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是什么 曹操真的是“反贼”吗?其实比刘备好多了,别再冤枉他了
曹操真的是“反贼”吗?其实比刘备好多了,别再冤枉他了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在如今的名声可谓是非常臭。大多数人都会说他是一个“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反臣,因为在他执掌大权的时候,汉献帝刘协几乎没有主政的权利。直到后来吞并袁绍,与东吴和蜀汉对峙都是出自曹操个人的政策取向。甚至后来他官至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夺取了汉朝政权。因此,他的名声在现在或许非常差,但是我们把态度放的客观点,曹操做的事真的是丧尽天良,不可原谅吗?其实不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听小V给您一一道来。

曹操
首先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东汉末年汉灵帝整日沉迷于酒色而不思朝政,朝中奸逆横行,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为了争夺权力而斗的不可开交,致使天下百姓连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直接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起义爆发后朝廷国库空虚,兵马不足。为了镇压起义平定叛乱,汉灵帝将军权和政权下放至各个州郡让他们各自组建军队抗击起义兵。起义虽然被镇压了,可是带来了一个更加严重的影响,那就是各州郡的势力得到了急剧膨胀,甚至出现了地方军队强于中央军队的现象。恰巧当时的皇帝也整日沉迷于女色之中,压根不管朝廷的事。
汉灵帝
为了继续扩张自己的势力,外戚大将军何进和皇帝亲信宦官十常仕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怎料意外发生何进死去,朝廷大规模军队一时间群龙无首,怎料半路杀出个董卓来。董卓是谁?手握20万西凉重兵的野心大军阀!他趁机进京后,利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强行废掉了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为新君王。朝廷文武百官纵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毕竟人家实力摆在那。
汉献帝
正当众人都哀声怨道的时候,只有曹操站了出来借了七星宝刀去刺杀董卓,这可是第一个敢正面迎战董卓的人。更何况当时曹操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心里想的可是整个大汉江山和天下百姓!虽然刺杀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种勇于反抗的精神是不容质疑的。更何况在刺杀失败后,曹操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借助好友袁绍的势力召集18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可是因为18路诸侯并不同心,而是各自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企图坐山观虎斗而做大自己的势力。所以这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之战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曹操这时候才知道靠别人没用,只能靠自己了。
刘备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曹操得以迎接汉献帝回许都。虽然汉朝名义上有汉献帝,但是其实很多诸侯都不太认同他了,只是碍于名声或怕引起群攻而暂时听从汉献帝的号角。曹操自然知道他们的小心思。便施行“奉天子而令不臣”的政策到处南征北战,平定真正的汉室反贼和不听从朝廷号令的诸侯。这是后很多人会喷曹操以下犯上,谋权篡位,其实我个人认为相比于刘备虚伪的“兴复汉室”的口号,曹操更值得尊重一点。毕竟曹操当时已经权倾朝野众望所归了。可是他并没有选择称帝,而是继续做他的魏王(魏国名义上和东吴一样,只是汉朝的附属国)。至于他的儿子曹丕后来推翻汉朝,这既是曹操始料不及的,也是曹操意料之中的。前者是因为曹操并未想称帝,后者是因为曹操留给曹丕的基业实在是太大了,大的皇帝想拦都拦不住。而刘备一方面,却打着兴复汉室的名义自己称帝,实在让人有些恶心。更何况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还有待考证。
曹丕称帝
综上所述,小V觉得曹操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虚伪与狡诈。最起码他的初心是好的。只是碍于那个动乱的朝代,对他个人的成长也是影响非常大的。
《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