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16首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小学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春日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学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辛弃疾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宋)扬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第十二册:卜算子咏梅md1961年12月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菩萨蛮大柏地md1933年夏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采纳为满意回答吧~~~打字很辛苦的。。。
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
1.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译文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
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2.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注释
1.此地:指易水岸边。
2.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3.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4.人:指荆轲。
5.没:死,即“殁”字。
6.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3.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1.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2.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3.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4.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5.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6.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往,去。
3.:扬州的旧名。
4.: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5.: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6.沿江顺流而下。
7.只。
8.:天边。。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5.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 不适:不悦, 不快。
译文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6.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1.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7.乞巧
唐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2.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3.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8.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 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2.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3.小扣:轻敲。
4.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译文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9.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10.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1.嫦娥:神话传说中月中仙女。相传她是本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入了月宫。事见《淮南子·览冥中》及高诱注。
2.云母屏风: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烛影深: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将尽。3.长河:银河。渐落:渐渐西沉。晓星:晨星。沉:落。
4.应悔:定会悔恨。偷灵药:指偷长生不死之药。
5.夜夜心:因为孤独而夜夜悔恨。
译文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11.绝句
南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12.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2.“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3.“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13.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14.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郭:外城。
2.一:助词,加强语气。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来比喻远行的朋友。
3.征:征途。
4.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5.兹:此,现在。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译文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15.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16.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1.有约:即邀约友人。
2.家家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译文
梅雨天里的雨下个不停,青草从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邀约的朋友怎么还没有来呢?已经过夜半了,怕是不会来了,我百无聊赖地闲敲着棋子直至灯花落尽。
17.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2.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陆贾《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18.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护田:保护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将:携带。绿:指水色。
3.排闼:推开门。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19.画眉鸟。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1.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2.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3.金笼:镶金的鸟笼。
4.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5.始知:现在才知道。
6.不及:远远比不上。
译文
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20.题临安邸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邸:官府,官邸。
2.休:停止、罢休。
3.直:简直。
4.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6.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10首有哪些?
《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乞巧》
唐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 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八年级下册 语文 必背古诗
赠从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台歌,终南别业,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登飞来峰,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这是后面的十首)
课本里要背的有:饮酒5,行路难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 潼关怀古
就这么多了,绝对正确~!

小学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5首
题西林壁、江南好、忆江南、登飞来峰、塞下曲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10首
1.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乐游园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5.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7.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年级必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
三年级上册
2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色彩”《语文天地》读背)
30、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3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声音”《语文天地》读背)
32、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祖国在我心中”《语文天地》读背)
3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塞北江南”《语文天地》读背)
3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成长的经历”《语文天地》读背)
35、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9“幻想和想像”《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36、元旦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2“过年”)
[本册共9首]
三年级下册
37、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礼物”《语文天地》读背)
38、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春天的脚步”《语文天地》读背)
39、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0、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奇妙的石头”《语文天地》读背)
4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42、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7“特产”读背)
4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书信”《语文天地》读一读)
[本山共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