子、义孙,结成党羽,横行无忌,连朝鲜对他们都非常不满,说毛文龙时称海外天子,部下诸凶,肆害尤甚。而且毛所上奏的事情往往存在水分,而且索饷过多,一年竟达120万两。
此外毛文龙违背禁令,广招商贾,贩易禁物,鬻参贩布为业。也许招商贸易有筹措军饷的目的,但这是公然违反大明法律的行为,因此遭到朝臣们的猛烈的抨击。而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时,曾上书请求核查毛文龙的军饷问题,毛文龙抗疏辩驳,自此两人交恶。
温体仁借助毛文龙之死与袁崇焕的关系,成功的打击了东林党的势力。而毛文龙与袁崇焕成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如果非要评价谁是谁非的话,毛文龙驻兵皮岛,确实对后金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如果仅凭毛来收复辽东也是不现实的。
作为一介武夫,毛文龙不该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前车之鉴,抗倭名将戚继光曾与张居正关系莫逆,张居正死后,戚继光遭到打击,最终在凄凉中死去。后来的事例就更多了,例如二战名将朱可夫、隆美尔等等。古往今来,军人卷入政治往往不会有好结果。
当然袁崇焕对于毛文龙的处置,显然有失偏颇,一方面或许也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在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袁崇焕不善于同武将搞好个人关系,如与满桂等人。另一方面,在袁崇焕的计划中,恢复辽东还是以山海关-宁远一线为主战场,辽东沿海地区显然不在他的战略规划中,所以为防止日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必须果断解决毛文龙。
事实证明,处决毛文龙是袁崇焕人生的一大败笔,此后不仅袁本人因此在党争中惨死,辽东沿海的毛文龙旧部也陷入混乱,纷纷降清。毛文龙之死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归根结底都是党争惹的祸。反观崇祯皇帝虽有有心整顿国家,但积重难返,加之性格多疑猜忌、刚愎自用,最终适得其反,无力回天。

外有后金骑兵不断袭扰,内有烽烟遍地农民起义,而大明王朝还在不断的党争中消耗着那最后一点有生力量,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覆亡。
相关文章
- 崇祯为什么要杀死袁崇焕 袁崇焕:曾被称为大明炮神 最后却被千刀万剐
- 袁崇焕凌迟时的反应 大明袁崇焕死亡之迷:哪些人该为袁督师的死负责
- 袁崇焕是好的还是坏人 为什么说袁崇焕是大明对清作战的不二之选?
- 袁崇焕杀毛文龙 袁崇焕杀毛文龙后,给明朝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 宁远大捷后金伤亡 宁远大捷中,袁崇焕指挥一万兵力,是如何击败十三万后金军的?
- 袁承志是袁崇焕的儿子吗 袁承志并非袁崇焕儿子 袁崇焕无子
- 袁崇焕是好的还是坏人 一个民族的痛:凌迟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
- 袁崇焕守的宁远在哪里 【宁远大捷】袁崇焕以少胜多经典之战
- 袁崇焕是好的还是坏人 被凌迟了3543刀,袁崇焕千古第一冤臣
- 袁崇焕被凌迟 袁崇焕被凌迟,部下冒死将他埋葬,并立下一个祖训,后人恪守几百年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