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出良驹 百乐知良驹的百乐是什么朝代的人?
百乐知良驹的百乐是什么朝代的人?
不是百乐,是伯乐。
伯乐善识千里马。
他是春秋时代人物。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是古代春秋时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伯乐相马
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
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
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

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
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
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
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
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
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
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
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
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
《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
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