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长江新区黄了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及其失败原因

火烧 2023-01-09 19:42:40 1084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及其失败原因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及其失败原因1658年,清军三路进兵西南,南明由于刚刚发生孙可望内乱不久正在内部整顿军事时期,再加上孙可望给满清出谋划策以及行军地图、孙可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及其失败原因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及其失败原因

1658年,清军三路进兵西南,南明由于刚刚发生孙可望内乱不久正在内部整顿军事时期,再加上孙可望给满清出谋划策以及行军地图、孙可望现身说法招降原来忠于孙可望的部队等作用,使得南明战败,永历朝廷形势危急。郑成功见清方主力集中于西南,认为这是扩大以自己为首的东南抗清基地的大好时机,决定率领主力乘船北上,展开长江战役。郑成功的这次入长江大举进攻南京,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据他所得到的情报,满清主力除留守北京以外,已开赴云贵一带,驻防南京一带的兵力非常薄弱,其中满八旗只是昂邦章京喀喀木带领的少数部队;

2,他从内地复明志士魏耕等人提供的消息中得知江南各地汉族官绅士民反清的潜在势力还不小,判断以优势兵力大举展开长江战役,必将收到远近来归的效果;

3,江南是全国财政的主要来源之地,又是全国的腹心之区,一旦夺得该地,不仅将使明、清在经济实力上发生逆转,而且攻克南京之后趁势收取长江中下游,将造成清朝统治区南北隔断,为下一步用兵创造有利条件;四,朱元璋是以南京为基地完成统一大业的,南京在明代先后是京师和留都,尽管满清在1645年将其改为江宁府,但在相当多的人们心目中这里仍然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之一。

因此,在郑成功等人看来,攻下南京,收取长江中下游各地,复兴大业将由出没海岛之间移到龙盘虎踞的城市,明清相持的局面将大为改观。郑成功为此出动了三千多艘船舰、10万兵力,一路沿长江攻来,斩杀不少清军。1659年6月26日,先锋张煌言带领的一支为数不多的舟舰已进抵南京城下;此前在南京方面满清官员的一再求援下,满清把进攻贵州的一部分满八旗兵在梅勒章京噶褚哈、玛尔赛、吐尔玛率领下由荆州乘船40艘到达南京,增强防守力量,这支由贵州返回的清军数量有限,本是因出征日久由他部替换回北京休息的军队,大部分没有携带战马、盔甲,作战能力比较有限,所以他们来了之后,满清方面依然实力不足。而6月24号,郑军主力也占领了离南京尽在咫尺的镇江。此时,郑成功本应派主力登陆,直趋南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攻城;即便一时拿不下来,也应切断清方援军入城的进路。结果郑成功在24日占领镇江后,行动变得非常迟缓,而且决策错误百出。主要错误如下:

长江新区黄了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及其失败原因

1,搞什么阅兵典礼,自以为武力强大而想着凭借武力而迫使南京的满清当局投降,想着不占而屈人之兵的美梦。

2,放弃陆路进攻而选择水路围困南京。镇江距南京不过百里之遥,如果由陆路直趋南京,快则一天,至迟两天内可达;按张煌言的说法,“虽步兵皆铁铠,难疾趋,日行三十里,五日亦当达石头城下”。其实,郑军中身披重铠的“铁人”不过5000(也有说是8000),其他绝大多数军队携带装备较轻,决不至于一天只走三十里。而后来所谓“不习水土”、“炎暑酷热”,但同以辽东和北方人为主组成的清满、汉军队相比,这根本就是推卸责任的说辞。至于正逢大雨,不利陆路行军,更是一种借口,因为满清援兵由上海、杭州等地赶赴南京,路程要远得多,竟然在决战以前进入南京。

3,水路进军的结果是,郑成功军队乘海船形体巨大,逆水而上,又不顺风,靠纤挽而行,走了10天(7月初9)才到达南京仪凤门下。作战兵将既然是乘船而来,应该不致旅途疲劳,进抵南京之后稍事部署即可发起攻城。可是,郑成功仍然慢吞吞地动作,在搞什么拜祭明太祖,哭奠列宗等无关紧要的东西。从7月12日部署“围城”安营扎寨,到24日全军败退,竟然没有组织过攻城。这只能说明郑成功是自以为自己武力强盛,想着靠围困就能迫使当地满清官员投降。

4,被此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居然相信诈降。见对方势大,南京城内的满清水师提督管效忠派人来纳款伪降,说什么给个30日,然后投降。郑成功居然相信了。这与其说是满清方面的郎廷佐、管效忠和在南京的满洲将领合谋用诈降愚弄郑成功,倒不如说是郑成功陶醉于瓜州、镇江两战胜利和大批州县的望风来附。他的一些作为使人不禁想起宋襄公之仁,完全忘记在满清兵力总体比自己强大得多,轻易许诺的一个月时间内必然造成两种后果:敌方在兵临城下的态势下不仅不会松懈防守意识,而且可以从容调兵遣将,部署反击;己方孤军深入,利在速战,弃此不图,锐气将逐渐消磨。

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满清等到援军来了之后,郑成功必然失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