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块大洋在当时的购买力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多少

火烧 2022-05-24 18:20:21 1392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多少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相当现在700多元。一块壹元的大洋等于七钱二分白银,相当是银一两。有的人说相当现在700多元。那时候有100块大洋就算中产阶级了。鲁迅在北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多少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相当现在700多元。

一块壹元的大洋等于七钱二分白银,相当是银一两。

有的人说相当现在700多元。

那时候有100块大洋就算中产阶级了。

鲁迅在北京买套四合院是八百多大洋。

现在的北京一套四合院要上亿了。

民国初期,三块大洋可以买一头耕牛。

扩展资料:

大洋的历史:

民国初年的中国货币是两、圆并用。

因为各银圆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

而由不同的银圆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

直至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圆,才规定所有交易及结账以圆为单位。

一块大洋在当时的购买力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多少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国际银价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中国经济。

特别是美国在1934年推出的《购银法案》令国际银价上升,导致中国银根短缺、利率急升。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定货币(即法币),同时收回银圆。

银圆于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

直至1948年金圆券风暴后,银圆曾一度在1949年7月起再被起用;中华民国政府并短暂发行等同于银圆的纸币,称银圆券。

随着中华民国政府撤出中国大陆,数个月后,银圆及银圆券均在中国大陆进入历史。

参考资料:大洋 (中华民国时期货币的别称)  百度百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