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年测量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测量历史
珠穆朗玛峰的测量历史
“林超先生的研究证明,1715年入藏勘测的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和胜住,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发现者。
由于他们的工作,1719年的铜版《皇舆全览图》最早在地图上正确地标志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满文名称,1721年的木版图上又出现了其汉文译名,这是地理发现史与测绘史上的重大事件。
而英属印度测量局1852年测量珠峰高度、1855年以该局前任局长、英国人Gee Everest之名命名此峰为Mt.Everest,则是远在中国测绘珠峰135~138年之后的事情了。”
——《清代对西动地理的考察与记载》孙冬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709~1711年,康熙命令当时的驻藏大臣测制西藏地图,可惜未留存下来,图上是否有珠穆朗玛峰很难推测。
公元1714~1715年,清政府从北京派出曾在钦天监学过数学的理藩院主事胜住、喇嘛楚尔沁藏布和兰本占巴,专程进入西藏地方测绘地图。
他们在当时交通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直接深入到珠穆朗玛峰下,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它的位置和高度进行过初步的测量。
在康熙五十六年,即1717年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上,便明确地标上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
这份地图1719年制成满文铜版,1721年制成汉文木版,1733年又在欧洲制成法文地图。
在这些地图上,珠穆朗玛峰以满、汉、法等不同文字出现确定了它的名称。
这份地图,可以说是关于珠穆朗玛峰最早的历史文献。
如果说对珠穆朗玛峰的发现是指把这座山峰第一次测量并记载标明在地图上的话,那么胜住、 楚儿沁藏布和兰本占巴3人,应该最有资格被称为最初的发现者。
此外,1744年的《大清一统志》上也载有‘朱母拉马山’,1761年的《水道提纲》载有‘朱母郎马’,1760~1770年的《乾隆十三排地图》上标为‘珠穆朗玛阿林’,1795年的《卫藏通志》为‘珠木朗玛’,1822年的《皇朝地理图》和1844年的《大清一统舆图》上都标名为‘珠穆朗玛’。
” 《九死一生攀高峰》李致新·中国登山协会常务副主席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34℃。
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
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
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
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
1855年印度测量局在英国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局长S.G.额菲尔士的姓氏命名此峰。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
尼泊尔称萨迦-玛塔。
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登峰顶。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也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学资料。
曾经超过12000米

第四次珠峰综合科考正在紧张地进行。
地质学家在珠峰地区采集到了拉伸变形的岩石样品,经过分析测算发现,在1300万年以前,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能比8848米要高出很多,曾经超过12000米。
此次珠峰综合科考地质组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告诉记者:“此次科考在珠峰地区的不少地方都发现了拉伸变形的岩层,证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确实存在断裂带,而珠峰就在这个断裂带上。”
据丁林研究员介绍,珠穆朗玛峰在岩石结构上分为三层:珠峰层、黄带层和北坳层。
从发现看,北坳层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岩石变形和地质变化。
“根据我们的观测和计算,珠峰北坳层岩石的拉伸率为150%左右,发生拉伸变形的年代大约在1300万年前。
”丁林研究员说:“这意味着珠峰的高度在那时可能比现在要高很多。
”他举例说: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果长度拉伸为1.5,就意味着高度的边会减少为原来的0.67。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计算,珠峰北坳层所在8000米的高度,那时应该是11900米,再加上大约700~800米变化不大的珠峰层和黄带层,珠峰的高度在1300万年前应该超过12000米。
在珠峰地区海拔4700米左右的地方,记者随丁林研究员看到了岩石变形的典型地带。
裸露的山体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S”状岩层,这些岩层原本是连续平整均匀的,由于拉伸和挤压作用变成了这个模样。
丁林研究员介绍说,大约从6500万年前开始,由于印度板块开始向亚洲板块挤压,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青藏高原开始形成。
到了1300万年前左右,高度到达顶峰的珠峰由于自身重量太大等多种原因,开始发生断裂,在地壳运动之后逐渐平衡,最终形成这个高度。
也成为了很多攀山爱好者的好奇。
1852年印度测量局用大地测量的方法测出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0米;
1852年,以英国人华夫为首的测量队用大地测量的方法,在印度平原上测定为8840米,首次确定珠峰为世界最高峰,20世纪初期,国外曾采用气压测定的8882米作为珠峰高程,中国也采用过。
1949年美国人里昂那多·克拉克根据传统方法测得阿尼玛卿山比珠峰高出193米,认为珠峰不是世界最高峰,后经验证推翻。
1951年王勤堉首先提出应恢复珠穆朗玛的名称。
1952年中国政府正式恢复珠穆朗玛峰的名称。
1954年,印度地理学家以珠峰南侧不同位置为基准测量,得出海拔8848米的结果。
至今,尼泊尔称珠穆朗玛峰为萨迦玛塔峰,高度为海拔8848米。
1958年,林超在他发表的《珠穆朗玛的发现与名称》论文中明确提出:“把此山峰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在地图上的,则是1715~1717年到西藏测量的中国测量队员胜住、楚儿泌藏布赫兰本占巴。”
1975年,中国在‘登山、测绘、科考’一体的组织原则下,首次在珠峰设置3.5米的觇标,通过6000米以上的6个测绘点,测定珠峰高程为8848.13米。
“中国人对珠穆朗玛峰的最早发现、命名与1975年首次精确测量”也入选了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
1975年7月23日,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球宣布:中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13米。
这一数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从此在权威的地图等出版物中,珠峰高度为海拔8848或8848.1米。
1987年3月,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报刊新闻,报道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天文学家乔治·沃尔斯坦教授从卫星传递的信息测出中国的乔戈里峰高为8859米,比珠峰还要高出11米。
但同年,在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领导下,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分别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乔戈里峰正高8616米,再次确定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德希奥本人这次测量也称为本世纪精度最差的测量。
1992年5月和10月间,美国、意大利分别采用GPS技术和光电测距仪技术,重新测定珠峰高程,德希奥提供的数据为8846.10米,比中国提供的数据少2.03米。
1999年,美国全国地理学会运用当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博尔德科罗拉多大学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后,计算出珠峰的海拔高度为8850米。
2005年10月9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家测绘局应用3S及现代地球物理技术,正式宣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参数: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
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
这项结果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承认。
这是对珠峰进行的首次岩面海拔高度测量,据称也是至今为止最准确的测量值,比1975年测量的高度8,848.13米矮了3.7米(尼泊尔采用覆雪高度为基准的8,848米)。
为了得出更精确的权威数据,测绘局这次测量珠峰高度采用了经典测量与卫星GPS测量结合的技术方案,并首次在珠峰测量中动用了冰雪深雷达探测仪,但外界另有珠峰高度达8846.1、8840、8850、8851或8872米等众多数据的说法。
由于地球不是完整的圆形,因此即使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点为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
而从海底山脚算起,世界最高的山峰是夏威夷的冒纳凯阿火山,高度为10,203米。
2015年6月15日,国家测绘地信局称,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3厘米,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
同时,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40厘米、上升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