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如何认识和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火烧 2023-04-15 22:06:33 1066
如何认识和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如何认识和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一、认识和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1、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

如何认识和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如何认识和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认识和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1、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

3、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二、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了解完整的人类历史;

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如何认识和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认识真实的西方社会;

3、增强政治的分析能力;

4、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

5、提高现代的公民意识;

6、理解当代的民主进程。

西方政治思想史理性

你好,如果你说西方政治思想史,那倒可以去看书,如果说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理性部分,这样分解稍有难度。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政权可以称作是理性的政府,所以西方政治思想史跟理性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更何况历史是自然的,它超越了人类的认识观,所以不能用是否理性来衡量历史和自然。
如果你的问题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理性思想,那样还能够理解一下。首先,古希腊时期的理性是在神意指导下的一种认识和思想,它主要体现在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而确立人类阶级的划分,从而使奴隶主的社会地位更加稳固,使君权和父权得到更大的保障。西方的封建社会历史较短,缘于他们在哲学体系上的认识和发展,因为任何一种追本溯源的理论都会将人类社会最终指向自由和公平的状态之中,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也不例外,笛卡尔对于存在的认识正是基于这么一种理论之下建立的。当然,在那个时期的所有思潮中,主观理性主义占据了上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原因是理论超越了实践的发展,当所有的理论无法用实践来证明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理论没有一个牢固的基础,从而是一种空想的理论,如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中,只有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得到了实证,在美国得到较为完整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效果。而象卢梭提出的泛社会主义明显是一种空想的社会状态,欲想得到完全的平等,就等于建立了一种更不平等的体制。现在这么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最好的便证。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中,18世纪以后的理性思想为他们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从而使西方的社会、人文、经济等各方面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具体的代表人物如康德、边沁、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
总结一下。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理性思想就是: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体系;公平、公正、公开的行政和司法体系。
说得有点笼统,你要是想具体学习的话还得多看书,光是一两次谈话不能解决比较深奥的问题。

试述古希腊、中世纪、近现你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欧洲近代以前政治与宗教是紧密相连的。古希腊时期的社会生活中,神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希腊神话中居神和凡人一样,有思想,有欲求,有自己的爱憎喜怒。他们和凡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居住在高不可及的奥林匹亚山上,长生不死。根据希腊神话的记载,这些神在战争中会划分成不同的阵营,并且会插手凡人间的事务。所以希腊人的政治是和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在不同地域文明的早期都是相同的。上至国家大事(如对外战争)下至百姓生活中的小事(如私人恩怨的和解),希腊人都会通过献祭的方式来寻求神谕,期望获得神的保佑。祭祀在一个国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因为他们人们获取神的旨意都是由他们代为传达的。在古希腊的领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神庙,人们遇到困惑都会到神庙当中求神问卜,可见,由人类想象出来的神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古希腊早期社会的历史进程。到后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加深,神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略有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不用城邦表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如雅典人引以为豪的民主政治,通过几代具有民主政治的统治者的改革逐步确立起来,如斯巴达的尚武传统,生来体弱的孩子会被抛弃,男孩们成年后要被送到学校中学习各项技艺。所谓的中世纪历史一般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一段历史,这个年份的划分带有很大争论,也有人认为中世纪后期的历史是和文艺复习初期的历史叠加在一块的。中世纪一度被史学家们成为黑暗的年代,直到最近这个观念才开始发生转变。究其原因是因为欧洲中世纪是一个教权至上的年代。产生于东方的基督教在西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与基督教密切相关的。公元751年,伦巴德人攻克东罗马帝国意大利的拉文那行省,威胁到了教皇的统治,由于东罗马帝国忙于战争无暇估计,教皇不得不从当时的蛮族国家中寻求帮助,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矮子丕平自然成了教皇最佳选民。两人实际上达成了一项交易,教皇授予丕平罗马贵族的称号,丕平率领军队击退了伦巴德人并将攻克的领土献给教皇,从此欧洲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教皇国。信仰的征服是最好的征服,一个尚未开化的文明,谁掌握的信仰的权力,谁就扼住了国家的命脉。中世纪教皇的权力不断膨胀,甚至可以罢黜君主。随着几代教皇的改革教会的权力一度发展至顶峰,教皇成了整个欧洲的君主。教会发动东征,干涉别国政治,征收什一税,不断扩大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君主们自然也不能忍气吞声。德皇亨利四世因为主教叙任权问题,罢免了当时的教会格里高利,格里高利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力同样罢黜了亨利的教籍。等待亨利的是一系列内忧外患,诸侯们联合起来声称如果亨利不能获得教皇的原谅他们将另立新君,亨利不得不在冰天雪地里赤足去向教皇请罪,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辱”。教皇虽然最后原谅了亨利,但是亨利一脱离困境立刻一改往日温和的态度,发兵攻打罗马城,教皇在流离和孤独中死去。在此事件以后教会的权力就逐渐衰落了,皇权开始发展起来。16——17世纪,英国的君主宣称君权神授,并且解散议会。任何一种制度,当一方的权力膨胀到极点、缺乏制约的时候就必然会崩溃。于是光荣革命在英国爆发,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君主权力开始逐渐制约,在此之后欧洲国家陆续爆发革命,君主的权力和权威受到极大打击,封建制度一去不返。到现代很多欧洲国家的皇室仅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这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思想的传播有很大关系。总体来看,欧洲的政治思想史,就是一部由信仰走向理性,由宗教走向集权,由封建走向议会制的历史。
学识浅薄,看到这个问题就把自己平日所学和感悟整理了一下发了上来,希望能对楼主的问题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如何理解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 如何理解"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主流"

:ideahistory./Article.asp?articleid=158
看看这个吧~

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基本问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关于自然法思想。早在希腊古代自然哲学时,就提出“逻各斯”思想,要探索事物的规律。这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到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形成了系统的自然法思想。就是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这种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延续到后世。
人们把西方古代政治观归结为伦理政治观、整体政治观、自然政治观等,我们也曾这样提法。我认为这也反映了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特色,都是可以的。但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自从日耳曼人灭亡罗马之后,入主西欧大陆。从此欧洲开始进入中世纪。当时存在着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并存和融合。但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随着基督教势力的扩大,却发展成为人们观察一切问题的根据,一切意识形态的形式都从属于他。当然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无论是维护教权的思想,还是维护俗权的思想,都是从圣经中或基督教的历史上寻找依据。甚至于“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
需要提出的是,尽管神学世界观笼罩了西方中世纪,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远自古代 流传下来的政治思想传统,如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思想也都以不同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的。
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个政治观基本是从十五、六世纪开始,而形成于十七、八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权利观念在西方产生于古代的希腊罗马,特别是罗马法时期。然而作为一种政治秩序产生的基础的观念则是近代的事。
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就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国家。后来,更进一步与权利结合起来,提出“天赋人权”观念。就是说,每一个平等的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人们为了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政治秩序。这种观点,就是权利政治观。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代替教条和神权的是人权,代替教会的是国家。以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由教会批准的,因此曾被认为是教会和教条所创造的。而现在这些关系则被认为是以权利为根据并由国家创造的。”因此,“权利和权力”问题,即如何运用公共权力实现、保护人的天赋权利问题就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中心问题。
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十七、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纷纷指责、揭露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是“毁灭”、“摧残”人性的制度,是不符合理性要求的。从而提出各种取代封建社会的符合理性要求的理想制度。在他们看来,人们应该在理性(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国家)。虽然每个思想家关于人权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包括了生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都把保护个人财产权看成首要的权利。虽然每个思想家设想的政治体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大体上都提出了民主和法治的主张。
这时的先进思想家们的目的是在于反对封建神学所宣扬的启示和专制制度,排除外界所加给人们繁重的枷锁,强调人的内在力量,从而引申出人的天赋的权利(自然权利),重新构建社会。然而他们却不顾历史的发展变化,而把“人性”和“人权”说成是“永远和到处同一的”抽象物。同时他们也是从抽象的推理出发,把市民社会看成是个人活动的园地,国家是通过协议(契约)而结成的公民个人联合体,把自己所设想的政治体的形式看成唯一合乎理性的组织。
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这时,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近代的国家,许多国家也开始实现“产业革命”,向工业化过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理性的王国”并不理想,特别是对广大劳动群众,并未带来“人权”的许诺,得到“幸福”。这时在政治思想上明显地出现了分野和对立。
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开始摆脱了“理想”,面对现实,从理性主义转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为了更加巩固和完善已建立起的政权,在十九世纪时主要是提出各种改革方案,为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而出谋献策;而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政治制度的日趋完善,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研究和规范政府行为成为政治思想的主题。这个时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已从探讨国家应该是怎样(应然)变为说明现实政权“是”(实然)怎样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秩序,“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另一方面,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的无产阶级业已逐步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在思想上他们不仅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最后,终于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科学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他为无产阶级提出了完整的实现自身以及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后来,列宁更进一步结合世界新发展和俄国的情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
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有了急遽发展,世界格局有了新的变化。西方世界在经济上有了新的进展,走进了所谓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关于自然法思想。早在希腊古代自然哲学时,就提出“逻各斯”思想,要探索事物的规律。这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到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形成了系统的自然法思想。就是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这种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延续到后世。
人们把西方古代政治观归结为伦理政治观、整体政治观、自然政治观等,我们也曾这样提法。我认为这也反映了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特色,都是可以的。但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自从日耳曼人灭亡罗马之后,入主西欧大陆。从此欧洲开始进入中世纪。当时存在着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并存和融合。但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随着基督教势力的扩大,却发展成为人们观察一切问题的根据,一切意识形态的形式都从属于他。当然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无论是维护教权的思想,还是维护俗权的思想,都是从圣经中或基督教的历史上寻找依据。甚至于“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
需要提出的是,尽管神学世界观笼罩了西方中世纪,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远自古代 流传下来的政治思想传统,如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思想也都以不同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的。
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个政治观基本是从十五、六世纪开始,而形成于十七、八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权利观念在西方产生于古代的希腊罗马,特别是罗马法时期。然而作为一种政治秩序产生的基础的观念则是近代的事。
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就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国家。后来,更进一步与权利结合起来,提出“天赋人权”观念。就是说,每一个平等的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人们为了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政治秩序。这种观点,就是权利政治观。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代替教条和神权的是人权,代替教会的是国家。以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由教会批准的,因此曾被认为是教会和教条所创造的。而现在这些关系则被认为是以权利为根据并由国家创造的。”因此,“权利和权力”问题,即如何运用公共权力实现、保护人的天赋权利问题就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中心问题。
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十七、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纷纷指责、揭露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是“毁灭”、“摧残”人性的制度,是不符合理性要求的。从而提出各种取代封建社会的符合理性要求的理想制度。在他们看来,人们应该在理性(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国家)。虽然每个思想家关于人权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包括了生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都把保护个人财产权看成首要的权利。虽然每个思想家设想的政治体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大体上都提出了民主和法治的主张。
这时的先进思想家们的目的是在于反对封建神学所宣扬的启示和专制制度,排除外界所加给人们繁重的枷锁,强调人的内在力量,从而引申出人的天赋的权利(自然权利),重新构建社会。然而他们却不顾历史的发展变化,而把“人性”和“人权”说成是“永远和到处同一的”抽象物。同时他们也是从抽象的推理出发,把市民社会看成是个人活动的园地,国家是通过协议(契约)而结成的公民个人联合体,把自己所设想的政治体的形式看成唯一合乎理性的组织。
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这时,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近代的国家,许多国家也开始实现“产业革命”,向工业化过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理性的王国”并不理想,特别是对广大劳动群众,并未带来“人权”的许诺,得到“幸福”。这时在政治思想上明显地出现了分野和对立。
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开始摆脱了“理想”,面对现实,从理性主义转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为了更加巩固和完善已建立起的政权,在十九世纪时主要是提出各种改革方案,为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而出谋献策;而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政治制度的日趋完善,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研究和规范政府行为成为政治思想的主题。这个时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已从探讨国家应该是怎样(应然)变为说明现实政权“是”(实然)怎样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秩序,“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另一方面,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的无产阶级业已逐步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在思想上他们不仅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最后,终于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科学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他为无产阶级提出了完整的实现自身以及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后来,列宁更进一步结合世界新发展和俄国的情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
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有了急遽发展,世界格局有了新的变化。西方世界在经济上有了新的进展,走进了所谓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习题

楼主,你的问题过多了,建议一个一个地提,你将整个试卷贴出来,似乎略显不妥,这样的试卷对政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少要花两个小时。
提问也应该说清楚,A类是名词解释,B类是简答题,C类是论述题

简述西方静物画发展的基本线索

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如其中以独幅画方法描绘的花卉。若以动物画来看,则爱琴美术中已有独立的壁画作品,如《海豚图》、《羚羊图》、《怪兽图》等等。至迟在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它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绘画形式。在古罗马帝国时期,静物画可能已经比较普遍,在庞贝城遗址所留存的壁画中,就有不少独立的静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如《桃子与玻璃瓶》、《器皿、鸡蛋和猎物》、《水果盘与双耳尖底瓶》;动物画有《树与蛇》、《花丛中的鹭鸶》、《鹭鸶与蛇》等。从技巧方面看,当时主要使用明暗造型手法,能够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对构图、空间、透视的处理也有一定的认识。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可惜的是这个时期没能延续下去。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美术的兴起使作为独立绘画门类的静物画、动物画基本绝迹,只有某些静物、动物形象作为宗教画中的象征物或背景点缀而存在。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肯定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当时的艺术开始关注和表现人的生活和生活环境,于是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在17世纪再度兴起并正式成为西方绘画的重要样式。一般认为欧洲近代最早的静物画,是意大利画家巴尔巴里在1504年所作的《静物:鹧鸪与铁臂铠》。到17世纪,静物画在意大利和北欧(主要是荷兰、佛兰德斯)渐趋普遍。17世纪的静物画以荷兰画派最具成就,不仅静物题材多样,而且描绘细腻、华丽、精美、质感极强。主要代表画家有J.D.de海姆、P.克拉斯、W.考尔夫、A.van贝耶林等。如果说17世纪的荷兰画派是欧洲静物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那么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作品则代表了静物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把静物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以往不被人们注意的形象上——朴实、简单的厨房用具和食物,把极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18、19世纪,静物画获得广泛长足发展,产生了无数的佳作,风格也日趋多样。另一方面,静物画还成为画家练习技巧和学院美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得到普及。
从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开始,静物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塞尚在静物画创作中追求绘画的形式语言美感,开拓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天地。并且启迪了西方现代艺术追求形式创新的新方向,开启了现代主义之门。其后,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主义流派进一步发展了静物画创作的新形式。

怎样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马克思初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明确地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

谈谈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发展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也就是黑夜与白昼交替一样,是那么得自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