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意思 一毛不拔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1-04-24 05:17:38 1164
一毛不拔详细资料大全 一毛不拔,汉语成语;拼音:yī máo ù á,释义:是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基本介绍中文名:一毛不拔外文名:u willi g

一毛不拔详细资料大全  

一毛不拔,汉语成语;

拼音:yī máo bù bá,

释义:是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意思 一毛不拔详细资料大全

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基本介绍

中文名:一毛不拔外文名:unwilling to give up even a hair拼音:yī máo bù bá释义: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构词:主谓式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出处:《孟子·尽心上》、《列子·杨朱》 成语,拼音,引证解释,成语辨析,成语典故,原文1,译文,解析,原文2,译文,解析,原文3,译文,成语故事,

成语

一毛不拔

拼音

yī máo bù bá

引证解释

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燕丹子》卷中:“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 一毛不拔。’” 宋苏轼《答陈季常书》“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自注:“缺口镊子者,取 一毛不拔。”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二回:“ 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间常 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他从徽州请了我出来,住了半年,我说:‘你要为我的情,就一总送我二三千银子。’他竟一毛不拔!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 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清·袁枚《新齐谐·铁公鸡》:“ 济南富翁某,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 一毛不拔也。” 《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里面,白吃白喝。” 洪深《贫民惨剧》第三幕:“他姑妈姑丈有钱,藏起来,一毛不拔,出门洋车都舍不得坐。”

成语辨析

一毛不拔和“爱财如命”都形容极其吝啬;“爱财如命”含有“极其贪婪”的意思;一毛不拔没有;一毛不拔含有“自私”的意思。“爱财如命”没有。 成语正音:毛,不能读作“mǎo”。 成语辨形:拔,不能写作“拨”。 近义词: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反义词: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其实不贬义) 歇后语:上等牙刷;凉水煺鸡;铁公鸡 一毛不拔

成语典故

原文1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杨子奉行‘为我’,拔根汗毛就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墨子提倡‘兼爱’,(哪怕)从头到脚都受伤,只要对天下有利,也愿干。子莫持中间态度,持中间态度就接近正确了。(但是,)持中间态度而没有变通,也还是执著在一点上。执著于一点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它损害了道,抓住了一点而丢弃了其他一切的缘故。”

解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反对战争。杨朱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杨朱答:“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原文2

杨朱:“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杨朱篇》

译文

杨朱说:“损一毫而让天下得益,这事情不能做;而集合天下所有利益于一个人,更不行。只要每个人的利益不受损失,那天下自然安定,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 同样引用上文中,墨子的学生禽滑厘询问杨朱的《列子·杨朱篇》原文: 墨子的弟子禽滑离问杨朱:去子体之一毛而济世,汝为之乎?
杨子曰:一毛不足以济世。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
对禽子之问,杨子不屑回答。其弟子孟孙阳反问道:若侵肌肤而予万金,子为之乎?
禽子曰:为之。
孟孙阳又曰:若断一肢而得一国,子为之乎?
禽子默然。
孟阳孙又曰:若枭首而得天下,子为之乎?
禽子哑口无言。
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肢。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肢。一毛固一体万分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杨朱及其弟子之论,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解析

杨朱的意思是天下的整体利益是由无数个个体利益组成的,你今天割掉一个个人利益,明天割掉一个个人利益,最后天下的整体利益自然就无法保证了。另外,杨朱还非常强调集天下的整体利益全部供养给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组织),这是非常错误的事情(可能是华夏最早的反集权反独裁思想吧)。 只有保证所有的个人利益,最后才能保证最后天下的整体利益,所以每个个人都要有一毛不拔的精神!当然有些品德高尚的人,愿意不计自身利益,奉献大众这是值得肯定的。这里杨朱只是反对那些不断的侵害他人的利益而满足自己或某个组织的利益,而喊出”一毛不拔“的口号。大家不要被弄错了。 其实杨朱表面是与墨家针锋相对,在实质上是法家的头号死敌。
杨子有一套完善的克制法家的措施,杨子曰: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位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杨朱认为,如果欲望有利于我保全自己,就提倡。如果欲望容易被统治者利用,就要压制。不贪财,不贪名,不处军旅,不入危城,不为君主尽忠。
而法家则是通过赏赐和诛杀,使人民致死为君主尽忠。杨子可谓气死法家。
最后,韩非亮出了撒手锏,《外储说右上》有曰: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除之!你即使没有违法,但不为君主致死尽忠,你就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将你铲除则是替天行道。(韩非对老子之道的理解:君主为道,臣民为万物,万物循道而生,循道而死。)
在诸子百家中,都维护君主统治,但却有所质的区别:
法家——唯君,无民。法家显然是君本位思想,处处为君主利益计。
道家、儒家、墨家——为民,尊君。墨、儒、道虽然是民本位,但起码是维护君主统治。
而杨朱与法家争锋相对——无君,唯我,为天下所有人,而不为君主一个人。
为什么焚书坑儒,唯独杨朱学派的著作全部灭绝,这绝非偶然。原因有二:一是杨家学派是法家的头号死敌。二是杨家弟子都珍爱生命,不以外物而伤其身。断不会冒生命危险而私藏本学派的著作。在这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杨家学派著作必然在焚书坑儒中全部焚毁。

原文3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shēng)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语出《笑林广记》

译文

有一只猴子死去,到阴间见了阎王,请求下辈子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想要做人,必须把你的毛拔光。”于是喊夜叉来拔。才拔了一根,猴子不能忍受,大声叫起来。阎王笑着说:“看你一根毛都舍不得拔,还怎么做人呢?”

成语故事

墨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史称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同一时期,还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他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别人进行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下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拔不拔? 杨朱回答: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声了。 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朱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下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提倡爱世上所有的人,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民间故事二: 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 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 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 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 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 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他说: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