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昆明西山诡异 昆明的西山是分手圣地有这个传说吗

火烧 2022-01-12 00:05:31 1220
昆明的西山是分手圣地有这个传说吗 昆明流传 如果男女朋友一起去爬西山,最后结局是分手 以下转自风之未端博客: 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在任何媒体上公布过,但坊间言之凿凿,直到前不久有网友在彩龙网论坛上发帖求证

昆明的西山是分手圣地有这个传说吗  

昆明流传 如果男女朋友一起去爬西山,最后结局是分手 以下转自风之未端博客: 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在任何媒体上公布过,但坊间言之凿凿,直到前不久有网友在彩龙网论坛上发帖求证,引得回帖无数。

由此,风之末端自不量力,对此传说来做一番考据。

西山峰峦起伏,在昆明市区看过去,恰似一位美女仰卧于滇池之滨。

在古代,有人称之为卧佛,诗人郭沫若就写道“睡佛云中逸”。

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西山是一位“睡美人”,甚至称西山为“美人山”。

这样美丽的山峦,自然产生了各种民间传说。

在关于西山的各种传说中,围绕爱情的传说占了大多数。

不管这些爱情传说中女主角的身份是公主、村姑还是农妇,其结局都是和情人分离,泪水化成五百里滇池,人最后倒下,化成睡美人——西山。

其实,在过去的时代,由于封建社会的长久统治,男女之间的自由爱情总是受到各种阻挠,人们对此充满了美丽的向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各地的“望夫石”,无不寄托着这种理想。

然而,这些爱情悲剧的传说,却让人叹息怅惘。

正如当年邓拓写下的诗:“卧佛化身睡美人,满腔热血洒红尘。

海枯石烂情无尽。

天长地久恨不泯……” 所以,对于情侣来说,西山的这些传说,在人们心里不自觉地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认为西山有“情人分手”的寓意。

再者,站在西山上,俯瞰滇池,腋下生风,缥缥缈缈,令人顿生超脱红尘之意。

这也是千百年来,众多寺观选址西山的初衷。

在佛教传说中,西方象征着极乐世界,西山本就在昆明西方,又有如此风景,自然是弘扬佛法的天生宝地。

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佛法存在着一定的误会,认为佛法会让人看破红尘,抛弃感情。

甚至因为民间口语里,“驾鹤西归”一类的词语,对“西方”也形成了一定的忌讳。

例如:老昆明人在打麻将的时候,四个人不能同时打出“西”这张字牌,认为这不吉利。

以上这些认识都不正确,佛家遵守的道德标准之一“利乐有情”就是要使佛法利益众生,对人要有感情,使人们欢喜、快乐。

在昆明的一家婚纱摄影店里,就有一位昆明当代高僧为新婚夫妇题写的“天长地久”四个大字,祝福新人。

而西方这个方位,在这里说来本来就是一个寄托着美好向往的方向,这些衍生出来的忌讳未免太没有根据了。

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一下昆明的历史,你会发觉西山还真的和爱情有些关系,例如,从古至今的昆明流传的“三月三,耍西山”的民俗,就是杜甫《丽人行》诗中说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那个三月三。

在中国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

大家在这一天沐浴熏香,男男女女到河边唱歌找对象,《诗经》里面就收有当时的情歌歌词。

但在中国的中原地区。

昆明西山诡异 昆明的西山是分手圣地有这个传说吗

这个节日后来就慢慢消失了。

风之末端个人认为这与中原封建礼教的兴起有关。

而在昆明至今流传的民歌《耍山调》,正是昆明这个边疆地区,鲜受封建礼教影响的青年男女在西山上对山歌小调,互相认识、恋爱的证明。

在昆明西山上,还有一处爱情的象征不为世人所知,那就是西山上,太华山顶气象站里的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得测候所”旧址。

这是1936年,陈一得(1886—1958),这位中国及云南的气象学先驱所建的气象测候所。

作为先驱,陈一得所走过的路自然是筚路蓝缕。

但是,在他的奋斗过程中,始终有他的妻子刘德芳的一路呵护。

刘德芳,是测候所的第一个“小工”兼陈一得的助手。

而这段爱情的辉煌写照,是陈一得观察昆明天象后所绘制的一幅《恒星图》,由妻子刘德芳一针一线绣成了一幅刺绣。

至今,这幅饱含着爱意深情的科学教材、历史文物还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而陈一得夫妇的合葬墓也在“一得测候所”之侧,让后人为他们完美的爱情感慨万分。

正是因为这些,西山这座美丽的山峦,恰恰饱含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爱情的赞美。

“情侣去西山就要分手”这种说法,在当代,以其说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迷信,在风之末端眼里,还不如说是现代社会里,现代人情感变化速度加快的一种反映。

而当我们面对西山自古以来的爱情传说和一系列事实,怕是应该好好对比、思考我们自己对爱情的态度。

或许,这才是西山在爱情问题上对我们的真正启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