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zermatt 瑞士当代重要戏剧家:杜伦马特
瑞士当代重要戏剧家:杜伦马特
弗里德利希·杜伦马特 ( 1921-),瑞士当代重要戏剧家、小说家。
杜伦马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曾在伯尔尼和苏黎世学习文学、神学和哲学,毕业后在苏黎世《世界周报》担任过一个时期的美术和戏剧评论编辑。一九四东七年成为专业作家。一九五九年他获得西德曼海姆城颁发的席勒奖金,一九六九年又获瑞士伯尔尼市的文学奖金。 杜伦马特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从他的第一个剧本《已经写下》(1947)到一九七一年出版的《行星的踪迹》,共发表各种形式的剧作三十余种。
除了戏剧,杜伦马特的“犯罪小说”也很著名。他认为,反映犯罪问题是研究现代社会唯一有效的方法,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罪恶,而要表达这个主题,“犯罪故事”是最好的形式。
《老妇还乡》(1956)是使杜伦马特闻名世界的第一个剧本。主人公克莱尔·札卡纳西是一个美国石油大王的遗孀富可敌国。她在离去四十五年后重返故乡格伦市。格伦的各界名流,连同她青年时代的情人伊尔,都到车站欢迎,盼望她慷慨解囊,使贫穷的格仑得以繁荣,他们本人也可以大大沾光。克莱尔果然不负众望,答应捐赠一百万元杜伦·马特简介,但是有一个条件:处死她旧日的情人伊尔。她十七岁沦为青楼女子,飘泊异乡,就因为伊尔在她怀孕后抛弃了她。市长立刻“以人类的名义拒绝接受”捐赠,“我们宁愿永远受穷,也决不能让我们的手上沾上血迹”。

但是一百万元可使停工的工厂恢复生产,使无人问津的车站欣欣向荣,使穷得可怜的格仑人有钱可化。在克莱尔停留格伦的日子里,格仑城大大小小的居民都享受到了金钱的好处。最后金钱的腐化能力产生了作用,伊尔如克莱尔所预先吩咐的那样“心力衰竭”,突然死去。女翁把尸体装进了预先定制的棺材,在市长和全城居民的热烈欢送下离去。《老妇还乡》通过对金钱万能的抨击,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本质,但也反映了作者的资产阶级观点,剧中人与人之间没有阶级的区别,所有的人都屈服于金钱的诱惑。在艺术上,《老妇还乡》别开生面,采用了杜伦马特所擅长的“悲喜剧”手法,用夸张而荒谬的讽刺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戏剧效果强烈。
一九六一年《物理学家》问世,进一步奠定了杜伦马持在西方文学界的地位,这个戏已成为西方剧坛的保留剧目。剧本描写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莫比乌斯研究出了一种能够发明一切的万能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制造任何希望制造的东西,包括比核弹更厉害的杀人武器。莫比乌斯害怕自己的发明为政治家所利用而毁灭了人类,便丢弃事业和家庭,装疯躲进了疯人院。但是西方和苏联的情报机关都各派名物理学家装疯打进了疯人院,这两个化名“牛顿”和“爱因斯坦”的间谍为了争夺莫比乌斯,最后决定在他面前用手枪决斗。这时疯人院的女院长突然向他们宣布,他们都已经中了她的圈套:原来莫比乌斯自以为业已焚毁灭迹的论文已被偷拍了照片,所有的发明早已为她所窃取。
而他们三人在这所疯人院中先后杀了三个爱上他们的女护士,这也是女院长事先安排的圈套,以致他们都犯了因疯杀人的“重症”,终身不能痊愈出院了。戏剧结尾,女院长宣称,她和她的后台大老板们将要利用这些发明来统治整个世界,三个物理学家在女院长的嚎叫声中各人走进了自己的终身病室囚牢。《物理学家》是杜伦马特戏剧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整个戏一气呵成,环环紧扣,各类人物特征鲜明,对话富有哲理。主人公莫比乌斯是作者肯定的正面形象,但是他逃避政治的理想只是一种空想,最后仍旧落入了象征大垄断资本的女院长手中,这正好说明了作者标榜的“中立主义”,“为艺 术而艺术”的超政治思想的破产。
也有人将杜伦马特和阿里斯托芬、易卜生和肖伯纳相比美,也有人认为他的戏剧中的人物怪诞杜伦·马特简介,情节离奇,和西方流行的“荒诞派”“先锋派”之流无大区别。杜伦马特的作品确实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形式上看来荒诞、夸张,却说明严肃的道德问题,冷漠而嘲讽地描绘了社会现实。但是这位自称为“中立主义者”而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的杜伦马特,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没落腐朽,不能不予以批判,可是又无可奈何,以致他的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往往都具有悲观、消极、走投无路的特点。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