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北京都叫什么 北京的历史与现在
北京的历史与现在
市名

北京市(英语:Municipality of Beijing 汉语拼音:Běijīng Shì)[1]。
简称京,旧译Peking。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3分29秒。
全市南北跨纬度1度37分,东西跨经度2度05分。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辖区
18个。
北京共辖16个市辖区、2个县。
乡镇
全市乡镇级区划数为317个,共有134个街道办事处和183个乡镇(2007年,北京市民政局)[2]。
政府
北京市政府位于东城区正义路2号。
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
面积
全市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2007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9名,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其中市区面积1,368.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名)。
山地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8%。
海拔
全市平均海拔43.5米。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东灵山为北京市最高峰,海拔2,303米。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1,695万人(2008年,比上年末增加62万人,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6名),全市人口密度1,033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4名,次于澳门、香港、上海)。
其中户籍人口1229.9万人,外来人口46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4%。
市区人口1,012.3万(2007年,中国城市第2名,次于上海),人口密度7,398人/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出生率8.32‰,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3.4‰(2007年)。
民族
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80,384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84%(2007年)[3]。
全市95.69%人口为汉族,除汉族外,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人口均超过万人。
此外,人口在千人以上的还有壮族、维吾尔族、苗族、土家族、藏族。
宗教
北京地区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万,约占全市4%。
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北京现有宗教活动场所达100多处。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100000-102629[4]
电话区号
010(+86)
汽车牌照
京A(1996年之前)、B(出租车)、C(1996年)、E(1997年底)、F(2002年)、G(远郊区县机动车)、H(2004年4月)、J(2005年6月)、K(2006年8月)、L(2007年8月)、M(2008年4月)、N(2008年10月)、O (公安部门行政用车)、P(2008年12月)、Y(2008年,远郊区县机动车)[5]
方言
北京话(Beijing dialect)[6]
地区生产总值
10,488亿元人民币[7](2008年,比上年增长9%;中国省级行政区第10名,港澳台除外)。
人均GDP 63,029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2%;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名,次于上海,港澳台除外)。
人类发展指数
0.882(高,200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次于香港、台湾、上海、澳门)
市树
国槐、侧柏
市花
月季、菊花
北京(Běijī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
北京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华全国政治中心的理想所在。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过去的八个世纪里,不论历史是否悠久,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
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等数不胜数的古迹也为这座城市添加了更绚烂的色彩。
今日的北京,更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21家总部位于北京,高居全球第五[8];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等商务区更是北京对外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等建筑也成为了北京的现代符号。
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
[编辑本段]一、历史沿革
建于1420年的天坛是北京最为著名的古迹之一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
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
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距今70万年,北京猿人生活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
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
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
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
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
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
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
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
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
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
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出任,首都迁至北京。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
市名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
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
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编辑本段]二、地理环境
雨中的南锣鼓巷:胡同中的咖啡馆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北京平原。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为北京市最高峰。
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城市面积
北京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面积1041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8%。
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2007年全年平均气温14.0摄氏度(北京市气象局)。
1月-7至-4摄氏度,7月25至26摄氏度。
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
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常有暴雨。
曾经北京及华北春季多发沙尘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46天(2007年),比上年增加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4%。
北京气候平均数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9]: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平均最高气温 °C 1.8 5.0 11.6 20.3 26.0 30.2 30.9 29.7 25.8 19.1 10.1 3.7 17.9
平均最低气温 °C -8.4 -5.6 0.4 7.9 13.6 18.8 22.0 20.8 14.8 7.9 0.0 -5.8 7.2
降水量 毫米 2.7 4.9 8.3 21.2 34.2 78.1 185.2 159.7 45.5 21.8 7.4 2.8 571.9
太阳辐射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
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 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
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
大部分地区在2600小时左右。
年日照分布与太阳辐射的分布相一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
全年日照时数以春季最多,月日照在230-290小时;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当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一国之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蒙古高原的交接处,对于维持东北这一相对独立而又极为重要的地理区域与内地的联系、维持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北京位于渤海沿岸,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
最后,作为全国陆上交通总枢纽,北京与东南、华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都相当便利,京沪铁路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带,京广铁路则纵贯中国南北中轴线,同时又有京哈铁路贯穿东北。
找了那么多,多加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