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南巍山马帮文化 巍山历史文化鸟道雄关

火烧 2022-07-21 08:31:26 1088
巍山历史文化鸟道雄关 1.介绍大理巍山的“鸟道雄关”,以及形成原因在大理巍山有一处被称为"鸟道雄关"的鸟类迁徙必经之地——隆庆关垭口。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人马驿道的重要隘口,也是千百年来候鸟聚集迁徙的通道

巍山历史文化鸟道雄关  

1.介绍大理巍山的“鸟道雄关”,以及形成原因

在大理巍山有一处被称为"鸟道雄关"的鸟类迁徙必经之地——隆庆关垭口。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人马驿道的重要隘口,也是千百年来候鸟聚集迁徙的通道之一,刻有“鸟道雄关”四个大字的明代石匾树立在垭口一侧。隆庆关海拔2700米,高出云表。

每到仲秋季节,迁徙候鸟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鸟结队而行,它们白天以太阳为航标,夜晚凭星月作指引,按即定的路线,飞往缅甸等东南亚地区。隆庆关附近的山林就成了候鸟栖息、补充食物的中转驿站。

为什么鸟儿每年秋季在这里停留呢?据专家分析,每年秋季巍山的“鸟道雄关”浓雾缭绕,遮住了作为导航的日月星辰,使得此时飞临此地的候鸟迷失方向,不得不停下来或降低高度,聚集在通道底部,常常会撞击行人或道旁篝火,发出凄切的鸣叫,形成著名的“鸟吊山”奇观,即当地人所说的“百鸟吊凤”1998年10月,国际鸟类环志培训在巍山鸟道雄关举行,世界各国鸟类权威专家确认隆庆关“鸟道雄关”为国际候鸟中转站。

2.巍山县的历史文化

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河流--红河的发源地。

有保存完好的始建于明洪武23年、距今600多年的古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有鸟类迁徙的要道“鸟道雄关”,有省、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巍山也是滇西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

巫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甚为盛行,其中尤以巫教、道教、佛教历史最为久远。境内有巍宝山、巫印山,小鸡足山等名山以及天魔牙寺、伏虎寺,降龙寺、玄尼守,灵岩寺等等道佛寺观。

自唐代以来,在境内修建大批宗教寺庙,这些寺庙历代不断修复重建,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还是云南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和原始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县内还有玄珠观、圆觉寺、云隐寺、是和庵、龙于山、五印山、三鹤洞、圭峰寺、清真寺等等。

据统计全县现有佛寺85座,道观104座,原始宗教78座,目前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16处,各级各类馆藏文物共2100多件,省、州、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多处,明代以来人文蔚起,出过进士20多人,举人200多人,留下许多珍贵墨迹,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文献名邦"。 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23年,城内古建筑星罗棋布,主要标志拱辰楼建筑雄伟 壮观。

有的文物古迹如巍宝山道观古建筑群,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巍山县的历史文化

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河流--红河的发源地。有保存完好的始建于明洪武23年、距今600多年的古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有鸟类迁徙的要道“鸟道雄关”,有省、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巍山也是滇西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巫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甚为盛行,其中尤以巫教、道教、佛教历史最为久远。境内有巍宝山、巫印山,小鸡足山等名山以及天魔牙寺、伏虎寺,降龙寺、玄尼守,灵岩寺等等道佛寺观。自唐代以来,在境内修建大批宗教寺庙,这些寺庙历代不断修复重建,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还是云南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和原始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县内还有玄珠观、圆觉寺、云隐寺、是和庵、龙于山、五印山、三鹤洞、圭峰寺、清真寺等等。据统计全县现有佛寺85座,道观104座,原始宗教78座,目前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16处,各级各类馆藏文物共2100多件,省、州、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多处,明代以来人文蔚起,出过进士20多人,举人200多人,留下许多珍贵墨迹,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文献名邦"。

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23年,城内古建筑星罗棋布,主要标志拱辰楼建筑雄伟 壮观。有的文物古迹如巍宝山道观古建筑群,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巍山马帮文化 巍山历史文化鸟道雄关

4.鸟道雄关的鸟是什么样的

巍山县隆庆关发现一石碑,碑上镌刻着“鸟道雄关”四个大字,于是便有人望文生义,以为天上的鸟道与地下的人道在这里“合一”,形成了“世界唯一‘两道合一’的绝景”。

连旅游专家、鸟类专家都这样认为。《云南日报》1998年12月7日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专家们的这一见解,文章的题目就叫《有关专家认为:鸟道雄关是世界唯一“两道合一”的绝景》。

文章说:“石碑上所写‘鸟道’便指鸟迁徙之道,雄关有可能还有人道之意并有历史留下的‘马蹄印’作证。” 窃以为“两道合一”之说是对“鸟道”一词的误解所致。

鸟道是一个比喻词,比喻险峻狭窄的山路,谓只有飞鸟可渡,并非实指鸟类飞行的“航线”。其实鸟道一词,在古代诗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单是笔者所知道的,就有十几处之多,非巍山隆庆关石碑上所独有。

为人所熟知的是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还不是最早使用鸟道一词的人,晋人就有使用了。

《华阳国志》:“鸟道四百里,以其险绝,兽犹无蹊。”唐代诗人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不少诗文还将“鸟道”与“羊肠”并举。庾信《秦州麦积崖佛龛诗》:“鸟道乍穷,羊肠或断。”

唐玄宗李隆基的《登太行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清人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山程约七百里,较栈道捷甚,然鸟道羊肠,中如九里岗。”

显而易见,这些诗文中的鸟道都指的是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如果还有人表示怀疑,那还可以举例说明,《五灯会元·睡龙溥禅师法嗣·保福清豁禅师》:“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

把行路难与羊肠小道连用,就不难看出羊肠鸟道是人行道而不是鸟行道了。今人郭沫若的《远眺》诗:“鸟道盘松岭,胶轮辗玉虹”,也明白无误地指明鸟道是盘旋于松岭上的公路。

由此及彼,“鸟道雄关”中的鸟道当然也不例外地指险峻之路了,而不是什么候鸟迁徙之道。鸟道雄关一语的意思是建在只有飞鸟才能通过的道上的关隘,喻其雄伟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意。

雄关实指隆庆关,不能作为人道的代称。再者,“二道合一”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天上的鸟道是直线,而地上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山间之路更是如此,这正如从昆明到大理的空中航线与地面上的公路、铁路不能“合一”一样;再说,鸟类迁徙虽有一定的路线,但只有一个大体的方位,决不会像地面上的路一样,又怎么可能在巍山隆庆关一带“合一”。行文至此,可以作结论了:“世界上唯一‘两道合一’的绝景”并不存在,专家们的认为是一种纯属巧合的误解。

如果还有人仍坚持“两道合一”之说,那退一步来说,它也不是“唯一”的,四川太白山上的“鸟道”,甘肃麦积山崖上的“鸟道”,太行山上的“鸟道”,上述诗文中提到的“鸟道”,都是“两道合一”了?那些鸟道与羊肠并举的诗句,该是天上的鸟道与地上的羊肠小道“合一”了? 一条古道的兴衰直接影响一座城池的命运。云南巍山是一座与古道同生共存的古城。

这里原为古道上马帮过往、货物集散的重要驿站,汉代即为博南古道必经的地方之一,是从滇池地区至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重要过往通道。而在巍山发现的一段茶马古道,竟与鸟类迁徙的通道"不期而遇"。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以东11公里的山间密林中,数年前发现了一段保存完好的青石古道,古道上遗留的一个深达近20公分的马蹄窝至今清晰可辨。而在距离马蹄窝仅10余米的地方,出土了一块被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是稀世珍宝的古碑,这就是奇特的"鸟道雄关"碑。

"鸟道雄关"位于这条古代茶马古道的必经关隘上,古称隆庆关。这一带属于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海拔高度悬殊较大,森林茂盛,环境幽静。

随着古碑的发现,这段古道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凸显出来。专家们据此认为,这里不仅是茶马古道的驿道之一,而且自古以来就是各种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最早向外界报道"鸟道雄关"碑重要发现的大理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字开春说,每年中秋时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通过隆庆关飞往缅甸、印度、马来半岛等过冬,这一现象不知延续了多少千年。而在隆庆关出土的这块立于明万历年间的刻有"鸟道雄关"四个大字的石碑,经过鸟类专家调查分析后认为,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最早、最古老的关于"鸟道"的记载。

"每当9至10月间,隆庆关山丫口浓雾缭绕, 夜幕下铺天盖地的鸟儿在盘旋打转,结队而行。以星辰为航标的迁徙候鸟因浓雾而迷失方向 ,在此越集越多。

它们相互碰撞,发出各种婉转凄切的鸣叫声,数量之多,品种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1997年秋,来自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的鸟类专家、学者30多人聚集在隆庆关,亲眼目睹了百鸟齐聚"鸟道雄关"的盛况。

他们原本预测可以套住100多只候鸟,结果套住88个品种2500多只,他们带去的用来系鸟腿的黄丝带都用完了,还有许多许多的鸟源源不断地飞来。日本山阶鸟类研究中心主任尾畸清明惊叹道:"我从事鸟类研究工作多年,到过。

5.作文《十月的巍山》

夏天绿树成阴,秋天果实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我的家乡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巍山屏。那里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脚里的溪水淙淙的流着,溪水里的海草顺着水流的方向飘着,它就像柔软梳顺的头发。一路上盛开着许多鲜艳的野花。到了半山腰时我忽然看见那里有一座凉亭,那座凉亭旁还有一个舞厅,山顶上有许多人在看美丽的风景。

夏天,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现在整个巍山屏就好像被放进了烤炉里。我走在路上,我感到了热,连个鸡蛋都能烤熟了。晚上,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半山腰的舞厅跳舞或者是来看热闹的。

秋天到了,树叶都变黄了,一片片的叶子打着旋儿从空

6.写巍山古城的作文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红河源头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为砖城,如今风貌依然。巍山还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寺观庙宇,与多姿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巍山古城内街道以拱城楼为中心,呈标准的井字结构建设,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则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房子朝向为南偏西15度左右,属结合当地的最佳采光方式,以弥补“四合五天井”光线不好的一面。巍山古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在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闲气定的生活性格。大理巍山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众多,有巍宝山、巍山古城、玄龙寺、圆觉寺、山龙山于图城、云隐寺、陈异叔石棺、慧明寺、东山蒙化灵泉、鸟道雄关、五印山等[1] 等。

7.大理的鸟道雄关在那

我来说两句

鸟道雄关

小镇杂货铺陈列的马帮日常用品

很多路你在飞机上是看不到的。它们已经被荒草掩盖,或是让青苔染成了绿色,消失在一片苍茫之中了。但它们曾经熙熙攘攘、风风火火,一路上播撒英雄和强盗斗狠、边国霸主和朝廷天子抗衡、赶马哥和异族姑娘恋爱、朝圣者看到奇迹、商人驮回金子的故事。

巍山马帮道

从1993年到2001年,我多次在滇西寻觅古驿道,采访马帮。我选择两条古道的交叉点———东西向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古文献称博南古道)和南北向的茶马古道相汇之处、南诏大理国故地巍山,作为我的下脚之处。

我走的那条磨平了石头的山路,只是网状马帮道中很小的一截。每个地方的赶马人,习惯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段。大约上千条这样的路,才汇拢为在历史上叫得出名的古道。

马道变成鸟道?

古驿道以前走马,现在记者说是“鸟道”:鸟雀走的道,还有古时候的碑做证明,引了一垡一垡的外地人来看雀。有的老人,走不得山路了,就要人抬上去,到隆庆关看雀。这个时候鸟雀不怕人,满山坡的人嚷麻麻的,照样扑过来。不止隆庆关,这一片山坡都有雾露雀,有的地方,汽车晚上过山箐,雾露雀都会来扑车灯。

拿马驮的“雾露雀”

只要西风起,不消约,这一带村子的人个个都会拿了打雀杆进山。点起一堆火,漫天的雀鸟铺天盖地来扑火。那打雀杆乱涮一阵,劈里啪啦就会涮下好多雀。能干的一个人一夜能打一两麻袋,拿马才驮得动。

“鸟道雄关”,鸟的路还是马的路

隆庆关在当地成为一个让人捉摸不定又凶险异常的代名词。连出了家的赶马哥能胜大师也告诉我们,在巍山,谁跟谁吵架吵得不可开交,或做事发横寸步不让,就会有人说:“你狠就到隆庆关站起嘛!”

跟马帮走路:你知身在何处?

跟马帮走路不完全是那么诗意化的事。更多的时间是枯燥的行走,所有人悄无声息,只有沉重的风声、碎乱的马蹄声和自己在高海拔山路上憋得扑通乱响的心跳声。如果在过去,还得注意丫口上野林里巨石后的风吹草动。如果你开枪的速度不够快的话,那只有准备留下你的马驮或者生命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