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左拾遗 杜甫官位杜拾遗的由来 杜甫是如何值夜班的?
杜甫官位杜拾遗的由来 杜甫是如何值夜班的?
杜甫
杜甫一生在官路上是相当坎坷的,他在长安北漂多年,到了44岁才找到一份看管军火的工作,不久后才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征求来了一份拾遗的官位,这是他一生中最拿得出手的职位之一。

杜拾遗
这职位虽然不高,《唐六典》记载,左拾遗,从八品上,按照八品的级别对待,但职能不容忽视,皇帝有什么想不到的事情,遗忘的事情,拾遗官可以把这些事情直接向皇帝提起来,要么写一封奏章,呈上去,要么建议文武大臣在朝堂上公开辩论。 杜老师的这个职位来之不易。可以说是用生命换来的。想当年杜老师在长安北漂十年,44岁时才找到一个看管军火库的工作,他一肚子的学问和满脑子的志向,换来的就是拿着一串钥匙,在军火库周围晃来晃去,真够杯具的。 没多久,安禄山叛乱爆发,杜老师将杜太太以及杜公子杜小姐安置在陕西羌村,自己则单枪匹马去找唐朝,虽然他很想念老婆,想象杜太太在月光下的“清辉玉臂寒”,但还是找工作要紧,可惜他眼神不对,认不清路线,一脚踏入安禄山大军的阵营,被活捉了,据说还和大诗人王维关在一个大院子里。这时候,职位低也有它的好处,王维老师职位高,目标大,被死死地看守着;老杜吗,虽然哭哭啼啼写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但事情没有他写的那么严重,因为安禄山的叛军实在没有必要为一个军火库的保管投入看守的成本,所以,那一段时间,杜老师还是有行动自由的。 公元757年的四月,好消息传来,郭子仪的大军打到了长安城北边,杜老师还挺机灵,马上刺溜一下从长安金光门逃出去,也算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居然胆敢穿过两军的交火地段,一脚深一脚浅地找到了李亨,见到唐肃宗时,浑身上下衣服没一块完整的。当年五月十六日,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从此,我们的杜老师有了一份跟自己的学问还算配得上的职位,接下来的工作情形怎样呢?
这次上朝时间还挺长的,一直耗到傍晚时分。本来据说朝参一般在十一点左右就结束的,那天可能议题比较多,因此下班晚了。 杜老师讲了下班情形,那情形还挺美的:“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文武百官退朝了,大家都走在浓密的一树一树的花下面,各自分散回到自己衙门里,但居然有人因为柳树成荫,居然临时有点迷乱,找不着回部门大院的路。大明宫绿化不错,宋朝人编的《文昌杂录》交代:“唐殿廷多种花柳”。 走在花丛柳林中,杜老师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心情有些低沉,抬头看,楼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把城墙浸湿了,低空中的云朵离宫殿已经很近很近了——“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 看样子没头一天晚上那么激动了,那股一个晚上问若干次时间的热情去哪里了?杜老师此时此刻正找了个没人的偏僻地方,把自己用热情和才华写的奏章,一把火烧了——“避人焚谏草”,这是为什么?或许杜老师当时并没有这么做,而只是心里有这么个想法。
“骑马欲鸡栖” 其实很简单,就是咱们的杜老师想学习古人建功立业不留名的品德,将写给皇帝的书信烧掉,做好事不留名,这在当时是一种美德,但从后来看,烧掉一些历史文献,那可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过,杜老师情绪低落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最后杜老师自己交代清楚了:“骑马欲鸡栖”。骑着马儿,看到回到鸡窝里的鸡——其实是产生联想,大明宫哪里有鸡窝呢——忽然生起羡慕的感觉,明白啦,原来不是杜老师心情不好,而是杜老师累了,前一晚就没睡好,上班又早,下班又迟,过度兴奋导致过度疲劳,46岁的杜老师精力肯定有点不济,因此就羡慕起回到窝的鸡。 累并兴奋着,看来这也是以杜老师为代表的唐朝上班族的精神状态。 杜甫就在这里上班了,公元758年的一天,朝廷将要举行每月初一十五的朝会,这个叫做朔望朝参,杜拾遗头天下午就赶到了门下省值班,第二天一大早就得和文武百官去见皇帝,而且他还要拿出自己的文件,压力大着呢。 这是一个春天的黄昏,杜老师来上班的时候,见到门下省院子里,矮墙边,一簇簇花朵若隐若现,在暮色散发着清幽的花香,再也不是“感时花溅泪”;夕阳西下,归鸟啾啾地飞过,再也不是“恨别鸟惊心”,杜老师上班的心情不错——“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