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结婚风俗彩礼 中国的聘礼风俗在历史上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的聘礼风俗在历史上是如何演变的?
婚礼作为每个人的终身大事,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这样一个讲求礼节的国度里,婚俗自然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把每个朝代的婚俗都展开来说,那确实是内容太多了。这里只简单谈谈我国宋代的婚俗(其实是我只对两宋比较熟悉)
我国婚礼习俗,从历代以来要求“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请”六个步骤。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采用这种繁琐的方式礼节,而是只有上层的贵族和名门才用。总的来说,婚俗是逐渐由繁到简的。到了宋代,“六礼”逐渐只剩下“三礼”,即纳采、纳币、迎亲(也叫亲迎)。值得注意的是此后这三项逐渐变成民间婚俗的标准模式,很少变化,沿用至今。
纳采是婚礼的准备,就是现在的相亲、仪婚。
纳币是婚礼的确定,就是现在的聘礼、订婚。
迎亲是婚礼的完成,就是现在的酒席、迎亲。

聘礼这个阶段自然是在“纳币”其中。
相亲后如果男女双方都觉得合适,就要下定礼了。这定礼细分开来又分为:定礼、聘礼、财礼三步。
定礼是男家正式向女方正式订婚的礼物。送多少根据男方家里地位和财力的大小,一般是珠宝、首饰、绸缎、茶叶加上两只羊四樽酒。跟随礼物的男方还要附上礼物清单和婚启、婚启是正式订婚的文书,共有三份,格式都很正式,前两份是一些客套话。最后一份才是订婚文书。女方在接受定礼后需要回礼,具体就是把男方送的礼物的一半送回去,还要倒贴一点彩缎,鞋袜之类的。
聘礼跟定礼差不多,具体多少也根据男方家境。富贵之家送三金:金钏、金镯、金坠。稍次一点的家里改用银器或镀金代替。士官之家一般送些绫罗绸缎。
财礼其实就是把实物换成了现金,故名“财礼”,用信封包裹些银子,加送一些彩缎酒果茶饼之类。
虽说是分为三步进行,但可以看出三次送礼其实内容都大同小异,所以也有人家图省事,一次性送完的。
总的来说宋代的婚俗比起现在来说是十分复杂的,这也体现了古代人对尊卑礼仪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婚俗不再那么讲究,而且更多的融入西方元素。
♦ 古今婚嫁习俗中的“聘礼”,不只现代人“娶不起”!
♦ 古代女子结婚坐花轿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 我国古代结婚喝交杯酒的习俗起源自何时?
♦ 中国古代婚礼:黄昏中开始的安静仪式