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青鳉鱼鱼卵一定要捞出吗 大肚鱼(鳉形目花鳉科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大肚鱼 鳉形目花鳉科动物 详细资料大全 食蚊鱼 (Gam u ia affi i ;mo quitofi h)鳉形目鳉亚目胎鳉科食蚊鱼属的1种(见图)。体长形,略侧扁,长仅15.5~37.5毫米。雄鱼

大肚鱼(鳉形目花鳉科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食蚊鱼 (Gambusia affinis;mosquitofish)鳉形目鳉亚目胎鳉科食蚊鱼属的1种(见图)。体长形,略侧扁,长仅15.5~37.5毫米。雄鱼稍细长;雌鱼腹缘圆凸。头宽短,前部平扁。吻短。眼大,眼间隔宽平。口小,上位,口裂横直。齿细小。头和身体均被圆鳞。无侧线,纵列鳞29~30片。背鳍i-5~6。雄鱼臀鳍第3~5鳍条延长,变形为输精器。尾鳍圆形。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及古巴,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而被一些国家移殖。1935年引入中国。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大肚鱼拉丁学名:Gambusia affinis别称:食蚊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辐鳍鱼纲目:鳉形目亚目:鳉亚目科:花鳉科属:食蚊鱼属种:食蚊鱼分布区域: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现已散布于长江以南各低地水体中 体型,生态习性,分布,入侵种,危害,科学相关,相关介绍,体型
体侧扁而略延长,口上位,眼大,鳞片大。鱼体透明黄灰色,背鳍小,雌鱼腹部后端有一黑色斑,尾鳍圆形。体延长,前部略呈楔状,后部侧扁雌鱼的腹部膨大圆突。头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侧位;眼间区及吻背略宽而平直。口上位,向后斜下;口裂未达眼前缘的下方。体被有大型的圆鳞。背鳍小,起点较近于尾鳍基部。腹鳍腹位。雄鱼的臀鳍第3、4、5鳍条特化而成一延长的交接器,雌鱼则为扇形。尾鳍呈圆形。体色为淡金黄色或灰色,略透明。背侧暗褐色,腹面浅白。雌鱼的腹部后端有一黑色斑。各鳍的外缘呈深褐色体长通常为2~4公分较常见,最大体长可达5公分左右。生态习性
初级淡水鱼,表层鱼类,喜好在低海拔的溪流、沟渠、池塘、田间等缓流区活动。对环境污染的耐受力极强,可在低溶氧的环境下生存。肉食性,以水生昆虫为主。大肚鱼喜好在暖水域活动,为表层鱼类,大多成群地在水体的表层活动。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缓流区,以及湖泊、田间、渠道等栖所。对于环境污染的耐受力强,可以在污染的水域或低溶氧的环境生存。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栖昆虫。分布
本鱼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及古巴,现已引进世界各国。入侵种
食蚊鱼与各地原生鱼类进行竞争,破坏生态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种。 早期香港为控制蚊患而引入食蚊鱼,但它们却同时与本地原生物种竞争食物和生境。食蚊鱼与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及林氏细鲫(Aphyocypris lini)竞争食物和生境,甚至捕食其他鱼类的卵和卢文氏树蛙(Philautus romeri)的蝌蚪,危及原生物种的生存。香港只有少数淡水生境未有发现食蚊鱼。 台湾约于1913年引入食蚊鱼,现已普遍繁衍于全岛的淡水生境,而食蚊鱼的大量繁衍已造成卵生的青鳉鱼逐渐减少。中国内地亦于1924年从台湾引入食蚊鱼。日本在1916年之前也通过台湾引入食蚊鱼。 在澳洲,食蚊鱼对当地的鱼和青蛙造成了的巨大竞争,例如被认为造成布里斯班附近的亚热带河流中彩虹鱼的绝种。 食蚊鱼也导致约旦和以色列的约旦墨头鱼(Garra ghorensis)数量大幅下降。危害
①对生态位相似的鱼类形成压力。由于食蚊鱼可生活于咸淡水,还可沿海岸线扩散到沿海江河中,会对生态位相似的本地鱼类造成相当压力,使土著种类生态位变动。食蚊鱼还会袭击体形比自己大1倍的鱼类。在华南,食蚊鱼已取代了当地的青鳉(Oryzias latipes)和弓背青鳉(O.curvinotus),成为低地水体的优势种。 ②影响生物多样性。食蚊鱼还对本地的蛙类、蝾螈 (Cynops orientalis David)等两栖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还可捕食桡足类、枝角类、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轮虫等,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影响水体水质。食蚊鱼通过捕食作用极大地降低了水体生态系统中轮虫、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种群的规模,使得浮游植物得到额外的增长,改变了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水体透明度,诱发不良藻类生长,影响水质。科学相关
鱼类的智力在动物界相对较低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科学家近日却发现鱼类能做一些简单的算数运算。日 食蚊鱼前,义大利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鱼类能够算总数不超过4的运算。此前人们都认为鱼类只能区分鱼群的大小。 雌性食蚊鱼 据英国媒体2月26日报导,这项研究是由义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表明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淡水鱼中的食蚊鱼能够从事4以内的数学运算。 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这种鱼能够有选择的加入有2只或者4只鱼的鱼群。 食蚊鱼的这种能力使得它们和6个月到1岁大的猴子以及人类婴儿的智力相同。帕多瓦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说:“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能证明鱼类有进行算数的能力。”此前在动物中只有类人猿、猴子和海豚具有算数的能力。 食蚊鱼是一种北美淡水鱼类。此前研究发现,雌食蚊鱼在受到雄食蚊鱼骚扰时,会躲到附近最大的鱼群中。帕多瓦大学研究人员依据这一行为倾向,测试食蚊鱼是否能区别数量相近的鱼群。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受测雌食蚊鱼置于中间的主水箱中。主水箱两旁还有两个侧水箱,分别装有两群数量不同的食蚊鱼。处于主水箱的食蚊鱼能看到两旁的水箱,当受到骚扰时,雌食蚊鱼会朝数量较多的鱼群游去。虽然由于水箱阻隔,它并不能真正加入鱼群。 研究结果表明,雌食蚊鱼最多能数到4。它们能区分有3条鱼的鱼群和4条鱼的鱼群,但不能区分有4条鱼和5条鱼的鱼群。鱼群内鱼的数量较大时,大鱼群和小鱼群的数量比例要大于2:1才能被食蚊鱼区分。 伦敦动物园水族馆馆长布赖恩·齐默曼认为人们低估了鱼类的智商。他说:“与它们整天在一起,我们已经很熟悉鱼类具有认识人的能力。它们能区分走过来的是饲养员还是普通游客。” 齐默曼告诉英国《卫报》记者,河豚和鳞鲀尤其聪明,它们会朝饲养员身上喷水,吸引饲养员去喂它们。鉴于这两种鱼都是从野生环境捕获,因此它们的吸引行为是后天习得。 食蚊鱼是一种勇猛的小鱼,其在背鳍的位置略带弓形,头部上翘,相对身体而言,它们的眼睛大。头和躯干覆蓋有大的鳞片,无侧线。雄鱼成体长约40毫米,雌鱼可达70毫米。 雄性食蚊鱼 食蚊鱼的传播来源于早期人们认为它们比土著鱼类更能捕杀蚊子的幼虫而得到推广。这种鱼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鱼类,一般发生在湖泊、港湾、航道和湿地。它们对生态的危害也正源于其高效的掠夺性捕食方式。 食蚊鱼雄鱼极具攻击性,其攻击其它鱼类,撕扯它们的鳍,甚至杀死它们。在其被推广后,非议随之而来,其并不能比土著鱼类消灭更多的蚊子,相反其造成了大量相似鱼类的灭绝。其捕食作用同样对当地浮游生物、昆虫和甲壳动物的结构造成了影响。食蚊鱼还是一些蠕虫的潜在寄主,这些寄生虫可能被传染给当地的鱼类。相关介绍
大弯食蚊鱼 大弯食蚊鱼是一类体型较小的银色淡水鱼,主要以食蚊子的幼虫为生。它们属卵胎生鱼,特点是雌鱼直接 食蚊鱼产下小鱼而不产卵。一般栖息在生长植物的池塘、湖泊和水流缓慢的溪流中。主要产于美国南方、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它们被许多国家引进,以控制蚊子的滋长,特别是那些容易传染疟疾的地区。食蚊鱼的食量很大,有时也会对当地的某些物种构成威胁。普通的大弯食蚊鱼呈银灰色,身上可能有黑色的斑点或者条纹。雌性大弯食蚊鱼一生都在不停地生长,体长一般可长到5~7厘米。雄性性成熟以后就停止生长,体长只有雌性的一半。 雌食大弯食蚊鱼每年可生产3~4次.每次可产下200多条小鱼。肚子里有小鱼的时候,雌大弯食蚊鱼的身体两侧会出现大块的黑色。小鱼一般产在靠海或者含盐分的水中。由于对水温不是很敏感,大弯食蚊鱼也适合于在家中饲养。 大弯食蚊鱼栖息在泉水流淌的河流中,现在只存活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西部的大弯国家公园里,属濒危动物。属于濒危动物的还有清溪食蚊鱼、美国的佩科斯河食蚊鱼、巴西的圣马科斯湾食蚊鱼。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