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宋朝有名的清官 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以及他们的事迹

火烧 2021-05-14 04:21:02 1075
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以及他们的事迹 施世纶 1658年一1722年 ,字文贤,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代著名的清官。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以及他们的事迹  

施世纶 (1658年一1722年),字文贤,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代著名的清官。

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民间有一部流传很广的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就是关于他的传说。

清光绪年间,有一位文人叫陈康祺的来到北京。

在戏院里,他惊奇地听到在唱“施公”;走在街头,盲眼的民间艺人也在唱着“施不全”,这唱的都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小说《施公案》里的故事。

在艺人的口中,施不全被比作宋朝的包拯、明代的海瑞。

这“施公”就是施世纶,“施不全”是皇上御赐的名讳。

施公最突出的风格就是事事为民着想,是一位“以民为本”的清官的典范。

有一次湖南缺一位按察使,三公九卿们都推荐施世纶。

大学士伊桑阿人宫奏请康熙。

不料康熙说道:“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民与诸生讼,彼必袒民;诸生与缙绅讼,彼必袒诸生。

处事惟求得中,岂可偏执 ? 如世纶者,委以钱谷之事,则相宜耳。”

施世纶当官多是与钱粮打交道。

他曾到江苏督办漕运。

当时的漕运可是一个肥缺,连负责押运的低级武官们都能扣克漕米、藏货纳赃。

施世纶作为漕运总督,根本没想到去利用职权大捞一把,而是亲临基层,身体力行,踏实干练地解决漕运内部管理混乱的痼疾。

当时漕运船只往往不能按期,路上天寒地冻,驾船的兵丁们非常辛苦。

当官的又经常克扣漕米、敲诈船丁。

世纶就坐在淮河边,等漕米过来时,亲自上船开舱检视米色好坏份量多少。

在船上他只和船丁悄悄说话,不许当官的在旁边窥探偷听。

他让船快快开走,船丁们便免除了被敲诈之苦。

世纶每天还带两三个文书坐上船,沿河驶去。

在船上他用一本小册子详细记下晴雨风候以及水流缓急深浅情况,预测某船某日应到某处,十分准确。

他的船先行,碰到有水浅滩急,就预先想到某船货重人少,先在这里准备好驳船。

如有押运的官员因私滞留而借口遇上逆风什么的,他就拿出小册子给他看。

他们把他视为神明,以为他能未卜先知。

对于那些敲诈克扣、中饱私囊的官员,“立杖辕门,耳箭示众”。

不过三四年,原先一团糟的漕运政务便被肃清,船丁不再受苦,百姓不再被欺,漕船按期往返,官员安分守己。

世纶修整的漕运善政,多年后仍为百姓们焚香祷祝。

他出任湖南布政使,主管湖南财政钱粮。

当时湖南的田赋在人头税中还要外加徭役费,运往京师的漕米要加收运京费,百姓苦不堪言。

他到任后,将徭役费全部革除,又减去四分之一的运京费。

湖南百姓万民欢腾,为他刻碑立传,四处传颂。

康熙五十九年,西北边境局势紧张,从河南到陕西,大军粮草调动运输频繁。

他奉命去陕西协助总督鄂海督办军饷。

他又发扬身体力行、踏实干练的工作作风,亲自坐船溯黄河西上,把运粮路线水流滩石勘测得一清二楚,并绘制了详尽的路线图。

当时正逢陕西大旱,饥灾严重。

他又奉命负责赈灾。

他派出属员分十二路去调查灾民,按人口分给粮食,不论远近全部分到。

旱灾时陕西的粮食储备空虚,他要上疏弹劾总督鄂海。

鄂海知道他儿子在会宁当知府,便故意提到此事,想威胁他。

他说:“我从当官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对儿子我还怕什么 ? ”坚持上疏。

鄂海最终以失职被罢官。

不畏豪强,果敢决断,严厉约束部属,处处施惠于民,这是施世纶为官时的一贯作风。

早年任江苏泰州知州时,淮安发大水,皇上派了两位大臣到泰州监督河堤工程:、两位大臣带来数 { 人的随员。

这些人经常骚扰村庄百姓,他就逮住他们加以严惩。

当时湖北发生夏逢龙兵变,救援平乱的官兵路过泰州,沿途骚扰抢掠百姓。

他将粮草供应准备充足.放在路旁,而命令手下每人手握一根大棒列队站在路边,他也亲自到场,士兵中有犯禁扰民的,立即逮捕法办。

这是有很大风险的。

中国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这样做,很不给带兵的将军面子,将军很可能恼羞成怒。

但他正气凛然、五所畏惧。

从此两排大棒之下,过境官兵再也不敢肆意妄为。

后来他到江宁任知府,所到之处总是想着百姓。

父亲施琅病故,他要“丁忧” ( 按例辞官回家守丧 ) 。

当地百姓有卜万人前来恳求他留下来。

宋朝有名的清官 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以及他们的事迹

恳求不成,于是当地百姓就一人出一文钱,在府衙前造了两座亭子,名为“一文亭”。

世纶最早任江都县令时,有什么亲戚朋友来找他托路子走后门,他一概严辞拒绝。

当时江都流传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施老。

”所以常有人把他比作正直刚毅的包拯。

但是又有人比较他和包公,说包公一味耿直刚毅,而他则能行权应变。

就是说,他处事办案常能灵活运用,以智取胜。

在江都时,一次有一人犯了重罪,他送钱向一吏求救。

吏说:“你临刑时只管大声哀求,我白有办法。

”到了刑场,犯人果然大声哀呼。

吏却在旁边说:“你快快认罪吧 ! ”转身走了。

施公在旁边察言观色,马上就省悟:这人被奸吏卖了。

他就重重处罚厂这奸吏。

他在当顺天府尹也就是首都市长时,大力整治京师面貌。

步兵统领托合齐当时正受到康熙帝的宠幸,每次出门都由骑卫前呼后拥。

一次在路上施世纶与他相遇,世纶拱手站在路边。

托合齐大惊,忙下车询问,世纶大声说: “国家制度是王爷出行才有随马侍从。

我以为是王爷来了,所以才在路边拱手等候,没想到是你 ! ”还说要上疏参他一本。

托合齐吓得连连谢罪才算了事。

他“不侮鳏寡,不臣强御”,以智取胜,富有戏剧色彩,也许正是因此,所以他走进厂民间的传奇小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