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风流人物都有哪些 古代的有风流人物简介
古代的有风流人物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生于西元181年4月14日,卒于西元234年8月28日,享年54 岁。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西元181年),诸葛亮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
其父诸葛圭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亮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十四岁时,因家乡兵患频繁其兄诸葛瑾逃往江东,他也同弟弟诸葛均跟着叔父离开家乡,到豫章(今江西南昌)避难,后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
建安二年(西元19 7年),玄病故。
17岁的诸葛亮就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躬耕垄亩,隐居下来。

从此,耕作之余,他博览群书,深交密友,精研兵法,静观时势,深思治策。
虽隐居,却以博学多才,远见卓识,胸怀大志而受到世人器重,被称为“卧龙”。
建安12年,刘备在屡遭挫折之后,思贤若渴,经谋士徐庶推荐,冒严寒,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坦诚表露志在削平群雄,扶正汉室,统一国家。
亮见刘备志大意诚,便把自己在隆中长期精心谋划的计策献出。
刘备高兴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遂“出山”辅助。
从此,他登上政治舞台。
在长达27年的丞相生涯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安十三年七月(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之后,挥师南下,长驱直入,直指刘备。
在当阳的长坂坡大败刘备。
顺江而下,想一举扫平江东。
此时,孙权持观望态度,诸葛亮分析当时的严重形势,主张联孙抗曹,以成大业。
并亲往柴桑会见孙权,陈述利弊,舌战群儒。
孙权折服,当场结盟。
立即命周瑜等率水军三万,与刘备联合,拒曹军于赤壁,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赤壁之战”。
之后,亮助刘备乘胜攻占荆州,再取益州。
建安26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亲任丞相。
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
厚黑大全里面的东西给楼主参考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
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维妙维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
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
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
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
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候,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