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学习中医最迟而成名家的是谁

火烧 2023-04-15 22:19:01 1040
历史上学习中医最迟而成名家的是谁 中医历史上,不少自学成才的名家。其中,还不乏大器晚成者。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代表人朱丹溪,就是一个典型。他在《格致余论》序言中说道:“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

历史上学习中医最迟而成名家的是谁  

中医历史上,不少自学成才的名家。

其中,还不乏大器晚成者。

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代表人朱丹溪,就是一个典型。

他在《格致余论》序言中说道:“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

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震亨是朱丹溪的名讳,他因为母亲患“脾疼”之病,医生束手无策,而自学中医,那是他已经三十岁了。

明朝名医张景岳,名介宾,青年时候参军入伍,随军出征,当过军中参谋,戎马一生,看透功利,老年退伍后,才专心医学,潜心钻研,著书立说,成为温补派的代表人物。

历史上学习中医最迟而成名家的是谁

他的从医年龄,四五十岁已经开外了。

清朝名医徐大椿,字灵胎,因为家人多病,兄弟因为患病不治身亡,而深受打击,痛恨庸医误病,而愤然学医,自学成才。

他的学医年龄,要早于前者,但也是成年之后了。

汉代张仲景,被人尊称为“医圣”,幼年曾拜师学医,举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类似湖南省省长),就这样一个非全职医生,在其不惑之年,身居太守之职时,因瘟疫流行,死伤众多,愤慨于当时医生问病开药,不务正业,而发奋遍读医书,撰写《伤寒杂病论》,挽救众生,成为中医之圭臬。

他在书中自序中说道“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