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江冬秀曹诚英 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简介

火烧 2021-11-28 02:31:42 1080
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曹诚英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绩溪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73年职业:教授毕业院校:中央大学、康奈尔大学主要成就: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代表作

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曹诚英

国籍:中国

江冬秀曹诚英 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简介

出生地:安徽绩溪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73年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康奈尔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

代表作品:满庭芳·念西湖游伴、少年游·钱塘门外草蓠蓠、踏莎行·绮色佳的秋色

曹诚英生平

1902年出生安徽绩溪县旺川。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

(历史3xm.com.cn)

农科,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34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主修遗传育种,1937年获得遗传育种学的硕士学位归国,同年回国后,在安徽大学农学院任教授,是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1943年到复旦大学农学院,成为专职教授。1952年,因院系调整,随复旦大学农学院的一部分来到新组建的沈阳农学院任教授。1956年她被选为沈阳市政协委员。1969年回故乡绩溪,1973年因肺癌逝世于上海。

曹诚英人物小传

曹诚英是中国最早的作物遗传育种的女教授,以前,她只是在她的业务领域中被人所知,后来,随着此间胡适研究的不断加温,胡适与曹诚英的恋情逐渐浮出水面,这才被世人关注。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小胡适11岁。1917年胡适回乡成亲,佩声是婚礼上的伴娘之一,两人初识。佩声喜欢种花草,胡适夫妇到北京后,常写信给胡适,要他寄花籽给她,也不时作些小诗请胡适评阅,两人通信往返,互有好感。

1923年,胡适到杭州休养,曹佩声也在杭州读书。久别重逢,佩声正在心境万分凄凉的当口。却原来,胡冠英。在佩声自己争取下,成婚后不久她就离开了丈夫,就读“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她的婆婆对她十分不满,借口佩声结婚3年未有生孕,让胡冠英续了小妾。曹佩声作出了大胆的反抗——她毅然于1923年春天,与胡冠英离了婚。

曹佩声

曹佩声于192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很巧的是,胡适早年进康奈尔大学,选读的是农学院。佩声师范毕业以后,也步胡适后尘,进了东南大学读农科,直至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然后赴美深造。胡适特意写信给他的女友韦莲司,托她照顾佩声:“她得节俭过日子,还得学英文口语,你能在这两方面给她一些帮助和引导吗?”1937年佩声学成回国,接着抗战爆发,胡适出使美国,佩声远避四川,海天万里,情牵一线。据说佩声曾有长信给胡适,胡适也曾托人带钱物给佩声。

此后曹佩声终身未嫁。解放后,佩声任教于沈阳农学院,1958年退休。她曾经委托好友汪静之,将她一直珍藏着的一大包与胡适来往资料,在她死后焚化。这段刻骨铭心的相思,她珍藏了一辈子,死后也随她带去了天堂。

据说曹佩声死后,嘱咐葬在绩溪旺川的公路旁。这是一条通过胡适故居所在的上庄村的必经之路——她是还寄望于在路边与胡适生死相逢吗?斯人已逝,只留下一段持续半个世纪的似断非断的恋情,引人长长叹息。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她与胡适相互倾慕着,胡适称曹诚英为表妹,曹诚英称胡适为麇哥(胡适小名叫嗣麇)。这对有情人在长大后却未成眷属,有过短暂的浪漫与幸福,更多的是不幸与悲怆。

胡适

胡适屈遵母命于1917年与旌德县江村的小脚闺秀江冬秀结为夫妻,胡适在结婚时曹诚英是四个伴娘中最出众者,就在这次婚礼上相互更为爱慕。胡适与江冬秀之间的结合纯粹是一桩封建式的包办婚姻,因而婚后并不幸福。1919年曹诚英也由其父做主嫁了一个没有爱情基础的丈夫胡冠英。对于这桩婚姻,她留学美国的兄长曹诚克极力予以反对,并劝她继续完成学业,不久离家去杭州就读女子师范学校。其婆婆借口她三年未有身孕,给胡冠英纳了个小妾,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女性曹诚英怒从心起,于是,在其兄曹诚克的支持下同胡冠英解除了婚约。

1923年4月,胡适因病到杭州烟霞洞休养,曹诚英随之而来。在这里,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是“驱不走的情魔”,是“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胡适诗《秘魔崖月夜》),也是他们一生中最为缠绵热烈的一段恋情,以致有了结晶。

其时,胡适也打算与江冬秀离婚,每当胡适向江冬秀提起此事,江冬秀便大吵大闹,一次竟用裁纸刀刺向胡适的脸部,未中。又一次,江冬秀拿起了一把菜刀,对胡适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再自杀。吓得胡适立刻偃旗息鼓,落荒而逃。同时也受到梁启超等舆论的压力,胡适只有抱憾终生。胡适在《如梦令》中写道:“月明星稀水浅,到处满藏笑脸。露透枝上花,风吹残叶一片。绵延,绵延,割不断的情缘。”胡适是一个获得过三十多个博士头衔的风云人物,却败在了封建礼教之下。在他死后,蒋介石赠送了他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实在是入木三分的写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