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感情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

火烧 2022-01-15 12:55:22 1048
沉没成本效应: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 想像这样一个情景:你在视讯网站看一个免费电影,看了10分钟,发觉这个电影十分无聊。这个时候你会选择继续看下去吗?如果继续,你还会坚持多久呢?让我们把上面的情景稍微
感情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

沉没成本效应: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  

想像这样一个情景:你在视讯网站看一个免费电影,看了10分钟,发觉这个电影十分无聊。这个时候你会选择继续看下去吗?如果继续,你还会坚持多久呢?

让我们把上面的情景稍微做些改动:你在视讯网站上花了10块钱看一个电影,10分钟后,发觉这个电影十分无聊,那么你会选择继续看下去吗?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两个例子中,人们继续看电影的时间是否相同呢?大量研究发现,通常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继续看电影的时间会更长,而且之前花的钱越多,坚持的时间就越长。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同样是让人感到无聊的电影,人们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原来,这种差异在于,人们对看电影的先期投入不同:如果是免费电影,可以直接关掉,如果已经投入金钱,即使无聊,也会看下去。

实际上,如果理性地想想就会意识到,不论如何,付出的钱已是“覆水难收”,既定事实难以更改,与其继续忍受,不如放弃另寻有趣的事情。然而人们却像面对“鸡肋”一样难以割舍,让自己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研究者们把这种已经交付出去的、无可挽回的投入称作“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力和感情投入。它会影响和左右人们后续的行为和决定,使人们做出不那么理性的决策,这种现象被称作“沉没成本效应”。

付出总会期待回报

现实生活中的沉没成本效应比比皆是。比如说在感情方面,有些人对自己现在的男(女)朋友不太满意,两个人的感情有一些明显的问题或者矛盾,当事人也在犹豫,是继续维系关系,还是分手呢?如果难以决断的话,脑海中往往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我已经和他(她)相处这么久、投入这么多了,是不是应该继续下去,等待一个结果呢?

又比如在竞标项目报价或者拍卖报价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起价很低的热门项目或拍卖物品,导致人们竞相报价,甚至杀红了眼,最终以高出实际价值数倍的报价成交。事后清醒过来的中标者暗自后悔,叫苦不迭,不得不为自己头脑发热的行为买单,而追涨未果的众人则暗自庆幸。这其中不排除竞争气氛的影响,但在当时大家也许会想,我一路竞标过来,投入了这么多,最终不中标可就太亏了。

再比如一家企业先期投入大量资金,想要建立一家能源工厂。但基建已经完成,才发觉选址根本不适合,如果想盈利的话,最好另选他处建厂。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管理者就会因为考虑到先前已经投入进去的资金,想着这些钱不能打水漂,于是乎又追加了投入。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人们不仅会因为先前的沉没成本持续忍耐、坚持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关系、项目或商业决策。更有甚者,有些人还会转变看法,变得不切合实际,过分乐观起来。实际上,早在1968年有两位研究者Knox和Inkster就进行了一项沉没成本的经典研究:他们找到141名赌马的人,其中72个人把2美元的赌注押在了一匹马身上,另外69人也要用2美元押注,但还没把钱花出去。他们让这两组人都评价一下他们选中的马获胜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没付钱的人普遍认为获胜可能性一般,而已经付钱的人普遍认为他们的马获胜几率很大。但从实际的比赛结果来看,两组选择的赛马的获胜几率没有什么差别。

同样的道理,考虑分手的情侣可能会转念一想,我们的关系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差,他(她)其实也挺好的;中标的人可能努力说服自己,赢得的战利品还是物有所值的;而企业可能忽略潜在的风险,认为被怀疑的问题不过是小题大做,进而继续投入。人们宁愿改变想法,也不愿意改变行为,在沉没成本的基础上继续追加投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