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清正廉洁 宰相清正廉洁,从不收取别人礼物,皇帝对他说:你多少贪一点吧
宰相清正廉洁,从不收取别人礼物,皇帝对他说:你多少贪一点吧
在中国历史上,像刘瑾、和珅这样的贪官不少,其行为让后人唾弃,不管哪一个朝代的皇帝,都希望大臣脚踏实地做官,不做贪污受贿之事。通常来说,贪官最后都没有好下场,轻则革职查办,重则砍头抄家,留下千古骂名。唐朝宰相陆贽,是难得的德才兼备的重臣,而且他清正廉洁,从不收取别人礼物,以至于皇帝都对他说:你多少贪一点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且看陆贽其人其事,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十九岁就进士及第,称得上年少成名,不久后被任命为县尉。不知什么原因,陆贽得罪了上司,结果被朝廷免职,只好返回家乡居住。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有真才实学之人不会被埋没,陆贽拜访时任寿州刺史的张镒,并与他促膝长谈好几天。

他们谈话的具体内容无从知晓,只知道张镒用“奇才”二字称赞陆贽,认为他前途不可限量,并要赠给陆贽一大笔钱。陆贽对金钱不感兴趣,婉拒了张镒的好意。后来,在他人的举荐下,陆贽再次踏入仕途,只用了几年时间,因才华出众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可谓是平步青云。
唐德宗继位后,陆贽迎来仕途上的高峰,因为唐德宗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早在做太子时,就听说陆贽难得的人才,不重用他太可惜。于是,把陆贽调到京城,看他是否真有真才实学。近水楼台先得月,自从担任皇帝身边的近臣,陆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基本上都被采纳。
陆贽很快晋升为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成为唐德宗最为倚重的大臣,其受宠程度甚至在宰相窦参之上。另外,当陆贽得知窦参有不法行为,毫不犹豫呈报给皇帝,不给窦参留一点面子,从而彻底得罪了窦参。经过调查,窦参罪名属实,虽没有被问罪,却不能继续当宰相,窦参被罢免之后,唐德宗立即将陆贽就任宰相。
相权和皇权仿佛是天敌,皇帝重用宰相的同时,也会放着他,但唐德宗并非如此,对陆贽一场宠信,只要陆贽不在身边,就会觉得心神不安。有一次,由于发生叛乱,唐德宗带着陆贽逃离京城,结果二人走散了,唐德宗难过不已,哭了好几次,并对身边人说:“谁要能找到陆贽,朕就赏赐他千金。”可见陆贽在唐德宗心中的地位无人能比。
身为宰相,陆贽始终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大小事宜事必亲躬,连诏书都由他起草,劝皇帝广开言路、纳言改过,轻徭薄赋、招揽人才,并许下“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的誓言,堪称一代贤相。苏轼称赞道:“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意思是说,陆贽与张良、贾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唐德宗能够完全采纳他的建议和意见,或许可以重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只不过,由于陆贽太正直,不同流合污,得罪许多大臣,诬陷弹劾他的人越来越多,唐德宗开始疏远他,后来还把他贬到外地,无异于自毁长城。
陆贽不仅能力突出、敢于直谏,而且还出淤泥而不染,位高权重却能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唐德宗觉得陆贽太清廉,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告诉他:“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暗示陆贽收点礼物很正常,不要对自己太苛刻,陆贽一笑而过,并未听从皇帝的劝说,至死都保持清廉的作风,堪称人臣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